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海学派若干理论问题的再思考(3)
时间:2024/11/28 06:11:12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01-21 作者:钱海 点击:次
贾志刚说,戏曲艺术在民间这块沃土上生成与发展,它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民间文化的基因,从它产生的时刻起就注定了它永远不可能摇身一变而成为精英与少数派艺术。传统戏曲创造了欣赏它的大众,而广大的人民又支持着它的成长。戏曲剧目中保留着民间的鲜活性、趣味性、淳朴性,传达着大众的生活情趣和纯真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判断、解释、愿望、理想,还有他们所具备的心态和文化,诸如湖南花鼓戏《扯萝卜菜》、《刘海砍樵》,京剧《小放牛》、《探阴山》,川剧《迎贤店》、《射雕》,楚剧《葛麻》,晋剧《打金枝》,豫剧《三哭殿》等等成千上万的剧目,其整体表演风格或自然清新,或粗犷豪放,或机智幽默等。这成千上万的剧目很可能都没有多么深刻的思想性和发人深省、惊世骇俗的大道理,但不可否认,这众多剧目都是中国民间文化的载体之一。还戏于民,让戏曲回归民间,才能使戏曲艺术走出低谷,迈向繁荣。 关于“剧诗”的讨论 在这些理论焦点中,张庚先生的“剧诗”说,是人们常常谈及的。为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毛小雨在研究了东西方的戏剧理论后认为,戏剧是文学,戏剧是诗,这是从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到东方的婆罗多的《舞论》都持有的一种看法。而作为世界戏剧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戏曲,则从字面意思与约定俗成的说法可以看出,曲是词之余,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主线,很多人包括大学里的文学史教学,都是从声诗即由诗到词、由词到曲这一文学传统来论述戏曲的。 张庚早在1962年就指出:“剧作是一种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一样,在诗的范围内也是一种诗体。”他还说:“戏曲,是与拿来清唱的抒情或叙事的‘散曲’相对待的”,这样看来,“我国也把戏曲作为诗的一个种类看待”。张庚的“剧诗说”为中国戏曲的研究勾画了一个轮廓,并且触及到了事物的本质,在中国戏曲的创作与研究方面影响巨大。 然而,张庚的这一学说提出之后,质疑诘难者不绝如缕,而其中的代表就是发表于1997年《戏剧艺术》第2期的施旭升的文章《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评“剧诗”说》,虽然这篇文章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这些年来对张庚先生的质疑依然如此,并且鲜少创见,同时,质疑者的知识储备和对世界戏剧的认知还处于非常肤浅的阶段。 譬如,施旭升认为“剧诗”“作为一种西方理论话语的移植和改造,它基本上是以文学为参照系,不仅不足以表征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戏曲的本质,而且难免受西方‘剧诗’理论的影响,与中国戏曲的实际情形并不十分吻合”。把“剧诗”说成是一种西方的理论话语,这是中国学者长期以来以西方和中国为中心进行研究的一种固有模式,似乎西方世界代表着学术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中国,只要是中国没有的学说,那一定是学习西方的。关于“剧诗”一说,一般人都会认为源于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到黑格尔的总结这样的西方戏剧文化背景。殊不知,世界上不仅有西方戏剧文化,还有与西方戏剧文化双峰并峙的东方戏剧文化。这构成了世界戏剧文化的图景。与亚里士多德把戏剧学纳入到诗学的范畴一样,东方戏剧学的开山之作《舞论》同样认为诗是附着于戏剧的一个组成部分,戏剧就是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