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辻听花对京剧的研究与传播(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戏曲艺术》 李莉薇 参加讨论

    二、立足剧场舞台的第一部京剧史著作《中国剧》
    辻听花活跃在北京梨园界的十数年间,正好处于京剧艺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他所留下的大量京剧评论记录了清末民初京剧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其珍贵的京剧史料价值不言自明。
    《中国剧》一书是辻听花积累20年心血写成的著述。对于辻听花《中国剧》的内容,么书仪在《晚清戏曲的变革》中重点解读了当时各界人士为《中国剧》作序的各条序文,从而肯定了《中国剧》的出版意义。但对于《中国剧》的具体内容以及辻听花的京剧观念,则没有过多的讨论。作为梨园界有名望的剧评家,辻听花的言说是不应该受到忽视的。今天我们重读历史之际,很有必要重新认识辻听花的京剧观。
    日本大戏剧家坪内逍遥(1859-1935)这样评价《中国剧》:
    凡一国特殊之戏剧由脚本上观之,或以诗歌文章考察之,或翻译之,训释之,评论之,藉介绍之于外国东西文坛,固不乏例。而寻绎戏剧的文学之原理论述戏剧组织及其巧拙著成一书,以饷世人,迨乎今日汗牛充栋。然至由实演方面讨寻戏剧考覈,明综合艺术之真性命者,则未多见之。颇为憾事。不论学术为何,一切研究欧关先于东洋,颇极擅长。惟戏剧上之实际的研究,及乎最近,稍有可观。戏剧进步所以迟迟者,多基于兹矣(15)。
    逍遥认为此书的一大特色是从“实演方面”来探讨中国戏剧,可谓一语中的。
    中国自古不是没有戏曲研究,但那是“曲”的研究。如元代燕南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王骥德的《曲律》、沈宠绥的《度曲须知》,清代梁延枬的《曲话》,直到近代曲学大师吴梅(《顾曲麈谈》)等等都是曲学研究。“戏曲”的研究在古代文人眼中就是“曲”的研究。戏曲研究又或者是剧本文学的研究,最好的例子当然是与辻听花同时代的,被誉为“开创中国戏曲史研究新学科”的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而他研究中国戏曲所主张采用的文献、文物考据法更是主宰了20世纪戏曲研究的主流(16)。但王国维并不喜欢到剧场观看戏剧演出,他所看重的是“一代之文学元之曲”,换言之,王国维只是看到了戏曲的文学性。那么,对戏曲的另一本质特点“场上演出”的研究,尽管在整个20世纪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在20世纪早期,特别是对皮黄剧的研究,一直是为人们所忽略的。1927年6月,当时著名的新文艺杂志《小说月报》上发表了欧阳予倩先生(1889-1962)的论文《谈二黄戏》,是为国内早期研究皮黄剧的代表作,日人主办的文艺杂志《支那剧研究》和《满蒙之文化》都第一时间翻译了这篇研究论文。纵观辻听花《中国剧》一书,立足其在《顺天时报》十数年的京剧评论功底,从中国剧的历史发展写到中国剧的表演特色,从剧场组织架构到优伶演员的脚色行当,从戏班经营管理到当时的戏剧评论媒体,点点滴滴娓娓道来,确实可以认为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戏剧史研究之路。这种开拓意义,辻听花早已经觉察,在《中国剧》绪论中如此写道:
    从来日人研究中国真相者,除历史文学外,关于政治军事,语言地理,贸易经济等项,率多浅尝辍止。至若各地土壤产物,与夫中国民族之风俗习惯,而为实地研究者,尚属缺乏。殊如演剧脚本及小说方面之研究,迄未有人顾及。洵为一大憾事也(17)。
    可见,从一开始辻听花所重视的不是引经据典的文献考据,而是“实地研究”的田野作业法,借鉴社会学、民俗学乃至戏剧人类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翻开《中国剧》一书,随处可见这种实地研究的研究特色:比如在“戏剧”这章介绍“音谱”,就把《天水关》中一场的数种工尺谱逐字逐句详细标示;介绍“脚色与衣类”一节,就把各脚色所用的衣裳、冠帽、裤子、靴鞋以及佩戴饰物附表清楚列明;说明武生、花旦、武旦、武丑各脚的身段名目也逐一详细开列。
    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自然不是日本人首创,而是受到了西方学术研究方法的影响。如为《中国剧》写序的一位作者所言:“近十年来欧风东渐,青年弟子竞学西洋。戏剧谓之新剧,然东洋之取法欧风,日本实先于中国……日本近代学仿欧风,凡人间现象,皆各人分任对之,为专门研究。有所得则,以专门著作发表之。无论所研之对象,为巨为细也。”(18)此话一语道出了近代日本的学术研究风气对辻听花研究京剧的启发意义。不过,对中国京剧系统地加以研究,辻听花确实是执了先鞭。
    以上所论及三种研究方法,“曲学研究”、“作为剧本文学的研究”和“场上演出的研究”,正好就是陈平原教授所论述的“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19)。辻听花的京剧研究所走的就是陈文所说的“作为一种表演”的戏剧研究之路。从《中国剧》一书的编排目录来看,就最清楚不过了。此书除了绪论部分外,目录共分成六章:
    第一剧史(太古、上世、中世、近世、今代)
    第二戏剧(戏剧之特色、戏剧之种类、戏剧与歌曲、戏剧与音乐、角色、装束、化妆脸谱、发与髯、各角之风采、做派与说白、体艺名目、戏剧之派别、脚本、剧目)
    第三优伶(优伶、优伶之出身、科班之组织、优伶之命名、优伶之阶级、童伶、优伶之报酬、优伶杂俎)
    第四剧场(剧场、剧场之外观、前台、后台、座位、附属房屋、新式剧场、剧场概评、布景与戏剧、剧场之组织、戏剧与警察)
    第五营业(营业主、剧场与优伶、戏剧与时节、演剧之时间、每日出数、优伶之登台、优伶之分配、剧目之排列、流行之演剧、剧目之广告、戏单、座客、场面、戏价、园役之讨厌、祭辰与休息、催戏与拿手)
    第六开锣(开锣、前台之实况、后台之实况、场内之实况、剧评与报章)
    另外,附录部分是作者平时悉心收集的京剧史料:戏目类别一览表、近世名伶一览表、已故名伶拿手戏目、现今名伶及票友拿手戏目、南北都会场表(20)。
    单看目录,这样的编排已经让人们觉得和以往的戏曲史论截然不同。由民国以前的传统文人所编撰的,能够勉强称之为“戏曲史”的著作,体例上多为优伶传记。笔者查阅张次溪辑录的《清代燕都梨园史料》(21)里收录的51部戏曲史料,大部分著作的写作体例都是简要记录优伶生平事迹,以评论优伶的色艺为主,如《燕兰小谱》、《日下看花记》等。清末民初,随着欣赏者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和优伶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品花”为主戏曲批评慢慢走向了对流派的鉴赏和评析和对戏曲史料的搜集和整理(22),如穆辰公所著的《伶史》(1917),王梦生所著《梨园佳话》(1915)、周剑云《鞠部丛刊》(1918)等,但却仍然没有把京剧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系统地从舞台演出的角度来评介。关于这一点,辻听花的《中国剧》做到了,难怪为辻听花写序的人多称赞此书是京剧研究的“圭臬”、“嗃矢”,作者本人也宣称希望该书为“初学之津梁”(23)。波多野乾一曾说:“尽管听花翁的研究在学者看来存在争议,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是研究中国剧的第一人。”(24)其“戏剧实演”研究路向的开创性意义是不容置疑的。
    当然,与辻听花同时期的,或者在其之后,走“戏剧实演”研究路向的学者在整个20世纪不乏其人,而且研究得更加深入细致、研究成果更大、影响更深远。正如陈平原文所举齐如山(1875—1962)、周贻白(1900—1977)和董每戡(1907—1980)等人的戏剧史研究成就,都是辻听花不可比拟的。以上三人堪称研究“场上演出”的大家,陈文有详论不赘引。不过,与辻听花简略的《中国剧》相比,成就卓著的齐如山又是如何进行“实际演出”的研究?又有了怎样的研究成果?下文试着对比辻听花、齐如山的研究,稍作探讨。
    “在所有中国戏剧书籍中,如老的这部著作,可以说最完整、最有系统。有了这本书,使国剧艺术,不但在理论上,已获得精湛研究与发扬,在记载上,也使中国自古迄今,数千年来的戏剧演变史,有了足够依据的完整资料。称这部书是空前巨著,并不夸张。”(25)对于齐如山的京剧研究成就,这样的评价大概也不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对。齐如山本人也多次谈到他的国剧研究方法:
    我一开首研究国剧,就遇到了这种难处。(中略)好在我认识的戏界人多,逢人便问;每到戏馆子后台,见好脚就问。后来又知道,光问好脚还不够,于是连跑龙套,甚至管行头、管水锅等人,也都要问。后来又到各脚家中,问了一年有余,才感觉是越老的脚,知道的越多。他虽不能详知,更不能具体的告知,但谈的多了,往往就找出些道理来。问了回来,就写在本子上,前后问了二三十年,写了有五六十本。后来才由这里头找材料,把他们所说的话,都各归了类;再由这里头,找理论找原理之所在;找到原理之后,还不敢自信,再去请问各位老名脚;他们都同意之后,才算规定(26)。
    《齐如山回忆录》中同样记述了齐如山当初是如何开始搜罗国剧材料的:
    这项工作,最初以为不过是一种泛泛的工作,只是随处留心或求人找找就是。及至入手一作,才知道是极重要、且是于研究戏剧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工作,并且须分门别类的去搜求,大致分类如下:
    一到戏剧界各种公共场所去搜求;二到各梨园世家家中去搜求;三是到清宫中
    去搜求;四是在市面及街上小摊各处留神。(27)
    这样的研究方法,完全就是今天人们熟悉的民俗学、人类学等学科常用的田野调查法。辻听花虽然没有齐如山几十年如一日的系统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笔者以为,辻听花和齐如山差别不大。康保成教授也认为辻听花的《中国剧》一书“虽然各子项目的论述都比较简单,但已初步具有了‘戏剧人类学’或‘戏剧社会学’研究的框架”(28)。辻听花在《中国剧》的自序中,谈到了他研究京剧所采用的方法:
    予性嗜华剧旅华以来,时入歌楼,藉资消遣,且与梨园弟子常相往来谈论风雅。于是华剧之奥妙获识梗概焉。公余之暇,满拟搜集廿年所得,编成一书。(29)
    凡例中也清楚写明:
    一是书系就余脑海中所记忆者。拉杂写来,并不引用古书及各笔录。挂一漏万,固所不免。
    一是书所收之材料,除了自己研究外,由汪笑侬、小连生(即潘月樵)、刘永春、崔灵芝、王瑶卿、孙菊仙、时慧宝、熊文通、小桂芬(姓张)诸名伶及杨鉴青、陆文叔诸君所获者甚多……
    一是书内所载孙菊仙、谭鑫培、梅兰芳、尚小云四伶之戏文,本系各伶秘藏之词本。今获特许割爱,采录书中,极为光荣。
    一是书所收各种照片及字画,梗系南北名伶及剧友诸君所亲赠者。外间所售者,一概不收。阅者幸勿等闲视之。并该照片及字画脸谱,本拟散置书中各处,以便与本文对照。兹因有故变更……(30)
    辻听花开宗明义表明自己研究京剧所采用的方法不以文献考据为主,而是平时注意搜集、调查第一手与戏剧有关的民间资料,以此为基础论中国戏剧的发展。在研究方法上,与齐如山等人的国剧研究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对比以上辻听花《中国剧》目次所列的研究内容,也来看看齐如山的具体研究内容。齐如山在1961年把以往著作归纳整理,汇集成《国剧艺术汇考》一书出版时,提到了他几十年来所出版的种种国剧研究:
    第一种:《中国剧之组织》
    此书可以算是一个总帽,统论戏中各种情形,如唱白、动作、衣服、盔帽、胡须、脸谱、切末、音乐等。然写的都很简单,意在是把所有各种之详细情形,再分门另写。
    第二种:《京剧之变迁》
    专谈百十年来,北平演剧之各种情形……
    第三种:《脚色名词考》
    这种虽然说的都是脚色名词的历史变迁,但于国剧系统也有重要的关系。
    第四种:《国剧身段谱》
    这种专写袖、手、足、腿、腰等等的动作,及胡须、翎子等等的耍法,都可以算是很重要的基本动作……
    第五种:《上下场》
    国剧本是歌舞,又系场制,人的身份不同,场合不同,则他的出场入场,一定不能相同,分别极多,此书曾详谈之。
    第六种:《戏中之建筑物》
    此书专写国剧之关于建筑各事,如楼、台、门、窗、墙壁以及山、水、桥、院、屋室、复室等等……
    第七种:《脸谱》
    此书专讲脸谱来源、变迁等等,分类叙述,并附有图一本,虽然只有脸谱七十二种,但已把所有脸谱,完全包括在内。
    第八种:《戏班》
    北平戏班的情形很复杂,其组织法也很有趣,且由他的组织、信仰等等,可以感想到已往的情形及原来的规矩……
    第九种:《行头盔头》
    不要以为琐琐的衣帽,没有什么重要的关系,他与写实的戏剧,完全不同。彼是按照该事迹时代穿戴,此则完全有特别的规定,也是避免写实为第一要义。
    第十种:《简要图案》
    此册是预备往欧洲去宣传,特把行头、盔头、胡须、脸谱、切末、兵器等七种。各选取若干种,绘为五彩之图,亦用五彩精印,并附以说明,且翻成德文、英文两种文字,虽尚简单,但很概括。(31)
    这些著作有早有晚,最早的《戏剧脚色名词考》于1927年出版,其后出版的有《中国剧之组织》(1928)、《脸谱》(1934)、稍晚的《国剧身段谱》、《京剧之变迁》、《戏班》)、《行头盔头》、《国剧简要图案》1935年才出版发行。时间上都比辻听花出版《中国剧》(1920)、《中国戏曲》(1925)晚。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两人都从戏剧历史、脚色行当、戏班组织、音乐、化妆脸谱、行头、唱念做打、剧场、道具切末、梨园的演出状况等方面进行论述,即始终是关注“作为可以表演”的京剧艺术。可以说,两人的研究范畴基本上也属于同类的。他们近似的研究路向是否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关系呢?笔者以为,应该是有一定联系的。事实上,齐如山和辻听花、波多野乾一等来自日本的京剧研究家之间有往来是肯定的。
    齐如山是“梅党”的中坚人物,既然梅兰芳和辻听花、波多野乾一关系良好,齐如山自然也与波多野乾一、辻听花等人是相识的。波多野乾一《支那剧五百出》增订版(1927)序言中记述,辻听花和齐如山曾一起调查京剧剧目的总数(32)。所以,他们的京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相互借鉴、相互参考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难以断言此种影响关系孰先孰后,但在20世纪早期,辻听花和齐如山等演剧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影响并非“单向度”的影响,而应该是“双向度”的相互借鉴、交流的影响关系。至于研究成果,齐如山成果丰硕精深,是辻听花等望尘莫及的。但无论如何,辻听花的《中国剧》具有开创性意义,可称为国内最早的京剧研究,这种提法应该还是比较恰当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