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至世界史中古时期才成熟的中国戏剧(戏曲),无可避免地受到域外一些戏剧艺术因素的影响。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过程的影响问题。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存在“点点滴滴”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其中的影响、接受或变形等因素目前尚未得到具体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傀儡戏等戏剧造型艺术,对歌、舞、音乐等戏剧要素,以及戏剧叙事文体(剧本)等问题的系统考证,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对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探讨和阐发。 关 键 词:戏剧/印度/梵剧/傀儡/变文/戏剧叙事 作者简介:孟昭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中国戏剧正式形成于12世纪,成熟并繁荣于13世纪,这种观点已被中外学者普遍接受。与印度戏剧艺术相比较,中国戏剧成熟时间迟晚。正值印度古典梵文戏剧(梵剧)日薄西山走向衰落之时,中国戏剧却像初升的旭日一样,将自己的光芒撒向东方艺术的舞台。 中国歌舞有很古老的历史,但与歌舞并行的戏剧,魏晋以前却无从考见。近至世界史中古时期才成熟的中国戏剧,无可避免地受到域外一些戏剧艺术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的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但是,如果武断片面地认为,“中国戏剧的理想完全是希腊的,它的面具、歌曲、音乐、科白、场次、动作,都是希腊的。……中国戏剧的思想是外国的,只有情节和语言是中国的”,①则显然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主张中国戏剧艺术“输入说”的也有中国学者。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1898~1958)在探讨传奇的渊源问题时就认为:“当戏文或传奇已流行于世时,真正的杂剧似尚未产生。而传奇的体例与组织,却完全是由印度输入的。……则印度的戏曲及其演剧的技术之由他们(商贾们——引者注)输入中国,是没有什么可以置疑的地方。……其实,就传奇或戏文的体例或组织而细观之,其与印度戏曲逼肖之处,实足令我们惊异不置,不由得我们不相信他们是由印度输入的。”②郑先生的观点由于没有提供更充分的论据,尚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中国现代印度文学专家许地山先生(1894~1941)在深入研究了印度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戏剧的影响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虽然也倾向于“输入说”,并在其著名论文《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③中举出诸多印度古典戏剧对中国戏剧产生影响的实例与可能,但他还是极其谨慎地指出这种影响只是“点点滴滴”而已。梵剧体例对汉剧影响的点点滴滴,最终只能深入中国戏剧艺术发展史的长河之中,而决不会使其本来特色面目全非。这种较为持中的观点既有一定的道理,也易于被学术界接受。著名学者季羡林对此就曾表示:“他的结论我们虽然不能全部同意,但是其中有一些意见是站得住的,这一点大家都会承认。”④那么这些“点点滴滴”,及其与之有种种关联的边缘因素究竟有哪些,这显然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