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7日下午 13: 30 分 ,中国音乐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暨纪念‘兴城会议’ 30周年高峰论坛”·青年作曲家与理论家对谈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此次会议议题为《中青年音乐家在当代中国音乐发展中的角色与使命》。此次会议发言人有: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陈牧声、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宏锋、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姚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伍维曦、浙江音乐学院讲师李鹏程、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黄宗权,主持人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冯长春。 作曲家姚晨用常年在美国生活学习的经历总结出青年作曲家的担当应该是保持积极互动的态度:与学生、社区等集体保持良好的互动,来保持作曲家自身的敏锐和活力。 伍维曦着重讨论了西方文明冲击之下的自身定位问题。在中国已经将技术劣势的翻转之后如何进行传统的学习和回归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而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已经证明现代性不适合中国的土壤,不能移植。学界对传统的士人、文人经典关注不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如何进行汉语语境下的音乐学研究,通过佛学的引进可以作为学习的模式。 陈牧声深切感到现下中国音乐界对技术谈得太多,热爱不够。对结果的追求超越了对音乐的热爱。音乐变成显示理性强大的工具。最后呼吁要尊敬所从事的职业。 李宏峰举例曾侯乙墓出土的编磬和马王堆出土的汉瑟,从乐器本身小二度的设计谈起,认为传统中仍然有许多未被发掘的资源可以使用,也许这些传统可以为现代的作曲家提供弹药。 李鹏程强调了不仅要关注作曲“供给侧” , 更要关注听众的“需求侧”。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发现听众的偏好提供了便利。提高用户的付费意识,促进音乐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更广泛深入的音乐教育。这不是经济的问题而更多是意识的问题。音乐圈也需要新鲜血液。艺术不是学术也不是权术。 黄宗权谈了四点问题:影响力不足、对作品结果无人负责、回归传统、反求诸己。对技法的过度追求已经影响到了音乐的传播。对作品结果无人负责则导致作品的创作乱象丛生。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音乐的落后是音乐人的落后。从业者必须反思自身。 在 问答环节 , 主持人和嘉宾围绕着中国乐派进行了精彩的争鸣。黄宗权认为理解中国乐派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但乐派不是机构不能组成。伍维曦引用剑桥中国史中的观点:中国的文化事项极其复杂 , 我们不能简单用民族主义这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来化约中国的传统。作曲家姚晨则对比了国内乐团和国外乐团排练的差异,并认为乐团对于新作品的推广具有重要作用。李鹏程则以波兰乐派的兴衰史来划定乐派的概念。李宏峰认为过分强调民族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而对于中国传统,易经则可作为一部中国式的典范。易就是变。求新求变是未来发展的曲式。陈牧声最后谈到,未来是开拓出来的,要勇于做行者。 最后主持人冯长春总结到 中西关系不经意变成古今关系是一种错位,我们从业者需要回唤内心对音乐的爱,当代音乐的创作需要向传统汲取养料,中华与民族的概念不应该被过分的强调,与会专家们都在这次会谈听到了很多声音,中国当代音乐要获得健康的发展需要对权力和金钱保持距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