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此口述史是蓝光临先生将自己平生关于《情探》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所得梳理而来,它以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川剧走向文学化的进程。该口述史以生动的语言对《情探》的背景、剧中敫桂英与王魁这两个主要人物思想感情发展脉络,以及《情探》呈现的表演艺术等所作的深入分析,深刻地展示了该剧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出川剧的艺术魅力,也令人折服地认识到《情探》不愧是川剧走向文学化的经典之作。 关 键 词:《情探》/川剧/敫桂英/王魁/文学化 作者简介:蓝光临,口述; 蓝光临,成都市川剧院 四川成都 610016; 钟鼎,整理; 钟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蓝光临(1935-),男,成都市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人才津贴获得者,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其代表作《怀玉惊梦》、《肖方杀船》等饮誉海内外,是中国川剧界到法国讲学第一人。 《情探》是川剧最负盛名的经典折子戏之一,是一折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剧,一出曲尽人情冷暖的感情戏。由于其剧本情节动人,文辞优美,构思新颖,描写细腻①,历代艺人在表演上也富于创造,剧中人物性格鲜明、丰满,典型性强,自问世以来,久演不衰,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当年,这出戏不仅在川内家喻户晓,而且还被不少兄弟剧种移植过去,也成了他们的叫座好戏。② 我曾说,文学界有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我们川剧界也应该有研究《情探》的“情学”。我不到二十岁就开始演这个戏。在这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心血,去揣摩剧中人物的性格、感情的发展过程,品味剧作的辞句、结构,以及历代艺人舞台表演的种种创造,探究这出戏的来龙去脉,打磨自己的唱腔、表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这出《情探》得到了广大行内外朋友的肯定,成为公认的代表作。今天,我借此文将自己平生关于《情探》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所得梳理出来,供同仁参考、借鉴,不到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情探》的背景 就故事情节而言,《情探》可说是大幕戏《焚香记》的尾声③,讲的是著名的“王魁负桂英”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王魁这个名字几乎成为负心男儿的代名词。它的渊源很久远,宋元年间就有南戏《王魁》,杂剧《海神庙王魁负桂英》等相关作品,诸类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与现在的川剧《焚香记》大体一致。 有人说,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王魁的原型是北宋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的状元——山东莱州人王俊民。此人高中不久即身患狂疾,犯病时胡言乱语,尽失常态,最终暴病而亡,就是背义负情后,内心不安所致。但也有诸多反对意见,认为王俊民原型论是牵强附会,栽赃诬蔑。这里且存疑不论。 按川剧《焚香记》的情节,王魁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饱学秀才④,游学路过济宁,时运不济,贫病交迫,以致困卧街心,偶遇当地名妓敫桂英。王魁哀求桂英:“望娘子恩施恻隐,把我倒悬解。地厚天高,大恩大德,铭刻我心怀!”⑤桂英见其风度翩翩,谈吐不俗,气质不凡,却落得“鹑衣百结,鹄面鸠形,病体难支”,心生恻隐,将其收留。 王魁在敫桂英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康复。在此过程中,王魁的雄才、壮志、刻苦、进取,敫桂英的纯真、善良、温柔、体贴,都深深打动对方。两人渐渐擦出爱情的火花。敫桂英素来厌倦强颜欢笑、送旧迎新的勾栏生涯,常自叹:“休羡这银烛高烧锦筵罢,歌台舞榭,留不住似水年华。何处是归途,空叹息红颜老去春光罢,苦雨凄风送落花。”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她不满足于随便找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嫁了,而希望找到一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知己长相厮守,至于贫富贵贱,反为其次:“慢夸金罍,休道繁华。反不如贫贱书生知痛痒,闲来时把酒话桑麻,一心一意作人家。”基于此,她将王魁定为自己的如意郎君,顶住妈娘的强大压力,将满腔的柔情蜜意倾注在王魁身上,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帮助他勤勉攻书,奋发求名,正所谓:“身小伶仃,遇书生不弃卑微。难得这风尘知己,但愿他云路高飞。一任他世人轻贱,妈娘凌逼,总胜过坠溷残花,我死而无悔。” 王魁上京赶考,临别时,向敫桂英承诺此去“倘云路高飞,先谢你凤冠霞帔”,并发自肺腑地感激妻子道:“我生平只有你姣娘知己,粉身碎骨难报你。论名分你我是夫妻,论恩情你不差是我的慈闱!”说着,竞情不自禁地跪在敫桂英面前,桂英连忙将他搀起。王魁为进一步剖明心迹,便拉着敫桂英走进海神庙,在神前赌下狠咒:“皇天啊,鉴核难欺!海神啊,正直无私!敫桂英是我恩人是我师,永偕到老不分离。我若是此念迁移,立跳入鬼门关剥却人皮!”敫桂英听到王魁如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深受感动,随即也立誓明志:“海神啊,我郎君堂堂正气,要保他状元及第。我如今毁妆在此(唱着,便取下头上凤钗,‘啪’地一下摔断在地上,以示决心),绣帷紧闭,一程程风朝雨夕,算新贵人的归期。”最后,伴随着哀婉、凄清的骊歌,两人依依惜别。 这里插几句。这一场戏,传统演法叫《南坡别》,我看过,整体非常简略、粗糙。经席明真、李明璋整理后,更名“誓别”,由原先的“水词、水韵、水戏”变为“雅词、雅韵、雅剧”,成为一折能够独立上演的折子戏。改编本不但文辞细腻优美——像“孤身作客三千里,一日思君十二时”这样的句子实堪与唐诗宋词媲美,而且还增添了一个别具匠心的处理:两人分别时,敫桂英叮嘱王魁:“当知早眠加被,薄暮添衣。”这与末场“惊变”——相府、丫鬟桂香向王魁转达韩小姐的问候时,仍是“早眠加被,薄暮添衣”二句,王魁立时回想起南坡送行,依依惜别,敫桂英殷殷叮嘱的场景,顿然大惊失色,陷入错乱,继而将桂香误认为桂英,显得张皇失措,尽失其度。改编本演出时的剧场效果极好。 由此亦可见,传统的东西不是动不得,关键在于为什么动,怎么动,只要动得合情、合理,合乎艺术发展规律,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 王魁上京赴考,凭借其出众的才学,一举金榜题名,青云直上。韩丞相爱其才华、品貌,提出要将之招为东床。喜事接连从天而降,春风得意的王魁,内心陷入复杂的纠葛、斗争中,一方面,他仍念及“敫桂英的恩情,回生起死,饮水思源头”,更顾忌“海神庙神灵厮守”,另一方面,宰相门婿,鹏程万里的前景又是那样引人垂涎:“我还想数年后,官居一品,拜相封侯。又闻得韩小姐生就温柔,玉貌花羞,说不尽绣檀回枕玉雕镂,神仙见也愁!”最终,富贵荣华的诱惑,攀龙附凤的渴望占据了上风——“只听说文曲星君招驸马,未闻得状元及第配青楼。大丈夫果决是英流,岂不闻鸦凤难为偶,过了此渡无好舟!” 王魁入赘相府,一纸休书休弃了结发糟糠、救命恩人敫桂英——“南去北来休便休,水流东海不回头。宰相府中成佳偶,贫贱夫妻一笔勾!”可怜敫桂英“只说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几年来的柔情蜜意、憧憬向往一旦化为泡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终含恨在海神庙内悬梁自缢。 人间官官相卫,暗无天日,地府却是铁面无私,明镜高悬⑥。阎罗勘明案情,命拿鬼随桂英活捉王魁,到阴司定罪。《情探》这折戏就从这里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