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本文原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论坛之约撰写并宣读,此次作了一些修改和调整。特向章柏青会长等致谢。 ②参见笔者此前的相关分析,见《新编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279页。 ③参见笔者短论《〈红高粱〉的忘年兄弟》,《电影艺术》,2011年第2期。 ④[德]恩格斯《致敏·考茨基》(1885年11月26日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3页。 (责任编辑:admin) |
注释: ①本文原应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30周年论坛之约撰写并宣读,此次作了一些修改和调整。特向章柏青会长等致谢。 ②参见笔者此前的相关分析,见《新编美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279页。 ③参见笔者短论《〈红高粱〉的忘年兄弟》,《电影艺术》,2011年第2期。 ④[德]恩格斯《致敏·考茨基》(1885年11月26日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