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纪实、想象与影像书写——“后直接电影时代”的台湾青春纪录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电影新作》 王跃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历经“新电影运动”、“新新电影运动”后,新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以别具清新的风格形塑当代台湾影像景观。与这一时期同步却不为学界广泛关注的是:“后直接电影”观念影响下的台湾青春题材纪录片的集体亮相,本文力图从台湾青春纪实脉络的梳理、“健康写实主义”创作观念延续、叙事伦理关照等层面探寻其深层次的观念与文化转向。并试图在哲学思考转向的当代,面向“后直接电影时代”的纪录与想象,在观念层面上超越原本建立在二元对立哲学观念上的思维模式,在“真实”启蒙主义的庇护下再次探寻“新”纪录影像的表达。
    关 键 词:后直接电影/青春片/健康写实主义/叙事伦理/新主观性
    作者简介:王跃,上海大学影视技术艺术学院博士生,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教授
    标题注释:云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多元视野下的云南纪录片创作观念展望:从题材选择到叙事模式》(项目编号:2012Y086)的阶段性成果。
    台湾电影在历经具有本土意识和作者风格的“新电影运动”、“新新电影运动”后,类型电影及台湾电影工业也旋即跌落低谷,整个台湾电影迎来“国片死亡”的诸多质疑。也恰巧在此时,一系列清新唯美、个性独特的青春片给台湾电影带来新的影像景观,《九降风》(2008)、《海角七号》(2008)、《艋舺》(2010)、《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2011)、《翻滚吧,阿信》(2011)、《逆光飞翔》(2013)等影片在不断刷新电影票房的同时,力图从另外的视野建构台湾青春片的全新属性,同时亦为本已脆弱不堪的本土电影工业注入新鲜血液。与此相呼应,同时期也为大陆学界所忽视的是,在台湾本土纪录片创作领域,与蔚为壮观的“小清新”故事片相呼应,一波清新励志的青春题材纪录片在新世纪集体亮相。《跳舞时代》(2003)《翻滚吧,男孩》(2005)《奇迹的夏天》(2006)、《态度》(2007)、《街舞狂潮》(2007)、《金城小子》(2011)等饱含生命力量的纪录影片步人大众视域,台湾纪录片从“戒严”时期的“政治影像”跨越至消费时代的“青春影像”。在消解宏大叙事的历史语境中,已然蜕变为带有强烈个性表达和生命欲望的感性诉求,同时开始“后直接电影时代”的自我突破,在早期“真实”启蒙主义的庇护下再次探寻“新”纪录影像的表达。
    一、纪实脉络:从全景映像到台南影像
    纵观1949年后的台湾纪录片创作,至1987年戒严令解除,真正具有现代形式感的纪录片,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陈耀圻创作的《刘必稼》。陈耀圻在美国留学期间深受“直接电影”的影响,他采取模拟同步录音的制作方式,并运用大量自然音、访谈和跟拍等手段,记录了一个花莲农民纯朴的农场生活、个人情感及家庭关系,传达出人与土地的情感及乐天知命的情怀。
    此后的电视纪录片题材更加多样,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从历史与族群认同的大叙事到日常生活的琐碎,逐渐摆脱了过去的风土民情和台湾形象宣传等议题,逐步反映社会关注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不但使得本土思维被凸显,而且原住民议题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1988年,以关怀社会、关注台湾的弱势群体为宗旨的“全景映射工作室”(后简称“全景映像”)出现了。吴乙峰成为“全景映像”的旗手,社会弱势群体、社会议题成为其关注以及创作的动力,其作品、创作模式和艺术观念在相当程度上深深影响20世纪90年代至今台湾纪录片的发展走向。综观台湾纪录片的发展,在形塑台湾现今纪录片风貌上,影响最深者当推《月亮的小孩》(吴乙峰/全景映像工作室)。并且因其坚持不懈地推动民众纪录片运动,长期开展纪录片培训活动,全景的纪录片制作模式被后来的众多纪录片制作者所接受和效仿,逐渐形成一种显著的“全景风格”。有台湾学者也认为:“全景对台湾纪录片的影响,可以说超越了任何学校、团体的成绩,俨然已成一学派”。①全景映像将个人化的书写以及对生命个体的表达融入其创作风格中,在消解宏大叙事的初衷下完成了对个体生命的日常关照,这样的创作理念和风格趋向在民众纪录运动中播种下生机勃发的种子。
    与全景映像工作室相呼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片研究所在学界和创作界搭建了一座更具学术化和国际视野的桥梁。从1996年创办以来,音像纪录研究所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就‘音像纪录’的未来,希望培育以‘纪实性音像纪录’作为方法,兼具创作、研究与实践能力,并拥有国际视野的纪录片工作者,以期在后全球化的时代中,为台湾提出针砭并保存影像纪录,在小我的层面开发‘纪实性音像纪录’成为话语(discourse)的多元典范(paradigm)及其可能性,让纪录片成为一个新兴学门(discipline),在大我的层面则关注‘纪实性音像纪录’之社会责任,让拍摄纪录片之行动可成为一种社会实践(praxis)与改革的力量。”②台南艺术大学音像纪录研究所在理论层面上为台湾青春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更具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艺术观念和风格取向;在实践层面则表现出学院派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艺术技巧,以杨立洲为代表的创作生力军形成了独特的学院派风格,推动台湾纪录片不断前行并走向国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