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每到晚上8点钟,文庙广场就会融合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文庙南音乐府的南音公开演出又开始了。 广场中,像李大爷这样从永春县骑电动车赶过来听弦管的不在少数。泉州南音那清丽柔曼的词曲、幽怨深沉的旋律,或情意绵绵,或慷慨悲歌,无不打动人心。台下坐着的李大爷与数十位老弦友听得是如痴如醉,甚至还随着音乐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跟着哼唱起来。 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也是蜚声海内外的南音的故乡。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的郑国权老人不无骄傲地说,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泉州就是中国四大港口之一,随着海外通商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南音艺术曾呈现“千家罗绮管弦鸣”的繁荣景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南音雅乐,植根闽南,世代传唱,历经岁月的风雨而不泯,成为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乡音。 在几天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闽南人从一生下来听到的第一种音乐就是南音。南音伴随着他长大,经历各种成长的仪式——生老病死,婚丧喜庆。南音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与他们血脉相连。在闽南地区,各大节令活动、祭祀礼仪、宗教活动几乎都离不开南音,它已经成为当地民间文化生活的一个象征。诚如厦门大学艺术研究所福建南音研究中心主任蔡雅艺所言,“南音,是一块遗留在闽南的中原文化碎片。南音文化,除了体现在文字、读音、音律、乐器、礼仪等方面,还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交流方式。” 南音虽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乐种,但它并不是博物馆里的音乐文化古董,而是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并存活在当今人民中间的传统音乐。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王珊认为,对南音的学习和把握并不是简单意义上对于音乐历史现象的考察,而是立足于当下社会现实与审美价值的一种文化考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