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玉琮上的巫师御兽纹
王今栋新著《傩的秘密》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三种永远说不清的神秘文化:一是老子和他的著作,二是禅,三是傩。单就傩的历史来说,在中国古代记载和文献上没有它的位置。真真假假,时隐时现,一直没有停止它的发展和研究。傩的出现如同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它的发展又如同一长串的影子。“傩”字的出现是把这一长串的影子总结出一个符号,就叫做“傩”。傩不是历史,不是宗教,也不是民族文化上的信仰,它好像是广泛的民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历史上,宫廷和民间都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不断加以发展和充实,而且还和当地的宗教、祭祀、民风民俗活动结合起来,使它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广,流传的时间越来越长。历代许多艺术活动也涉及傩的内容,包括大型宫廷礼仪纪念、节日表演、战争中的演练、起兵仪式、士兵的假面,以及群众中的戏剧和舞蹈演出、宗教和巫术、丧葬、祭祖、民间社火等活动中,都有傩的影子。虽经历史的更替、改变、打压、变异,但傩的活动仍不断发展壮大。多年来,有一大批专家、学者,煞费苦心地在调查、考证、研究,到现场或发源地去发掘。其实,当地老百姓也说不清什么是“傩”,当专家们翻阅历史文献,追根溯源时,又往往如空中楼阁,牵强附会地发表文章、写论文、出专著,但说来说去,至今也说不清楚,就在学者专家们的论证中争论不休。当前对“傩”问题的不同观点有如下几种,现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学者认为,“傩戏”有上千年存活在民间节日和巫事祈祷活动中的历史,在黄河、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以及在全国56个民族如汉、壮、侗、苗、土家、彝、仡佬、藏、门巴、蒙古等民族中,都有自己的傩戏,是活动的历史,戏剧中的脸谱和假面,有十分宝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傩戏最早产生于黄河流域,流传于中原地区。古傩的记载始于中原,傩踪在河南代代相传,古越之傩只是一种影子般的傩前兆。现在河南留传的“目连戏”,即中原傩戏之例。 (二)傩或祭傩,是一种古老的巫术活动,商周时期已十分流行,并以固定模式代代相传,《山海经》《吕氏春秋·古乐篇》《礼记》《周礼·更官》等都记载了“国傩”、“大傩”的盛况。另外,在《论语·乡党》中,记载了孔子观看、恭迎民间傩队、乡傩的情景。《论语》中还有“腊祭”,一国之人皆若狂的场面记载。另外在《黄帝素问》《春秋元命苞》中,记载了对头颅的崇拜。这种祭祀活动最初也在中原一带盛行,后来由于战争,在民族迁徙和交往中,逐渐向少数民族地区扩散。在贵州,自古生活着几十个少数民族,地处边远的巴蜀、荆楚、吴越等,也是傩文化的汇点,如“傩堂戏”,就是由中原传入贵州的。 (三)傩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祭祀、礼仪和戏剧的统一体,是人类早期文明普遍存在的泛文化、泛戏剧现象,不能无限推定。 (四)傩是一种面具文化,在距今6000年的阴山岩画中,就画有鬼面、骷髅奇形的岩画,是巫傩面具的摹画。南方良渚文化的兽面纹和商周的饕餮纹就是傩仪面具造型。宋代之后,又由北向南传播,南方有“信巫鬼”、“理徭祀”之习俗,加上荆楚巫文化的浸染,南宋时幻面逐役活动在中原逐渐衰落,在广西、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地盛行起来。上世纪30年代,日本江南二郎的《原始民俗假面考》,至今仍有追傩节。 (五)古傩起源于吴越。百越民族称鸟为“nuó”,即傩,傩文化至今有7000年至9000年历史。傩文化是一万年前,长江流域农业民族,神农原始宗教文化。 (六)中华文明的起源,恰似满天星斗,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5000年前的太湖地区良渚文化,以及南方峡石文化、巴蜀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缔造者,都对傩的产生、发展有影响。 (七)巫傩的范围没边没沿,庞杂而不系统。巫傩的现象有资料,尚构不成历史。傩声的概念形成较晚,大约在汉代以后,在宫廷、军队,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遗留下来的活动:祭祀、巫仪、跳大神、舞蹈、地戏、社火、群众节日活动等,都被说成是傩的活动,至今傩只是一种现象,是一种广泛的民间艺术,不能统一成一种本质。 (八)“傩”是先民们在狩猎时,戴兽头面、披兽皮,隐藏自身而发展成戴假面,也是在去世的祖先的面部戴上假面,为祭祀祖先礼拜的偶像,而发展成神主假面。在宗祠、灵台、傩坛、神坛、巫坛前戴上假面舞蹈、跳大神,代表祖先的真身,或由童男、童女扮作“尸”、“夷”身份出现。“傩”为“挪”,即假借和模仿的意思,到了商、周时代,便成了“驱瘟神、厉鬼”的活动,发展到宫廷和乡间定期的礼仪了。西周时官庭的“驱傩”,是把傩视为瘣鬼。把“熊形的相氏”作为轩辕氏的代表,而傩又成了被杀的蚩尤,被黄帝所杀,身首分离,肩髀分离,后来把蚩尤的面部做成青铜器上的“饕餮”形象。而在“三苗、九黎”的少数民族中,把蚩尤当做他们的英雄,又是伏羲、女娲(傩)的子民。后来在傩的活动中扮作“傩公”、“傩婆”,成为正面人物,傩民驱逐各方的“鬼怪”。 综上所述的几个不同观点,人们把傩列入各个范畴中很难统一,但随着历史和艺术的发展,傩也并非全然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系统和传承关系的,并且对历史的发展和艺术上的贡献也很大。例如,中国戏剧的脸谱和假面,群众节日中的社火和舞蹈,传说中的神话故事等,历史悠久,范围广泛,都需要好好研究。至于傩在巫术、宗教中的地位,大多处于民风、民俗之中,尚构不成独立的宗教和历史。 傩的现象传播久远,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在《山海经》《水经注》等之前的神话流传,已经十分广泛了,特别是氏族领袖和巫师,叙述得头头是道,他们口头上代代相传,又在传说中不断丰富,在各种祭祀、傩坛、礼仪上,用石器、玉器、骨器、神器、面具作道场,经过长期的相互传递、影响、融合,成为先民们公认的组织,像蜀地的鸟凫氏族合并一样,不断地合并扩大。大山是一座一座的,丘地是一块一块的,湖泊是一片片的,都是孤立的,而历史的发展是逐渐统一起来,如同黄河和长江,它是一条流动的巨龙,它把大山、丘地、湖泊、大地和森林都贯穿和连接了起来,而形成历史。民间自发的傩艺是自由的和松散的,因此又被历史、艺术史、巫术、宗教等吸收和利用,有时又拉入官方,成为正统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傩是一堆支离破碎的大杂烩,但民间不管这些,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不让干就停下来,说不定过几年又出来了。有些热心的学者,看到某些即将消失的“傩艺”万分着急,其实民间就是民间,如同个人的书画家,前几年还是零零落落,马上就消亡了,不料现在又铺天盖地,形势大好!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