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美术学 >

解读南阳汉画像石的档案学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档案》2012年01期 李英 参加讨论


    内容摘要:汉画像石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涵盖了汉代政治、经济、民俗、社会生产、思想、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内容。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既是宝贵的历史文物,也是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具有较高的档案学意义。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档案
    作者简介:李英(1968—),女,河南南阳人,南阳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馆员。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中期,盛行于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衰落。随着东汉的灭亡,汉画像石的雕刻制造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历史记载的汉画像石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殊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汉代丧葬祭祀风俗,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是古代文明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档案价值。
    一、从载体上看,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档案载体形式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演变。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绵帛纸张等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为主要档案载体被充分利用。其中,石刻档案广泛存在,在留存至今的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档案中,石刻档案占据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石刻档案主要有刻石、碑、墓志、摩崖、宗教造像题记、石经等种类。画像石是石刻档案的一部分,是由工匠以石为底、以刀代笔,运用多种雕刻手法雕刻而出的艺术品,主要用于墓碑、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门阙、庙阙的建筑装饰材料。画像石作为石刻档案的一种,主要是以图画形式(部分有文字)镌刻在石质载体上,它生动地保存了当时的社会活动信息。
    汉代档案的书写材料主要是承袭先秦,以竹木简牍为主,但易遭虫蛀火焚,不易保存。由于南阳地处中原,《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西通武关,东受江淮”,其东、西、北三面环山的盆地构造为汉画像的雕刻提供了天然材料,且石质材料经久耐腐,不易损毁和迁徙。黑格尔在其《美学》中谈及,在可以用来雕刻的石头、木料、青铜、黄金等材料中,特别适
    宜于雕刻的材料是石头。石头本身就有坚固持久的客观性。[1]而汉代南阳冶铁业规模较大,工艺水平非常先进,铁制工具的质量较高,为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提供了可能。[2] 先秦时期,绘画、圆雕和碑刻艺术的发展,以及汉代壁画、帛画、漆画、陶画和画像砖的流行,也为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创造了艺术渊源。神仙思想泛滥,庸俗经学、方术巫术大行其道,原始道教逐渐兴起,催生了南阳汉画像石丧葬风俗的盛行。加之南阳土地肥沃,灌溉发达,物产富饶。经过历任统治者与民休息,恢复生产,据《后汉书•刘隆传》称南阳“商遍天下”、“富冠海内”,“河南帝都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后汉书•刘隆》)南阳成为最大的南北经贸集散地,与洛阳、邯郸、临淄、成都并称“五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处于全国显赫地位,为汉代画像石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从价值上看,南阳汉画像石具有较高的档案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多出自50 余座墓葬,是墓葬内的建筑构件。由于南阳汉画像石题材繁多,保存较为完整,内容又涵盖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这些珍贵的历史史料历来为考古界、史学界和艺术界所重视和研究。其价值主要表现在:
    ( 一) 补阙正史
    汉画像石以图画的形式对于历史能详实地记载和反映。墓葬之地能反映当时的历史、地理、经济等情况。墓主人的爱好、生平、官爵记载等能反映当时的政治制度,而描画的生活场景和游乐活动则能补阙正史,是珍贵的参考资料。
    (二)诠释文化
    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文学艺术、汉代丧葬礼俗的宝贵资料。广泛的题材,翔实完整的内容,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提供了珍贵图像档案。[3]
    三、从内容上看,南阳汉画像石是系列档案内容的综合
    

    (一)南阳汉画像石是一部生动的“民俗档案”
    节日欢庆、婚丧嫁娶等都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汉画像石以直观、生动的图像档案向我们展示了汉代的礼俗、节俗,包括饮食、丧葬、祈雨、祭祀、婚姻、辟邪、祈福等习俗,展现了汉代的生活风貌。如《加冠图》反映了拜见父母、叩首致孝的礼俗,与文献所载“建安十八年正月壬子,济北王加冠户外,以见父母”(刘昭注引)相互印证;《宴会图》、《庖厨》反映汉代人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饮食生活和宴宾陈伎的饮宴习俗,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另有鸡、鸭、牛、鹅、鱼等肉食,也有瓜果疏菜等丰富多样的副食。[4]自娱、待客中常用壶、樽、勺、耳杯等酒器,有投壶、六博、猜拳等酒令,酒的用途涉及到祭祖祀神、逐疫驱鬼等,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通过墓壁上刻画之神荼、郁垒以辟邪驱鬼,门上刻绘虎、熊等物以辟邪祈福,可以反映当时节日风俗;《殡葬出行》、《殡车出行》、《墓地坟丘图》、《墓祠上冢图》、《伏羲女娲》、《日月合璧》、《墓门神》、《二龙交尾》等画像反映了汉代的葬制葬俗;汉代画像石中的女魃、雨师、天龙、河泊、雷神等画像反映了汉代的祈雨风俗;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则表现了汉代人崇敬人类始祖,以蛇为“图腾”和婚配有“神人”作媒等婚姻习俗[5]。
    (二)南阳汉画像石是一部丰富的“历史档案”
    南阳汉画像石用艺术的手法再现了历史,后人能一览汉代人的社会生活和汉代之前的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历史时段之社会风貌。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更是称之为“绣像汉代史”。《二桃杀三士》、《晏子见齐景公》、《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赵氏孤儿》、《高祖斩蛇》、《范雎受袍》、《狗咬赵盾》、《西门豹除巫治邺》等石刻,故事主题突出,人物形象鲜明,观之回味无穷。透露出汉人讲气节、重信义的社会风尚,让后人以史为鉴,以图为训。
    汉初黄老思想和巫术迷信思想流行,加上东汉原始道教文化的浸润,南阳汉画像石出现大量刻有祥瑞辟邪、神仙幻境、神禽瑞兽等为主题的画像,真切表达了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古人认为,人是魂(神)魄(形)结合的统一体。人亡之时,魂魄分离。《礼记•郊特牲》记载“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形魄虽死,魂气却可以“视死如生”。为达到“人死犹生,人生有贵”的愿望,如王符在《潜夫论•浮侈篇》所说人们纷纷“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镂玉,檽梓,楩楠良田造茔,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侈上僭”。通过厚葬,人的灵魂经由龙、凤、玄武、大螺、仙鹤等导引,通过人戏龙或乘龙、驾虎骑龟、鹿车、虎车、鱼车等方式,实现了死后魂入天国的幸福理想,寄托了长生不死的祈望。通过在墓门、墓壁等处刻绘神荼、郁垒、宗布等图像,实现断绝鬼魅干扰的美好愿望。[6] 而大量绘有日常起居、圩田打猎、斗鸡走狗、笙歌宴饮等内容的汉画像石则表达了祈求福寿安康、生活富足的理想。汉画像石以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充分展现了古人的精神追求。
    汉画像石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和思想,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上,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将儒学确立为官学,崇尚孝道,以孝治天下。汉代的贵族富豪为博取孝名而修筑豪华坚固的画像石墓,厚葬风气遂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汉书•郊祀志》载:“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宠爱方士,统治阶级的狂热迷信,导致巫术迷信思想盛行。
    南阳汉画像石也反映了角抵、杂技等当时流行的体育活动。南阳汉画像石中的角抵画像数量多,形象生动逼真。有包括徒手相搏、持械相斗和戴假面具等的人与人斗、人与兽斗形式,也有牛、虎、熊等兽与兽斗形式。杂技活动内容较多,难度颇大,如《倒立》、《冲狭》、《杠鼎》(又叫弄壶)、《弄杖》、《飞剑跳丸》、《吐火》等。
    南阳汉画像石描摹出人间万象,展现了汉代人丰富多彩的生活。《车骑出行》、《殡葬出行》展示了贵族出行巡狩、出行征战、出行田猎等活动;《赏乐图》、《投壶图》、《狩猎》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消遣娱乐的场面;图像中大量持戟执盾、捧奁拥彗、端灯提壶的侍女等反映了下层人的社会生活;《拜谒》从侧面表现了汉代的人际交往;《贿赂》生动的刻画了当时用贿赂收买官吏、企图行贿的画面;《讲学图》再现了汉时教书育人的场景;《耕耘图》、《牵牛图》、《捕鱼图》反映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情况。
    (三)南阳汉画像石是一部“艺术档案”
    汉画像石以艺术图像贯通文学、绘画、舞蹈、音乐、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信息,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凝集了许多时代的艺术成就,是群众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反映和群众艺术智慧的结晶,可称之为文学艺术档案。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包括很多神话故事。神话传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南阳汉画像中独具艺术特色的部分。神话人物多为人首蛇身的独特造型,形态优美,富有想象力。较为常见的有:伏羲、女娲、羲和、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雷公出行、风伯、雨师、河伯鱼车、东王公与西王母等。其中以牛郎织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流传最广。《楚辞•天问》王逸注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土稼,杀草木,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用夸张简化的手法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精神,使汉画像的表现与代代口传的及文字记载的神话故事吻合,大大提高了汉画像的文化价值。
    汉画像石描画了汉代厅堂、门阙、楼台、桥梁等的建筑式样和艺术风格。南阳汉画像石中汉代贵族住宅一般以前堂为主要建筑,堂前建一门阙,此外还有厨房、车库、马厩等。并以简化与抽象处理后的图案进行装饰处理,图案一般有菱形穿环、菱形套连、十字穿环、三角形等。[7] 这些图案一般都有特殊的含义,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如以“五铢”图纹象征金钱财帛的富足,以“柿蒂纹”象征光芒四射的太阳,寄予“见日之兴,天下大明”之义,而“十”字纹,“万”字纹符号则暗含着是对太阳神的敬仰和崇拜。
    南阳汉画像石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行于两汉的舞乐百戏,它是一种糅合了舞蹈、音乐、杂技艺术和幻术的综合性表演艺术。首先,南阳汉画像石也是舞蹈艺术的真实写照,它以妙曼、飘逸、灵动、精美的图像档案补充了经史子集等表达的不足。为研究汉代的舞蹈艺术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可以一窥汉代肢体表现的艺术。比如画像石中七盘舞、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等画面充分演绎了汉代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以七盘舞为例,伴随着美妙的乐声,舞者在七个盘(或鼓)上旋转雀跃,动作轻盈灵巧,长袖飘飘,衣带扬拂,极具“飞动之势”,画面疏朗有秩,潇洒空灵,质朴自然。在《踏鼓舞》中,舞者倾躯折腰,长袖曳
    地,画面简洁疏朗,意境深远。汉画像石中的舞蹈画面充分表现了汉代人豪迈自信、大气磅礴的精神状态。[8]画面古朴自然,洒脱中不拘细节,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营造出雄浑深沉的汉风汉韵。其次,汉画像石中描绘的乐器种类繁多。不少乐器演奏图中涵盖了汉代常见的乐器种类、乐器形制和演奏方法等。据有关资料记载,汉画像石中出现的乐器有三类:一是打击乐器,如建鼓、鞞鼓、镈、钟铙等;二是吹管乐器类,如埙、箎、竽、排箫等;三是弹弦乐器类,如琴和瑟[9]。
    汉画像石中也有少量的书法艺术档案。主要有“郁平大尹冯君孺久”、“许阿翟”、杨官寺、独山西坡等画像石墓中的一些文字刻石。其中许阿翟墓志铭画像石为南阳汉画馆的镇馆之宝,其左部的墓志铭文竖刻六行,满行23 字,计136 字。墓志铭博采众长,糅合了隶书和魏碑的优点,是隶书向魏碑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对于研究中国书法、书体的发展史以及画像石的断代分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充分展现了汉代的雕刻艺术。画像石采用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局部高浮雕等雕刻技法布局画面,疏朗明快,主题鲜明突出,体现出深沉雄大、粗犷豪放和古朴浑厚的审美特点,展现出汉代人个性特征和浑厚气魄。
    (四)南阳汉画像石是一部“天文学档案”
    南阳汉画中最珍贵主题内容是天文星图,它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内容丰富,地位重要。此类天文星图占全国同类画像石中的一半,是我国汉代天文科学的实物见证。用图像记录之天文现象,与汉代文献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汉代在天文学方面的发展成就,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汉代天文学档案。
    典型的有刻有阳乌或三足乌的日轮、刻有蟾或兔的月轮、表现日食天象的“日月合壁”、表示祥瑞的“日月同辉”、牛郎织女星、北斗星、苍龙星、白虎星、慧星、钩陈星等。这些图案既巧妙地解释了天文现象的产生原因,也蕴含了阴阳和谐的哲学境界,寄托了墓主人夫妻和睦、政治承平、德懿天下的期望。它以象征的手法,把天文与人文紧密联系起来,融人伦哲理、自然现象、政治教化于一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深远意境。[10] 南阳汉画像石刻的大量出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水平,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图像档案资料。
    四、南阳汉画馆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档案馆
    

    南阳画像石大多出自历代被盗掘毁坏了的汉代画像石墓中。在漫长岁月中, 不少汉代画像石墓被盗掘和拆毁,或流落民间,或挪作他用,或遗失荒野,或流落海外。为对汉画像石进行有效的保护,南阳建立了我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收集、珍藏各类汉画像石,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积极服务广大人民。至今,新馆建筑面积2700 多平方米,藏品3000 多件,被誉为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汉代石刻博物馆。南阳汉画馆以实物馆藏展览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给世人一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汉代社会。
    南阳汉画像石作为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图画形式保留了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具有极高的档案学研究价值和较大的研究空间。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档案,我们有必要对之加强保护和整理,并将其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应用于历史研究、文化诠释、艺术借鉴等各个方面,使古老的画像石焕发出新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 德]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9.
    [2] 周到,吕品. 南阳汉画像石简论[J]. 中原文物,1982,(2).
    [3] 恒晓红. 南阳汉画像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与优势[J]. 南都学坛,2010,(2).
    [4] 魏仁华,韩玉祥. 试论汉画中的饮食文化[J]. 南都学坛,1997,(5).
    [5] 程健君. 南阳汉画中的“伏羲女娲图”考[J]. 南都学坛,1988,(2).
    [6] 陈江风. 汉画像“神鬼世界”的思维形态及其艺术[J]. 中原文物,1991,(3).
    [7] 徐森.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点[J]. 文学界,2011,(1).
    [8] 姚伟. 来自汉朝的数千张“照片”——南阳汉画像石系列之一[J]. 躬耕,2009,(4).
    [9] 李幼馨.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中的音乐[J]. 南都学坛,1992,(4).
    [10] 陈江风. 汉画像天文星图与民族传统观念[J]. 寻根,1995,(5).

责任编辑:宓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