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戏剧工作者,还需要注意的是,“特殊场地演出”是戏剧艺术多样化发展的有益补充,它为戏剧样式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应该说,“特殊场地演出”先天具备的视觉艺术与戏剧艺术的特征赋予了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已经引起我国戏剧工作者的注意。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特殊场地演出”的形式。比如,徐晓钟教授与徐翔教授就曾以中央戏剧学院的操场和教学楼等场所为演出场地,成功创作演出了《樱桃园》(1994),尽管当时将这一形式列为了“环境戏剧”。又如,张艺谋执导太庙版的《图兰朵》(1998),以北京太庙为演出场地,除了借助场地的物理空间特点外,还对场地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挖掘。不可否认,上述演出探索已经具备了“特殊场地演出”的某些特征,但遵循的仍然是先有文本、后有场地的创作过程,且“场地”并未成为演出真正的主角。与真正的“特殊场地演出”所要求的“一切从‘场地’中来,一切又回归到‘场地’中去”不完全一样,仍然不能算作完全意义上的“特殊场地演出”。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上述演出在无意间进行的“特殊场地演出”的探索(特别是场地空间的应用),对中国未来真正意义上的“特殊场地演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特殊场地演出”实质上指的是:以具体地点为命题,在全面理解场景空间,并对其整体进行构架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与空间、生活、文化以及人进行深度沟通与结合,最终促使观众展开对场地的想象及思考。 注释: ①参见廖芸菁:《从特定场域之特质论台湾当代艺术之空间与展览》(台湾元智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7年,第7页。 ②参见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Vol.XV),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P.562。 ③参见宁鹏飞:《福科空间理论及空间美学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年,第6页。 ④参见http://www.lunwenf.com/wenxueyishu/2821.html。 ⑤参见http://fanyi.baidu.com/translate。 ⑥参见http://fanyi.baidu.com/translate。 ⑦参见http://zh.wikipedia.org/wiki。 ⑧转引自廖芸菁:《从特定场域之特质论台湾当代艺术之空间与展览》,第27页。 ⑨参见http://zh.wikipedia.org/zh-cn/%E8%A1%A8%E69CBC%94。 原文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谢克纳.环境戏剧·译者序[M].曹路生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2][法]福柯.另类空间[J].王喆译.世界哲学,2006(6). [3]Kwon,Miwon.Glossary:Site-specificity[J].Artforum,1996 (10). [4]Kaye,Nick.Site Specific Art:Performance,Place and Documentation[M].New York:Routledge Press,2000. [5]CRimp,Douglas.On the Museum's Ruins [M].Cambridge,MA:MIT Press,1993. [6]Melchionne,Kevin.Rethinking Site-specificity:Some Critical and Philosophical Prblems[J].Art Criticism,1997 (12). [7][德]汉斯·蒂斯·雷曼.后戏剧剧场·译者序[M].李亦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Pearson,Mike.Site-specific:Performance [M].London:Palgrave Macmilla,2010. [9]F.Wilkie.Mapping the Terrain:a Survey of Sie-specific Performance in Britain[J].New Theatre Quarterly,2002 (5). [10]Pavis,Patrice.Dictionary of the theatre:Terms,Concepts,and Analysis[M].Toronto:Uni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8. [11]F.Wilkie.The Production of "Site":Site-SpecifcTheatre,Contemporary British and Irish Drama[M].Oxford:Blackwell,200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