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阿米尔·汗称为完美主义者,他肯定会对这个标签嗤之以鼻,而更愿意自称为仅仅是“充满激情”而已。抛开这些咬文嚼字,只需看一下他28年的从业经历就足以证明,对于这位51岁的演员、制片人和导演来说,多下一分功夫简直就相当于懈怠偷懒——通常他总是会付出十倍以上的努力。 在1998年的电影《古拉姆》中,为了效果真实,在朝着一辆迎面驶来的火车奔跑并与其擦肩而过的镜头中,他拒绝使用替身或者特效。1999年,一部描写十九世纪印度村民以板球比赛反抗英国苛捐杂税的故事被当时宝莱坞所有的出资人拒之门外,阿米尔·汗却不仅担任该片的主角,还为了它第一次当起了电影制片人。经历了三年艰苦的拍摄制作之后,这部《印度往事》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第三部被提名奥斯卡奖的影片。2012年,似乎每一位印度演员都对真人秀节目或者游戏节目趋之若鹜时,阿米尔·汗却担任了《真相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在这个探讨印度社会问题的节目中聚焦精神健康、婚嫁和家庭暴力问题。 而最近在电影《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经历了令人跌破眼镜的魔鬼大变身。该片源于前摔跤健将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他不顾体育圈和哈里亚纳邦长期以来的世俗偏见,将两个女儿吉塔·珀尕和巴比塔·珀尕培养成为世界级的竞技选手。阿米尔·汗为了扮演如今的珀尕,身体增重到了213磅,而为了演好盛年时期的摔跤健将,又剧减了55磅体重,这令人惊叹的变形记不仅引来了惊叹,甚至还受到了质疑。 尽管媒体对他是如何成功变形呈现出集体痴迷,阿米尔·汗却坚称,虽然体型方面的苛刻要求或许是这个角色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却只是本片吸引他的一个因素而已。相反,阿米尔·汗要感谢印度迪士尼公司和本片的导演兼编剧尼特什·提瓦瑞,是他鼓励自己深入挖掘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感人至深,温暖人心,还非常逗乐,”阿米尔·汗说,“我没想到传记片还能是这个样子。” 电影开拍前,阿米尔·汗很偶然地就做足了关于珀尕和他女儿们的功课,因为他们上过《真相访谈》这个节目。阿米尔·汗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段采访。“早在我遇上这部电影之前我就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怎么讲话,明白他们那段长长的经历。”他说,“一旦我决定拍这部影片,我就要做好所有准备——就像我扮演其他所有角色一样——去完成影片的所有要求。”就该片而言,这就意味着先增肥后减重,在英联邦金牌获得者的指导下训练摔跤,以及琢磨哈里亚纳邦晦涩难懂的方言。 演绎真实的人物对阿米尔·汗来说并不是新鲜事。在2005年的影片《抗暴英雄莽卡班迪》中,他扮演了十七世纪反抗英国统治的印度首领;在2006年的电影《芭萨提的颜色》里,他饰演自由斗士钱德拉·谢卡尔·阿扎德。阿米尔·汗从一开始就清楚演好珀尕需要的不仅是模仿。可是只有到了影片签约,与珀尕在现实中面对面地相遇时,他才完全理解了这个角色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他是这样一个男人:原本以为他未来的儿子将会完成自己未了的摔跤梦想,”阿米尔·汗说,“他面临来自家庭要求他生男孩的巨大压力,而他不仅满足于生的是女儿,还打破了所有的社会习俗,信任女儿,为她们投入,把她们培养成自立的摔跤手,而不是仅仅将她们拉扯大了找个人嫁出去。”珀尕一家的故事发生在哈里亚纳邦的农村,那里的女婴堕胎率和识字率在印度的各邦中几乎是处于垫底的位置,这使故事显得更加让人感叹。 “鉴于他所处的背景,马哈维亚对待女儿们的态度尤其令我感到惊讶,”阿米尔·汗说,“这反映出当人们跨越社会既定的性别雷池一步,允许她们实现自己的潜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可能。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励志故事。”阿米尔·汗希望通过在影片中刻画珀尕的决心来引发屏幕之外的观念转变。 这个愿望并非不可能达成;这并不是阿米尔·汗第一次以电影为平台唤醒人们的意识。在2007年他的导演首秀《地球上的星星》中,他希望消除人们对有学习和认知障碍儿童的偏见。2009年他与制片人拉库马·希拉尼合作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则是呼吁社会关注印度教育界对过度竞争和死记硬背的沉迷。在2014年同样是与希拉尼合作的影片《外星醉汉PK地球神》中,他轻轻地质问该国对于明星不加思考的崇拜和迷信。 阿米尔·汗总是避免使用说教或布道的方法,而是混合了善意的讽刺与足够的敏锐,这使得他所扮演的具有争议性的角色能被易于激动的观众所接受,他也因此成了宝莱坞电影界的台柱子之一。所以当这部电影可能会在观众中引发新的健身热潮之时,阿米尔·汗却希望影片能引起观众的深思。“本片是我们团队对重男轻女社会里庆祝女性争取权利的贡献,”阿米尔·汗说,“作为一名演员,我能指望的促进更大程度社会理解的最佳方式,莫过于通过我的作品。如果我能借助《摔跤吧!爸爸》与人们进行沟通交流,并触及到他们的心灵深处,也许最终我就能够帮助改变他们的内心想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