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参考文献: [1][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2]崔永平.略论中国皮影艺术[J].文艺研究,1993(3). [3]干宝 原著,黄涤明 译注.搜神记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4]张耒著.明道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5]孟元老撰,王云五.东京梦华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6]高承,李果 撰,金圆,许沛藻 点校.事物纪原[M].北京:中华书局,1989. [7]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 [8]吴自牧.梦粱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9][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0]童芸.皮影[M].合肥:黄山书社,2013. [11]韩波.论民俗艺术作品的共性和风格差异[J].民族艺术,2011(1). [12]郭淑芬,常法韫,沈宁.常任侠文集(第2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3]陶思炎.民俗艺术学[M].南京出版社,2013. [14]耿超.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民族文化发展选择[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3(2):5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