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以忠奸对立、正邪冲突为主题的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主要人物为两大阵营:一是忠臣义士,一是权奸邪佞。情节发展是从邪压倒正转化为正压倒邪。以明清传奇居多。郭英德在《论明清文人传奇的忠奸斗争主题模式》(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一文中言道:“在明清文人传奇中,大多数历史剧和时事剧都呈现出忠奸斗争的主题模式。” ②郑文龙编《杜维明学术文化随笔》,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186、188页。 ③张灏:《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9—90页。书中提到谭嗣同的思想层面是由他的世界意识、唯心倾向和超越心态熔铸成一种特有的理想主义精神。在戊戌死难时所表现出的烈士精神可以说是这种理想主义精神在他生命中的体现,震撼了一个时代,同时也为早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典型。也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回响。 ④⑤⑥⑦⑧⑨⑩(11)(14)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51页,第323页,第177页,第145页,第92页,第355页,第475页,第402页,第210—211页。 (12)(13)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62页,第321页。 (15)(17)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卷一三第225页,卷八第113页。 (16)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答吴斗南》,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二十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7页。 (18)周敦颐:《周子通书》志学第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19)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答汪尚书(甲申十月二十二日)》,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第二十一册,第1299页。 (20)《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76页。 (21)赵园:《再说想象与叙述——以明清之际、元明之际为例》,《想象与叙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页。 (22)(23)雪蓑渔者:《〈宝剑记〉序》,吴毓华编《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第46—47页,第46页。 (24)李开先:《宝剑记》,古本戏曲丛刊编辑委员会编《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嘉靖原刊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以下唱词均出自此剧。 (25)李开先:《塞上曲序》,《李中麓闲居集》卷五,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刻本。 (26)殷士儋:《中宪大夫翰林院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李公墓志铭》,《金舆山房稿》卷九,明万历十七年刻本。 (27)赵园:《说“戾气”》,《明清之际的思想和言说》,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24页。 (28)(36)(37)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吴毓华编《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319—320页,第320页,第320页。 (29)值得一提的是,《宝剑记》假借林冲之躯写明代弊政,为时事剧的先声之作。而之后无名氏创作的《鸣凤记》则比《宝剑记》更进一步,以嘉靖朝严嵩弄权,杨继盛、邹应龙等八义臣谏诤的政治事件为叙述本体,以真实的人物为依托,彻底颠覆了文人隐晦托古的撰曲方式,记述了一段尚未尘封的历史,为时事剧真正的开山之作。《清忠谱》则是继《鸣凤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时事剧。 (30)张岱:《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31)吴伟业:《〈清忠谱〉序》,吴毓华编《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第318页。 (32)(35)张溥:《五人墓碑记》,阙勋吾、许凌云、张孝美、曹日升译注《古文观止》,北京:岳麓书社1988年版,第943页。 (33)李玉:《清忠谱》,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510页。以下唱词或宾白均出自此剧。 (34)赵园:《易堂三题》,《聚合与流散——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215、216页。 (38)胡忌、刘致中:《昆剧发展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第28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