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之《白紵舞》、《神弦歌》之类泛神仙题材的乐舞表演,《清商乐》中所列举的《上云乐》(又称《老胡文康》),则可称之为一部专门演述神仙变化的歌舞剧。此剧产生于南朝梁代,内容是表现一个名叫文康的西域老胡人,带着一班门徒和驯养的狮子、凤凰等动物来到中国的大梁,为帝王进献祝寿歌舞的故事。如此剧情的表演之所以在梁代出现并得以流行,除了南北朝时期社会上佛教、道教广为流行的大背景外,还由于当时的梁武帝萧衍特别热衷于仙佛,迷信所谓天意祥征,如建康出现凤凰、秣陵县获得灵龟之类,皆被视为天神降福于世间的帝王。老人星见本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而在梁武帝的本纪中,却每年都要特书其事,甚至与他国贡献方物联系起来,作为国家祥瑞的标志。可见对于这位帝王来说,他最大的愿望无外乎仙佛能够降临,给他带来长久的快乐和享受。他亲手制作的《上云乐》歌舞曲,今存于《乐府诗集》卷五十一。该乐曲前的解题引《古今乐录》的记载说,梁武帝制作这七曲《上云乐》,为的是要代替《西曲》。七支曲子的名称分别是《凤台曲》、《桐柏曲》、《方丈曲》、《方诸曲》、《玉龟曲》、《金丹曲》、《金陵曲》。共中除《方丈》、《金陵》二曲外,另五支曲子均有和词。如《凤台曲》和云:“上云真、乐万春。”《桐柏曲》和云:“可怜真人游。”《方诸曲》和云:“方诸上,可怜欢乐长相思。”《玉龟曲》和云:“可怜游戏来。”《金丹曲》和云:“金丹会,可怜乘白云。”七首曲辞都不算太长,所表现的也主要是神仙思想,对仙界仙人的倾慕与颂扬。如果仅就梁武帝《上云乐》七曲的内容来看,似乎与《老胡文康》所表演的故事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只是这种游仙诗似的东西跟这个神仙题材的乐舞表演还勉强可以配合。但《乐府诗集》在保留《上云乐》七曲的同时,还保留了同时代人周舍所作咏赞该歌舞表演的《老胡文康辞》,并特意注明:“《上云乐》又有《老胡文康辞》,周舍作,或云范云。”由于周舍的这篇辞赋意在铺陈歌咏《上云乐》的表演情况,而不是用作歌舞表演时的伴唱歌辞,所以他笔下的描述颇为详细具体,有利于了解这部早已失传的歌舞剧的内容。该诗上来就直截了当点出了故事主角身份:“西方老胡,厥名文康。”使人们明确知道了这位来自异域神秘人物的名字、籍贯和大致的年龄。继而作品便从各个角度很全面地介绍了此老仙胡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遨游六合,傲诞三皇。西观蒙汜,东戏扶桑。南泛大蒙之海,北至无通之乡。昔与若士为友,共弄彭祖扶床。往年暂到昆仑,复值瑶池举觞。周帝迎以上席,王母赠以玉浆。故乃寿如南山,志若金刚。”至于老胡文康怪异的外貌,以及他率领众门徒和灵兽前来进献的祝寿表演,诗人的描述也颇为详尽。明人胡震亨注解周舍之作曰:“梁武帝作《上云乐》,设西方老胡文康,生自上古者,青眼,高鼻,白发,导弄孔雀、凤凰、白鹿,慕梁朝来游,伏拜祝千岁寿,周舍为之辞。”[6]周舍这首《老胡文康辞》和后人的注解,使我们可大致了解梁武帝一手创制的《上云乐》歌舞的基本内容。他是借助一个生于上古时代的神仙(似老胡人),因倾慕梁朝国威昌盛而前来朝拜,并组织其门徒和珍禽奇兽为梁朝天子祝寿的神异虚幻故事,来宣扬和标榜皇权神授的天命观,为自己的统治地位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借以抬高梁王朝,起到炫耀和夸示于异邦的作用。 无独有偶,时光流过二百年后,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这个西域胡仙前来中原王朝为君王献寿的神奇传说竟也产生了兴趣,于是他拟周舍前作写下了一首同题的《老胡文康辞》,并充分展开了一代“诗仙”的天才想象力,形象而传神地再现了当年《上云乐》的故事表演情景。借助两位诗人的描述,我们似乎可以想象:当那位高鼻、青眼、满腮胡髭、形貌装扮怪异的仙人老胡率领他的门徒小子和凤凰、狮子一类禽兽,在和谐悦耳的箫管和铿锵震天的锣鼓声音伴奏下,不断地变化队形组合,进行一个个独舞或群舞的表演,展示着各种美妙的技能时,这个为皇帝祝寿的歌舞方队,俨然是一个神仙出会的行列。特殊的演员、特殊的舞蹈动作,共同构成了一种不同寻常别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量,从而给人一种此番歌舞及表演者皆来自仙境,是天降神人来为世间帝王祝寿祈福的强烈印象。清人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卷三,评注李白《老胡文康辞》曰:“知《上云乐》者,乃舞之名也。令乐人扮老胡之状,率珍禽奇兽而为胡舞以祝天子万寿。”[4]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中更直接明白地称:“梁时上云之乐,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变化之事。”[5]这都是在前人作品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另外,鉴于六朝时社会上已出现很多志怪和神仙题材小说,人们在创作中已普遍重视作品的故事性,这对于《上云乐》的表演应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作为产生在这个时期的一部神仙题材歌舞,《上云乐》或许也会有着更多一些的故事情节,只是缺乏相关资料的佐证,这里我们不好妄加猜测。但仅根据目前已有的材料来看,该歌舞表演主题明确,人物众多,场面显豁,已经非一般性的乐舞可比,而完全可称之为是一部神仙题材的歌舞剧了。此剧目自南朝梁至隋代很长一个时期上演不辍,隋炀帝大业年间还将其确定为官方第九部乐伎,用于国家各种正式礼仪的“礼毕”之时,作为众节目的“压轴”之戏进行表演,大概也在于它既有吉祥的内容,热热闹闹的排场,又颇能迎合历代帝王期冀长寿成仙心理之缘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