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美术学 >

让画说话:才有中国好图画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美术报 宋永进 参加讨论

画家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在对世界的建构中都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他虽无一技之长,但用自己的眼和手去观看去思考,并顽强地从那个载着历史荣辱的世界中提取图画。——梅洛·庞蒂
    梅洛·庞蒂所说的这种高高在上的建构,虽然出自画家的心灵深处,却源发于那个“载着历史荣辱的世界”,最终将反馈给这个世界,并开启一个美的新世界。艺术家的视野一旦远离了这个公众的生活世界,艺术家的作品一旦回避了公众的目光,盲目地自我表现和过度的个性张扬必然使作品丧失艺术的公共性,呈现出晦涩阴冷或空洞浮华的虚假面目。丧失了公共性的艺术建构(即图画)注定将被公众所遗弃,最终也将被时代所抛弃。
    上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美术观念惊醒了沉睡多年的画家个性,并使之在不久之后走向极端的个性化。极端的个性化追求割裂了当代画家与公众之间的审美通道。在当代画家的心目中,创作纯粹是个人的事,公众并不重要,画家对公众完全是一种单向的指令式发布,如果公众接收不到信息,读不懂,那说明没眼光;如果公众不喜欢画家的作品,那是观众的事,不看拉倒。在公众一边则是另一番情景,从“文革”思想禁锢中刚刚解放出来的心灵开始蠢蠢欲动,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小世界或审美小情趣,对美术家之间闹得热火朝天的严肃艺术事件,也许根本不闻不问。90年代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后,随着大众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大众文化消费的悄然兴起,公众的审美兴趣日渐浓厚,接受美术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大众审美水平逐步提高,画家与公众的审美距离不断缩小,美术不再单单是画家精英们的事情了。艺术的公共性有望重新回归。
    美术报最近推出的“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活动,无疑为艺术公共性的回归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术报以其在艺术界的巨大影响力和大量版面的大力度为美术青年与公众搭起一个公共性对话平台,为美术青年的优秀作品刊登、推荐,并利用美术报的官方网站、微博等新媒体途径构筑起多渠道的对话“高速”。该活动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美术展览和竞赛的活动形式和规则,在公开的平台——版面上进行,评的各个过程不再由少数美术权威把握,专家学者、画家和普通大众共同参与,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和互动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动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为美术青年提供公平竞争的参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活动着力吸引公众的视线和思绪,拉近公众与画家的距离,引发公众的参与和互动,从而实现艺术的公共性功能。
    当然,“以画说话——美术新青年”作为一次新的活动形式,在投稿、选登、海选、评审和最后评定等各个环节,可能也会存在问题,有待人们去解决。比如评审的合理性问题。专家与公众审美水平差距大,人数对比悬殊。如果让极少数的专家与大多数的普通公众拥有同等投票权,就必然使“漂亮”的作品易受青睐,而让真正有个性的优秀作品失去展示机会。两者之间应该如何去平衡?其次,普通公众的审美尚处在萌芽状态,需要美术专家的启发和引导;而专家的审美往往因过于自我,需要与公众生活接上“地气”。如何通过活动让专家与公众实现审美对话和互动?如何去避免重复投票、拉票等不良现象,也需要注意。
    美术报从组织形式上为当代美术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公共性对话平台,但艺术公共性的回归不仅仅在于艺术作品能够面对公众,与公众对话,更重要的还在于画家主体的内在更新,从创作内容到创作方法,从艺术观念到终极关怀,都能够走出闭门造车式的所谓个性化探索,直面公众的生活世界,直面当下的文化现实。如此,则“以画说话”将成为“中国好图画”。

 

责任编辑:紫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