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戏剧学 >

发现郑正秋:1910-1912郑正秋的剧评实践及其意义(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 简贵灯 参加讨论

    四、郑正秋剧评的现代发声
    近代报刊的兴起改变了剧评的生态。过去文人的批评受时代限制,没有条件也没能有意识的让批评指涉现实。近代报刊则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报导最近发生的信息,其刊载各种演剧的评价须面向读者大众,剧评最好能同时作为读者观剧的“指南书”,发挥其引导舆论的功能。作为职业剧评家先驱的郑正秋,以“记者”身份主持报刊的剧评专栏,其较为先进的现代剧评理念与报刊载体相结合,故而其剧评产生了与其他剧评不一样的特质。
    (一)秉公正之心,立公正之言
    在民初,剧评界乱象纷纷,一些剧评家“或假充内行、大言不惭;或强做解人实无所知;或抄袭旧作、据为己有;或信口雌黄、见诮通人;或受人津贴、一味颂扬;或感情用事、倡为党论”。[4](P.16)在诸多剧评家当中,郑正秋是罕有的能秉公正之心,立公正之言的剧评人。
    1.“为弱者鸣不平”。郑正秋曾因谭鑫培为看客李本喝倒彩受辱而“大愤作论斥之,始犹笔战,终竟涉讼”。[9](P.277)当大舞台抄袭歌舞台《杨乃武》一剧时,郑正秋仗义执言,为歌舞台老板陈辂清声援:
    此间大舞台效颦之作,指不胜屈,子何独于《杨乃武》一剧,作是不平鸣?曰:“济弱扶困,为记者之天职。歌舞台非他舞台可比,陈辂清产业,泰半倾于是中。今番重振旗鼓,其希望实在‘杨乃武’三字,而大舞台犹必欲攫得其肥肉而后快,是太不为人留余地矣。记者虽不识辂清为何如人,以理言之,则曲在大舞台,故不甘默尔无言也。”[17](P.658)
    郑正秋宣称:“为弱者鸣不平,这是我从事戏剧以来的一贯主张。”[21]郑氏为弱者鸣不平并非空喊口号,而是能付诸实践,贯彻其剧评生涯的始终。因此,使其“得道多助,值声大着”。[9](P.277)
    2.“不以好恶为毁誉,不视交情为转移。”郑正秋在剧评中能“不以好恶为毁誉,不视交情为转移”,[20](P.9)秉持公正之心,立公正之言。他“所撰写的评论文章并非简单地捧角,无论是名家还是新人,遇有表演不当或失误之处,尤其是有悖于戏情戏理的表演,他会毫无保留地尖锐地提出自己的意见”。[11]对于名伶,郑正秋敢于直言他们的不足,如郑正秋就曾批评刘艺舟“徒重议论,不重做派,犯演剧之大病。……刘艺舟之金尚翁,描摹盲目人,有周到处,亦有太过处”。[17](P.703)他批评冯春航,“其《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百宝箱》及五六七八本《血泪碑》等剧,竟淡淡漠漠、冷然索然,始终不能提起观剧者半点精神”。[18](P.669)他批评刘鸿声“有一样毛病,用喉运音叫做假得太过……鸿声唱大面,真有妙味,惜其不肯常唱”。[17](P.620)对于其所鄙者,他亦能站在客观的立场批判他们的技艺。郑氏虽对伶人品格督之甚严,然而对品格低劣者如管海峰,却仍能客观地评价。他认为管海峰“不学无术,弱冠即习于浮荡,好作邪游……然《戏迷传》一出,固为该客串拿手佳作,实不乏可采之处。记者不忍以其人格卑下遂一概抹杀。因内有诸名家曲调,有昆腔,有苏州滩簧,有宁波滩簧,有东乡调,有京津调,有大鼓书,花样翻新,门类甚杂,最足以耸动沪人耳目。惟至北方演唱,究难登大雅之堂耳”。[17](P.619-620)
    3.“不事苛责”。郑正秋谈及自己的评剧,提及他“平日评戏,不事苛责,专从提倡一方面着手。间有不合处,亦必婉言规劝,不为已甚之辞。若动辄吹毛求疵,诋之不遗余力,则适足使伶界灰心,有伤忠厚之道”。[17](P.666)要做到“不事苛责”,第一,需对不同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标准。如“坤角求之不可过苛”。[17](P.615)第二,对伶人的过错要“婉言规劝”。郑正秋剧评的出发点以劝勉为主,如冯春航新入第一台时,格外卖力,每演一场,精彩殊多。没过多久,则一味敷衍,不重做派。郑正秋警示冯春航道:“寄语小子和,尔如认真演唱,南方旦角无人唱得过你、做得过你;若徒敷衍塞责,毋乃自负尔好质地、好台容也。子和子和,望亟改之。”②郑正秋批评王钟声的时候也是苦口婆心:“寄语钟声,尔献身舞台已久矣,时可乘矣。过而能改,仍不失为君子。原速革去而满腔人欲之私,更变尔方针,重为可哀之社会谋幸福。”[17](P.610)郑氏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评”者,言平也。能否秉持公正之立场,立公正之言,是现代剧评与传统剧评的重要区分标准。郑正秋在剧评中以“公正”作为其剧评实践的意旨,在捧角成风的时代实属难得。以“公正”作为剧评标准,这远非剧评家自我意识觉醒这么简单,还包含着剧评家对传统剧评进行现代建构的尝试。这种尝试还表现在郑正秋对其剧评的“一致性”的体系建构。
    (二)“求言论一致”
    1911年6月5日,《民立画报》刊登了郑正秋与友人的通信。其友问:“戏评何不登来稿?”郑正秋答曰:“求言论一致而已。”[17](P.623)郑正秋的话看似轻描淡写,却大有深意。排除外来来稿,郑正秋主持的剧评专栏便成为名副其实的个人专栏。藉此,郑正秋批评的原则与标准能够在其剧评的实践中一以贯之。郑氏所谓“求言论一致”,实质上是求其剧评的整一与连贯。
    在郑正秋主持剧评专栏的期间,只有当“正秋病,戏评暂停”的时候是以旧稿代替的,另外,“苕水狂生”发表了两篇对王慧芬的介绍文字,除此之外,郑正秋几乎没有停止其评剧活动。同样,他也不采用他人的剧评稿件。此举虽然显得独断和排他,但在当时剧评初兴之际却十分必要,它对于剧评风格、标准的连贯性与一致性的体系的建立是十分有益的。
    郑正秋“一致性”的诉求也表现在他对批评对象整体效果的考量上。郑氏致力于新剧改良,却不偏废旧剧,他认为“新剧固有价值,然吾国旧剧,亦颇有佳者”。[17](P.661)无论新、旧,郑正秋均能对它进行整体关照。就旧剧而言,郑正秋并不限于关注某一专长,而是强调“唱”“念”“做”三者并重,“戏中道白、表情、做工缺一不可”。与一般的“捧角”不同,郑正秋注重配角的作用,郑正秋曰:“名伶献技,必须配良角与偕,亦犹是耳。否则艺虽登峰造极,不遇劲敌,曷克尽献所长?杨小楼辈,如无良好配角,亦不成其为名角矣……此可见演剧不可不注重配角……”[18](P.659)此等见识,远超一般剧评人。
    对于新剧,郑正秋一再强调要“合于戏情”。“合于戏情”,则人物首先要合于身份,“身份不讲,戏情何来”。[18](P.715)郑正秋说道:“新戏第一要讲究身份。扮相到何等样,人物当即用何等样演法,用何等样说法,少壮龙钟官绅商贾仆隶长幼尊卑扮相一样有一样之分别。而喜怒哀乐之处境尤不可不分清者也,眉目无论矣即声音亦须有别。”[3](P.54)其次,服装要合戏情。“服装攸关戏情,本须讲究,演历史戏尤不可忽。饰古代英雄,何时应作何等装束,旧戏原有分别……”[18](P.717)第三,演出要自然真实、不可过作。郑正秋认为,“戏本假戏,做须真做,新戏尤贵求真,处处应合自然。若一相畏,必且相让。倘不相让,使成相攘抢,说话抢风头,戏遂失去自然之精神”。[3](P.54)郑正秋批评夏荣坡“唱《举鼎观画》,始终不懈,较好者颇不乏其人,惜欲过于求工,往往将余音多转几转,致有三四句转至不易收煞,几不成调”。[18](P.649)最后,情节要合理。郑正秋认为,“新剧最重情节,情节尤重新奇,然过求新奇,往往瑜不掩瑕”。因此在新奇与通畅之间,宁要情节通畅。“与其新奇而不通,不如平淡而无疵。《孟姜女万里寻夫》所以可取者,即前后情节未尝有大不通之缺点耳。”[22]
    此外,郑正秋将其发表的剧评文章分别归类于“丽丽所戏言”、“丽丽所顾曲记”、“丽丽所观剧记”、“丽丽所剧评”、“丽丽所评伶补”、“粉墨场中之杂货店”、“菊部春秋”等名下,显示郑氏已经明确意识到“顾曲”、“观剧”、“杂谈”等与“剧评”的不同,并有意识地按它们的性质将其纳入不同的类型中。虽然这种划分也有很随意的时候,但分门别类中自有一定的逻辑和标准。
    郑正秋通过拒绝外稿,事实上已经将其主持的剧评专栏个人化。藉个人专栏,郑正秋才能将自己的批评理念付诸实践。“但求一致”是郑正秋建构自己批评话语体系的一种理论自觉,也是建构剧评科学体系的一次重要尝试。简言之,郑正秋要求“社会教育”与“雅俗共赏”并重,强调为弱者鸣不平、“立公正之言”,追求“一致性”的逻辑建构,这无一不具有现代剧评的特质。郑正秋对于剧评现代化的推进是有重大贡献的。
    郑正秋以”记者”的身份从事剧评的工作,广受好评,众人“读其文,靡不敬之”。[9](P.276)郑正秋从事剧评的本意是“改良戏曲以移易社会风俗之志愿”,然而“奔走名伶间数阅月,知皆不可与语改革”,[3](P.52)在此情形下,正秋便亲自粉墨登场了,“从此由评剧人而变迁为新剧人”。[3](P.53)在此期间,郑正秋不仅演戏,还编新演剧,推动了新剧的“甲寅中兴”。然而面对全面堕落的新剧,郑正秋回天无力。1918年,郑氏在《申报》中发表《我之新剧新希望》的文章,写道:“我之所以为新剧本怀有巨大之希望焉,乃征诸往事则又往往希望翻为失望,甚至于失望至于绝望焉。”[19]这篇文章可以视作郑正秋准备退出新剧舞台的通告。1926年后,郑正秋基本退出新剧舞台,全身心投入到电影业中。郑正秋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了名演员、名编剧与名导演,却丧失了“剧评家”的身份。在郑正秋逝世八十周年之际,重新发现“剧评家”郑正秋,重估郑正秋在戏剧批评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对于现代剧评初创之际的研究有帮助,而且对于郑正秋后期的新剧生涯、导演艺术的研究亦大有裨益。正如冰心先生所言:“郑先生在戏剧界和电影界中,自有他不可消灭的绝大功绩,值得后人永远纪念。”[23]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