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学:“阿德勒体系”及其三个历史阶段——特征与文化阐释(4)
时间:2024/11/28 04:11:57 来源:《音乐研究》 作者:李方元 点击:次
四、西方“音乐学”:我们如何面对 今天,我国音乐学学科面对的,不仅是“阿德勒体系”,而是整个西方的“音乐学”体系。由上述可知,西方“音乐学”三个历史时期特点各异,其意涵亦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如“前学科”时期,关注了音乐“形式”和“功用”,却缺失了“历史”的视野;“阿德勒体系”时期补充了“历史”的视野,而又失落了“文化”的视野;而如今,后“阿德勒体系”时期过去已半个世纪,还有何缺失呢?看看当今“音乐学”的关注吧,或许会有所悟。“民族音乐学”在关注:“音乐”,作为“技术”或者“资源”(社会的、心理的)、作为“文化形式”和“社会行为”、作为“文本”、作为“符号体系”、以及作为“艺术”等等。(17)英美“新音乐学”在关注:音乐与“性别”、“话语”、“身份”、“解构”、“后殖民”、“表演”、“观众”、“地方”、“景观”、“生态”……(18)可以说是更加多元,更加开放,更加众声喧哗。当今的“音乐学”,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历史(纵向)、体系(横向)和民族(文化)的三大研究领域,但更值得期待的是它的未来,未来“音乐学”的关注还会变化:“生活与音乐意义”?“人与音乐”?它等待我们的思索和前瞻。 回首我国音乐学,我们问:当今我国音乐学,其知识体系是否还停留在百年前的“阿德勒体系”?其音乐观念是否仍固守百年前的“阿德勒体系”?其知识基础和学术训练是否还止步于“音符”和“形态”?“音乐学”学科“身份”何在——学术、艺术?该驻足综合性大学还是音乐学院?等等。 回顾历史,面对未来,我们当应反思、展望和沉思! 作者简介:李方元,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注释: ①托马斯·克里斯坦森编、任达敏译《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目录”,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年版。 ②同注①,第3—14页。 ③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第9页。 ④《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第18页;《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第7—8页;俞人豪《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4页。 ⑤《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第14—21页;《音乐学概论》,第4—5页。 ⑥莱斯利·戴维·布莱修斯《领域的界定》.载《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第19页。笔者同意布莱修斯的看法,即它们间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但不同意他对“历史”和“体系”关系的阐述。他颠倒了二者的关系,不是“体系领域”的内容决定了“历史领域”的内容,而恰恰相反,是体系音乐学的依据来源于历史。 ⑦此概念为本文所撰,是从传承意义上提出的,指称一类音乐存在的文化系统。该系统涉及创作、传承与表演的生态。这三者的存在和协调才能使音乐活动得以维系与发展。笔者以为,历史中的音乐有三种生态:一是“民间”的音乐生态;二是“宫廷”或“宗教”的音乐生态;三是“艺术”的音乐生态。相对于“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或“宗教音乐”系统,“艺术音乐”后起,姑且以“第三力量”称之。 ⑧《音乐学概论》,第4—5页。 ⑨转引自《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中的参考译文,第9页。 ⑩参见Ⅰ.沃勒斯坦《21世纪的社会科学》,载《世界社会科学报告(19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11)艾伦·梅里亚姆《音乐人类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版,第16页。 (12)《音乐学概论》,第11页。 (13)哈罗德·艾伯利斯《音乐教育原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14)同注(13),第4页。 (15)同注①,第22页。 (16)同注(13),第5—6页。萧友梅《欧美音乐专门教育机关概略》,载《萧友梅全集》第一卷“文论专著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99—614页。 (17)提莫西·赖斯《音乐的属性》,《中国音乐》2014年第1期。 (18)约瑟夫·克尔曼《沉思音乐:挑战音乐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露丝·索莉《音乐学与差异:音乐研究中的社会性别和性》,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彼得·约翰·马丁《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明清时期中国俗曲的发展与传播
- 下一篇:音乐考古学:方法和理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