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在2016年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决定性阶段。您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正面临哪些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 向勇:2011年以来,多个文件都提到了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命题。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发展决议》,第一次以中央全会的名义讨论文化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讨论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时,都会提到这个命题。从十二五末期到十三五初期,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培育期到底有多长并没有明确说明,当时初步判断是在2020年左右。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我们一般约定俗成: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就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这个目标,2015年文化产业占比3.87%,16年预估接近4%,我们在未来的四年里,如果平均每年以不低于10%的增速,那么在十三五末期基本能实现文化产业在GDP占比5%的目标。此外,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低碳绿色产业,GDP占比的增加也代表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此外,文化产业自身也需要提升和优化发展模式。最初我们将文化产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2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的治理机构;第二阶段(2003-2012年),文化开始有事业和产业之分;2012年至今是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二阶段,传统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发掘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资源,具有投入长、收益短、公益性强的产业状况。现阶段要将文化产业的资源跳出物理载体,回到版权、故事等新资源。另外还要注重数字创意,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文化产业开发中的技术创新。在政策配套、政府综合治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让更多的需求得到满足。 个人简介: 向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联合国UNCTAD创意经济专家。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英国伦敦都市大学商学院访问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意管理、艺术经济和文化产业。入选201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4“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中国社会科学网 记者 胡子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