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制”是指同姓之人所组织的团体。凡同姓之人,相亲相爱,相周相救,较在祖国时更为密切。“此种团体,在社会上有非常之大力,往往过于各会馆。盖子弟率父兄之教,人人皆认为应践之义务,神圣不可侵犯者也。故虽以疲癃之长老,能驯桀骜之少年。旧金山所以维持秩序者,惟此攸赖。”[2](P.209)像这种带有宗族性质的“族制”团体,在旧金山不下数十,粗略统计如下表。 这种姓氏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族性质,同姓之人,亲如兄弟,非常团结,而异姓之间的界限,即所谓的“姓界”,则分得很清楚。各姓有各姓的堂口或公所,比较偏的小姓,则由相关的几个姓联合起来,以便与大姓抗衡。由几姓共同组织的团体,称为“联族”。其组织和功能与“族制”完全相同。推其原因,“殆由小姓者为大姓者所压,不得不采联邦之制,以为防御之法。于是求之于历史上稍有相属者,则从而联之”。[2](P.209)如刘、关、张、赵四姓,因为在三国时,刘、关、张是桃园结义的兄弟,而赵子龙也是他们的兄弟行,这四个姓氏的人,便联合起来在旧金山组成了龙岗公所、亲义山房等团体,宗旨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成为旧金山华裔社团中势力最强的一支。其次就是陈、胡两姓(一说陈、胡、袁三姓),他们的笃亲堂和云山公所,也联络得很坚固。再次还有谭、谈、许、谢四姓,也是较大的一族。旧金山较有名的几个“联族”团体如下表。 各姓之间拉帮结派,积怨很深,并常有争斗发生。这种姓氏之争,也波及到了赴美演出的粤剧艺人头上。所谓“同姓捧场,异姓拆台”。艺人到当地演出,台脚的旺盛与否,除老倌本身的艺术水平外,本姓华侨的多少,也有很大影响。马师曾虽是红极一时的大老倌,但到旧金山演出时,却倍受压抑,演出两年多,竟未拿到一块金牌,原因就在于“姓马的人,在金山可谓绝少,因为少,便不能占地位,金牌也就没有他的份了”。[3](P.14)更有甚者,女戏人马金娘和陆小仙(又名小瑶仙),因不属大姓,到一小埠演出时竞遭臭鸡蛋的袭击。后来戏班临时加配两个大姓演员陪演,才草草完场。 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乡土情结也很富有人情味,使身处异乡的老倌倍感亲切。每当有新老倌登台演出,在他到埠之前,戏院就会将其姓氏和所演的首本戏标出,大事宣传。这时,与新老倌同姓的公所或捧角者,就会一面组织人来替新老倌捧场,一面准备东西向新老倌送礼。这种送礼分两部分:其一,在新老倌到埠之前,送家具陈设。即事先将新老倌要居住的房间布置整齐,添置房内所必需的家具和陈设,务必使其有宾至如归之乐。本来这笔费用应由戏院方承担,现在由于有同姓公所乐于奉献,院方可以不花一分钱而能让老倌住得称心如意,自然是求之不得。因而院方总是想方设法在老倌姓氏上做文章。若老倌的姓氏较偏,如白玉堂姓毕,肖丽章姓古,桂名扬姓桂等,在埠上没有同姓的公所,那就由戏院出头,分别向好捧角的华侨联系,致送礼物。名气较小而姓氏又偏的老倌,戏院甚至要求其改姓,如留倩影本姓曹,就要她改姓刘,梅兰香原姓焦,就要她改姓梅等。父系的姓氏不大,而母系的姓氏较大的,也可以提出来。其二,在新老倌登台的首晚,送锦标、花篮和金牌。新老倌接受礼物,须在登台头晚的演剧中间,将礼物全部陈列台前,由送礼方派代表登台致欢迎词,由受礼者致答谢词,礼毕之后,才继续演戏。所送金牌,受牌的演员须在每晚演唱主题曲时将金牌悬挂于胸前,以示谢意。新老倌登台第一晚,例由戏院以老倌个人名义送戏票数十张给送礼方,但票价要由老倌个人负担。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