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使昆曲研究愈加兴盛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获得好评,您怎么评价? 吴新雷:青春版《牡丹亭》在推广昆曲艺术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在促进培养青年观众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青春版《牡丹亭》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三。首先,汤显祖的原著借杜丽娘和柳梦梅歌颂青春与爱情,本来就是浪漫主义经典名剧;其次,白先勇起用青春俊美的青年演员,对年轻人有吸引力;再次,他进军校园,着重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推广的战略很成功。很多青年观众是冲着目睹白先勇的风采而去看青春版《牡丹亭》,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对昆曲艺术产生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培养昆曲表演接班人,也有助于解决兴亡救绝的传承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现在昆曲的整体发展形势如何? 吴新雷:现在,昆曲的发展形势大好。青年观众日益增多,昆曲研究愈加兴盛。这是三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第一是昆剧团自身的努力奋斗。江苏省苏州昆剧院、上海昆剧院、北方昆剧院、浙江省昆剧团、浙江永嘉昆曲团、湖南省昆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等七大昆剧院团都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第二是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得到国家高度重视。第三,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等融合现代元素的昆曲受到各界人士大力追捧,昆曲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一种“时尚”,甚至有“皇家粮仓”等机构抓住机遇,将昆曲演出定位为高层次的文化消费。 尽管学术界对此褒贬不一,但至少在增加昆曲活力方面,这些努力值得肯定。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2年,您主编的《中国昆剧大辞典》问世,堪称昆曲研究的里程碑,在编写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吴新雷:当年编撰这部书时主要遇到两大难题,首先是昆曲作为一门立体的活的艺术,牵涉内容过于繁杂,包括唱曲、舞台表演和编曲等,而且还涉及对演员的评价;其次是出版问题,由于辞典读者群非常狭小,缺乏经济效益,几乎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 不过,我当时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常务副主编,与南京大学出版社常有往来。加上因献礼南京大学百年校庆获得了一笔出版经费,辞典最终顺利面世,也获得了好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