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吕琼(1976—),湖北长阳人,硕士,湖北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 近期,电影《贫民富翁》成为全球影坛议论的焦点。当导演丹尼·博伊尔用娴熟的叙事技巧向人们讲述一个贫民变成百万富翁的奇迹时,电影本身也创造了一个奇迹。据媒体介绍,迄今为止,《贫民富翁》已经陆续获得各类电影节和地方影评人协会颁出的80多个奖项。 《贫民富翁》的成功实在有太多话题性了,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一些影评者更愿意把它的叫好又叫座,看成是一支恰逢时机的安抚心灵的迷幻剂。但是,就像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称赞的那样:“影片的所有张力都在叙述技巧的力量下爆发”,《贫民富翁》绝不是一部只会讨好观众的商业电影。作为一部跨类型影片,在它貌似浪漫、爱情、喜剧、励志的背后,叙事中的纪实、间离和反讽手法的综合运用有着发人深省的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独特展示和解读。也许,这才是它在让人笑过、哭过后,耐人寻味的地方。 一、纪实 《贫民富翁》中的各个场景都是取自印度孟买,而且几乎有一半的镜头是通过手持摄像机的随意拍摄、取景来完成的。导演丹尼·博伊尔说道:“在孟买街头拍摄充满太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唯一让拍摄可信真实的方法,便是放弃控制欲,在城市里任意拍摄。”自然随性的拍摄真实地还原了印度的社会生态:在拥挤的贫民窟里,随处可见肮脏的垃圾山,脸孔漆黑、衣衫破烂的孩童奔跑嬉戏,狭窄的巷道边污水直接泄入充满漂浮物的河流。然而在城市的中心,摩天大楼高耸着,到处是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楼房和道路,豪华别墅也隐约其中…… 为了打磨剧本,让影片的表演配合场景看起来更加真实,编剧西蒙·彼弗伊曾三次前往印度的贫民窟实地采访。电影里的三个主要角色杰玛、舍利姆和拉缇卡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分别由不同演员扮演,却有着同样真实、自然的表演。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两个主要角色舍利姆和拉缇卡儿童时期的临时演员是剧组从贫民窟直接挑选的土生土长的小孩。几个小演员基本上都没有什么表演经验,但他们生活化的演绎,与著名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中男主人公儿子的真情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选取的话题和反映的社会问题也极具纪实色彩。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在印度从2000年开始播出,2005年该节目的最高奖金从1000万卢比提高到2000万卢比,可以说电影中的情节与现实完全吻合。故事由杰玛和舍利姆兄弟两人所折射出的社会生活是今天印度平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平民大众人生经历的某种代表。也许这是影片能牵动全球影迷神经的原因之一。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本片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纪实,它存在着许多的偶然性和假定性。如一连串的电视节目问题设计,巧妙地带出了杰玛的一段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也刚好让杰玛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其实在印度现实生活中,从未出现没受过正规教育的穷小伙赢得千万元大奖的故事。单说一个贫民窟的青年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一细节,在现实生活中就不太可能。影片似乎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杰玛被安排在电话服务中心工作,流利的英语是职业潜在的需要和熏陶,与教育、身份和地位无关。逼真性和假定性是电影最为重要的两个美学特性,“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来看,逼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就是实与虚的关系。二者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在审美表现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动性。”本片在叙事中很好地将这两种特性融合,艺术地再现了印度贫民生活。 二、间离 影片在虚与实的结合中极具张力,这种张力在某种程度上也让人对它颇有微词。有人认为影片由前半部分写实跳转到后半部分言情实在是导演出于无奈的妥协,整体回顾这部电影又像一部励志片。但是,笔者认为纪实不是这部电影本身的意义。“我想表现出贫民区里的欢乐、笑声、聊天与一种共同的感觉,想让你感受到这里无穷的活力。”编剧西蒙·比弗伊在提到剧本创作目标时如是说。这个目标使电影的基调带上喜剧色彩,间离贫穷和悲剧,让杰玛跳离原生态的印度生活圈去追求美好而遥远的爱情。这让一部分观众觉得不真实,却是杰玛的选择,也是电影想要表达的底层生命的亮色。“我喜欢题材活泼有趣的电影,如果这一年里你光是想着要到电影节上拿奖而去拍片子的话,你可能必须得拍点很严肃的电影出来,然而我的直觉告诉我,我应该做有趣的电影。”导演丹尼·博伊尔的创作感想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的确,本片的好看或者说有趣与它乐观地去表现悲惨,在虚与实的平衡之中隔离观众面对悲惨的感受密不可分。这正是一种影视艺术的间离或陌生化效果。 本片的刺激紧张和间离效果,集中体现在主人公的不断奔跑、不断逃命的声画蒙太奇处理中。影片的第一段追逃场景是在一条私人飞机跑道上,孩子们玩着板球,警察突然拿着警棍追赶他们。伴随着《Osaya》欢快的音乐节奏,快速晃动的跟镜头里,小杰玛和哥哥舍利姆逃进肮脏的贫民窟。狭窄的巷道中,看到警察一个个追得气喘吁吁,孩子们爆发出一阵大笑,杰玛和哥哥甚至扭起了小屁股,滑稽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观众在看到贫民窟触目惊心的真实时,没有过多的去哀叹贫穷和黑暗,而是怀着一种轻松的情绪去领略杰玛们的乐观和纯真。从小到大每一次追逃,导演通过声画蒙太奇的快速剪辑,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人公朴实的情怀。杰玛没有放弃对爱情的寻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顽强地飞跑着扑向内心的希望。“孟买的贫民窟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而高机位俯瞰的摄影机和著名印度裔女歌手M.I.A.全球化流行的原声音乐,更是为影片中那群在贫民窟生活的人物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著名影评人丹尼斯·里姆评价道。影片里的贫民窟,比以往我们银幕上所见的更明亮、更栩栩如生。那些明丽的旋律和晃动的光影,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到达了那个骚乱、哄臭,却有温馨、游戏的印度贫民窟。被那些小人物的故事所吸引,为他们顽强生活的精神所感动。 影片结尾刻意安排的一段火车站风情歌舞,跳离了整个故事情节的逻辑。有人说它是在向印度歌舞片致敬,也有人说它显得不伦不类影响了故事的真实性,消解了叙事的深度。其实,它明白无误地让观众看到电影的假定性,让观众与故事本身保持距离,体现的也是一种间离效果。结尾的安排让人联想起好莱坞电影《漂亮女人》的大团圆结局。当一个画外音高喊出:“欢迎来到好莱坞,你的梦是什么?大家都来看吧!这就是好莱坞,梦之地。有些梦实现了,有些还没有,但要把梦做下去!”一个亿万巨富和街头妓女的浪漫结合只是社会问题的象征性解决;贫民杰玛变成百万富翁也只是一个童话故事。在欢快的《Jai Ho》音乐声中,火车站人群的欢跳起舞,完美的声画结合再次告诉观众,电影只是人们梦的宣泄。那么它的真实与否无关紧要,小人物对爱、生活和梦想的真诚、执著、乐观才是最值得感动和深思的地方。不安的心从中获得安慰和鼓舞,这就够了! 另外,《贫民富翁》打破了线性的叙述,回忆倒叙的结构方式本身也是一种间离。影片从第一分钟便给所有观众提出了一道选题:“主人公杰玛还差一道题目就能最终获得了2000万大奖,他是怎样做到的?A他作弊;B他运气好;C他是天才;D命中注定。”带着这个问题欣赏影片,使观众与影片保持着距离又被剧情吸引着。在警局、节目录制现场和杰玛回忆的三个空间中,破碎的故事情节一点一点被讲述,观众一点一点地把故事拼凑出来。通过杰玛的往事,我们了解和反思的是文明社会潜藏的黑暗、贫穷和矛盾。 三、反讽 新批评认为,反讽把貌似不相容的对立观念、事件组合到一起,微妙地引导读者通过发挥自己的智力而理解作者,潜在地、间接地、幽默地表现深邃的哲学反思。反讽在电影艺术中一般体现为戏剧反讽、语言反讽和情景反讽。丹尼·博伊尔似乎深谙此道,本片随处可见导演的反讽智慧。 一个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贫民窟小人物,竟然在举国关注的问答节目里拿到许多教授、律师和学者都达不到的两千万元大奖。这个虚构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戏剧反讽意味的设置。每一道题的答案背后,都饱含着杰玛和身边人的辛酸、悲苦经历:儿时母亲因宗教冲突而死让他永远记住了宗教之神手中的弓和箭;与被弄瞎双眼行乞的小伙伴偶遇让他知道了100美元上的总统头像;逃亡生活中哥哥被逼开枪杀人让他记住了左轮手枪制造者的名字……问题各不相同,镜头不断变换,杰玛认知答案的原因浸满了血和泪。当杰玛回答问题时,他的脑海反复闪回火车站里拉缇卡深情凝望的美丽笑容。他对金钱毫无兴趣,走到直播间只是为了让恋人看到自己。杰玛的竞猜动机真诚地讽刺了整个世俗社会。滚滚红尘中,世人追名逐利,这份真情、这份单纯,让人动容。 除了杰玛外,片中的人物很多都是戏份不多却相当深刻的形象。如《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主持人代表的是现代上流社会的某种典型,光鲜满目的外表下包藏着丑陋猥琐的灵魂。他包装善意和温情,用一个假答案诱骗杰玛上当。伎俩被杰玛识破后,他当着观众的面热情满满地祝贺,随之即向警察诬告,逮捕了杰玛。而鄙视和不信任杰玛、对杰玛刑讯逼供的高级警官,竟然也是一个看起来兢兢业业的正面人物。杰玛是一系列下层社会暴力事件的见证者,却没怎么受伤。相反的是从电视直播间里出来,他遭到了代表正义的警察严刑逼供,实在是很有些反讽意味。善恶水乳融合,是非扑朔迷离,人生真是充满了无奈! 充满黑色幽默感的语言反讽也给影片带来了不少活力。看看杰玛与主持人的巧问妙答:“坐在椅子上答题就能赚钱,比给人倒茶的感觉好,是吗,杰玛?”“是的,不是,是的”,“是的,不是,这是你的答案?”主持人的调侃,杰玛前后矛盾的应答,透露出杰玛和主持人对金钱不同的态度。“书读得多吗,杰玛?”“我识字。”杰玛不卑不亢的话语,充满了一个小人物对待上流社会的机巧。当杰玛冲关获得1000万元大奖的时候,主持人一句:“这儿是不是热起来了?”杰玛的第一反应是:“你紧张了吗?”看似搞笑,实则表现出杰玛的睿智,并反讽了主持人担心杰玛获得2000万元大奖的内心焦虑。对杰玛的诬告,主持人一句愤愤不平的“他作弊,我给了他一个错误的答案,却让他找到了正确答案”,活灵活现了这个伪君子恼羞成怒、贼喊抓贼的丑相。而盲孩拜勒文唱着圣歌,抚摸着杰玛的脸庞说:“现在你是一个大人物了,杰玛,我为你感到高兴。你被拯救了,我却不太走运,这是唯一的区别。”痛心的话语,看似轻松,却是一个孩子历经磨难后,对社会和生命的宽容与豁达。杰玛和失散的哥哥在建筑工地上见面,哥哥心平气和地说了一句: “现在印度是世界经济的中心,而我就站在中心的中心。”阿Q似的无奈人生哲学满是小人物的智慧和悲哀。 可以说,这是一部依靠叙事取胜的电影,丹尼·博伊尔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锋锐和透彻都完美地体现在了这部电影的叙事中。《贫民富翁》是一部艺术性和商业性共赢的小成本电影,它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主流商业电影借鉴。 【参考文献】 [1]张一阳.《贫民富翁》“命中注定”的成功?[OL].http://yule.sohu.com/20090210/n262148630.shtml,2009-02-10/2009-03-03. [2]云猫猫.丹尼·博伊尔的叙事神话:从边缘奇葩到主流赢家[OL].http://www.m1905.com/filminfo/news/2009/2/2510450182734.shtml.2009-02-25. [3]张一阳.奥斯卡最佳导演丹尼·博伊尔:“现实主义是我们的基础”[OL].http://blog.sina.com.cn/s/blog-4c5ad7e10100c23t.html,2009-03-04/2009-05-08. [4]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35. [5]肖扬.丹尼·博伊尔:商业大片只会带给我恐惧[N].北京青年报,2009-03-2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