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设计学 >

西方语境下工艺的语义及其与艺术、设计关系的嬗变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新美术》 廖延彦 参加讨论

    在西方艺术设计史上,“craft”有很多不同的名称。比如decorative arts(装饰艺术)、handicraft(手工艺)、workmanship(技艺)、arts andicrafts(工艺美术)、appliediart(应用艺术)等。在使用过程中或者在把这些词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对这些名词产生误解和误读。同时,“craft”和“art”的关系以及“craft”与“design”的关系在历史中显得非常的扑朔迷离。“craft”、“art”和“design”在西方历史上曾孕育在一起,又从彼此纠结的关系中脱离,但之后随着社会的变迁,三者的界限又再次地模糊了。而且它们的地位也随着社会文化、经济和品位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一、“工艺”在西方历史中的三个阶段
    爱德华·鲁斯-史密斯[Edward Lucie Smith]将“craft”(工艺)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切事物都是工艺”。一切被制造出来的东西,无论是有实用价值的,用于礼仪的,还是装饰性的都被称为工艺制品。斯图亚特·麦克唐纳(Stuart Macdonald)认为埃及是这一阶段的代表并且影响了欧洲早期工艺的发展。“工艺”在古埃及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工程、技术、各种艺术、建筑都被认为是工艺。艺术在这一时期被认为是工艺和技术。这一点和中国古代很像,在东周晚期以后,“艺”的含义发展为“工艺”、“技术”。“术”本身就是“技术”、“工艺”的意思。而且到了唐以后,“艺术”二字合二为一,少了方技巫术之意,慢慢也演变成了工艺、技术的意思。同时,“工艺”在先秦时期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同埃及一样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工”在考工记里被称为“圣人之作”。因此,在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工艺”的地位竟然是惊人地相似。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西方的古典时期和中世纪。绘画在那时主要起装饰作用。麦克唐纳指出绘画被限定为“用贴金箔和平涂的方式来美化雕塑和空间”。
    第二个阶段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并且是“文艺复兴”的标志之一。此时工艺的概念与纯艺术分离开来。纯艺术被认为是高等的,而装饰艺术和工艺则被认为是低微的①。瓦萨里曾这样说道:“我一直见证着艺术怎样突然地崛起然后从丑恶的束缚中释放自己。”由于纯艺术和绘画的空前发展,很多美术学院在意大利、法国以及之后的英国被建立起来。但工艺并没有销声匿迹,很快便迎来了它的第三个阶段。
    “工艺”的第三个阶段则是以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为区分。由此导致了工艺制品(手工制作)和工业产品(机器制造)的区分。学者保罗·格林哈尔希(Paul Greenhalgh)对第三阶段十八世纪以来工艺的历史进行了阐述。工艺这个词的含义从18世纪到20世纪一直在改变。在18世纪的时候,工艺被用来形容“政治上的精明和城府”。而且与政治上“做事”的方法相关。有时,“工艺”还有“犯罪行为”的意思。同时,在这时“工艺”并没有特指用“手工”来“制造东西”,也不用来指“特殊的方法,生意或物体种类”,而是用来指任何种类的操作、实践活动。格林哈尔希解释到,一个“craftsman”(手工艺人)可以是一个“工匠、制造者或者机匠”。而且工艺还可以应用在诗歌上,用来指代诗人的写作“技术”。在某些情况下,“the craft”(特指的工艺)曾有并一直有“权力、力量”和“隐秘的知识”的意思,比如说共济会会员(Freemasons),以及中世纪时期由纺织工人、木匠、玻璃工人等工匠组成的工艺行会②(craft Guilds)。所以在这个时期,工艺与美学以及技术并无关系,反而与政治及经济有很大联系。
    craft,(或者说handicraft③)、craftsman(工匠)与美学、视觉艺术以及学院体系真正产生联系要一直到十九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叶以及工艺美术运动的产生。此时的工艺暗含一种特殊风格、技艺,或指某种市场、环境和人。比如编织匠、金属匠、制陶、手杖制作、竹篮制作这种像多姆说的“用前工业期的技术手工制作东西并变卖它们为生”。这时期的“工艺”的含义就是所谓工艺的现代含义,并一直贯穿于整个二十世纪。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格林哈尔希指出,这三个部分是装饰艺术(decorative art)、民间风格(vernacular)和工作的政治(politics of work)。第一个组成部分“装饰艺术”在18世纪末的欧洲就开始呈现出一系列特殊的含义。另外两条组成脉络在十九世纪形成。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年,这三个元素被组合在一起并且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共同形成了工艺的现代含义。所以,作为现代概念的工艺其实是由三个概念和一个运动的影响共同组成的。
    二、“纯艺术”与“不纯的艺术”的分离
    工艺的组成因素之一装饰艺术,以及和装饰艺术类似的applied art(应用艺术)、industrial arts(工艺美术)、ornamental arts(装饰艺术),以及被路易斯·傅曼(Lewis Foreman)所形容的the arts not fine(不纯的艺术),它们的出现和使用要早于上一段所说的“工艺”的现代形式。而它们的现代含义及现代使用可以追溯到亨利·科尔和1840年代英国最早的那批设计学院。decorative art(装饰艺术)在英文在线字典(Dictionary)中的含义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比如陶瓷、家具、珠宝首饰以及纺织。经常以复数形式出现。”如前文所说,“装饰艺术”是组成“工艺”的现代含义的元素之一。它与“民间风格”和“工作政治”一起,于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与工艺美术运动结合。而在这之前,“装饰”早早就已经存在了。正如格林哈尔希所说,“装饰总是无处不在的。”但是“装饰艺术”的存在再早,也是在纯艺术和不纯的艺术分离之后才出现的。不纯的艺术也就是装饰艺术。纯艺术和不纯的艺术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纯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关系。欧洲的视觉艺术体系有严明的等级划分。作为艺术的一种,装饰艺术曾被认为也仍被认为是“被剥夺了权利的艺术”——也就是“不纯的艺术”。正因为装饰艺术是组成工艺的成分之一,格林哈尔希指出装饰艺术实际上给工艺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艺术’,二则是被认为是‘低等艺术’的‘身份危机’。”
    三、“工艺”的身份之辩与“工艺美术运动”
    这种身份危机引起了一些艺术家的不满,并纷纷为“不纯的艺术”即“工艺”的地位做出辩护。英国艺术设计史上著名的理查德·雷德格雷夫(Richard Redgrave)、克里斯托弗·德莱(Christopher Dresser)、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以及沃尔特·克兰(Walter Crane)都参与到为“装饰艺术”和“工艺”辩护的活动中。他们认为“装饰艺术”和“工艺”该受到和其他艺术一样的尊重。这个为各种艺术的地位问题发起的探讨甚至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并且被英国政府存档在案。最终,这场为“工艺”辩护的活动和英国的工业革命一起引发了一场“手工艺”与“艺术”的复兴:这也就是所谓的“工艺美术运动”和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的出现。因为前文提到“工艺”的现代含义是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之后才产生的,所以“arts and crafts”(工艺美术)这个术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④。根据哥伦比亚百科全书⑤以及凯瑟琳·麦克德莫特(Catherine McDermott)的定义,“arts and crafts”(工艺美术)和“decorative design”(装饰设计)以及“handicraft”(手工艺)含义相似。它是指“以手工制造为主要形式的广义的应用设计。这个词兴起于19世纪末的英格兰用来指代装饰运动复兴的那个特殊运动。”这个特殊运动当然就是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一个设计变革又是一场社会运动。众所周知它首先发生在英国之后遍及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作为现代性在艺术设计行业的体现当然也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时候,工业革命的威胁使画工和工匠用以制造美丽的实用物件的技术濒临消亡。威廉·莫里斯、约翰·拉斯金、奥古斯都·普金(Augustus Pugin),一些拉斐尔前派画家、设计师和建筑师希望通过重返中世纪的艺术来进行一场反抗工业革命的艺术变革乃至社会变革。那些被工业进程逐渐毁坏的哥特艺术、传统的社会生活价值观以及充满创意的手工艺都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复兴。
    彼得·多姆(Peter Dormer)的研究中曾提到的作为现代“工艺”概念组成部分的“vernacular”(民间风格)对威廉·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有着象征性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他们重返“真正的文化”——乡村、田园美学的愿望多半在工艺美术运动的田园和手工概念方面得以实现。而现代“工艺”概念的另一个组成部分“politics of work”(工作的政治)在工艺美术运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制造的手段,“工作”、“劳动”不仅在约翰·拉斯金的《哥特艺术的本质》⑥一书中被强调,同时更被威廉·莫里斯改良为“创造性的工作”(creativeiwork)。莫里斯认为这种“创造性的工作”会“改变社会坏境,带来公平的财富分配体系,使人们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莫里斯对“工艺”的这个社会主义的观点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作为社会变革的基础。因此,“装饰艺术”、“民间风格”和“工作的政治”与工艺美术运动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相互结合相互联系,并最终形成了“工艺”的现代含义。在这个时期(十九世纪),有广泛的关于道德和文化的探讨,而艺术和工艺就是这其中的话题之一。正如吉莉安·奈勒(Gillian Naylor)所说,“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一场良知危机。它的动机是社会的也是道德的。它的美学价值源于一个坚定的信念:社会只产生它本身应得的艺术和建筑。”
    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之后遍及各个制造业。其风格被作为一种艺术品类在英国的设计界掀起了一场“文艺复兴”。它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为“工艺与机器制造的争辩”和“设计的目的和功能的探讨”提供依据。同时,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和“品位”被融入到主流的设计中,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工艺美术运动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影响便是如麦克德莫特和格林哈尔希所说的,“craft”(工艺)和“design”(设计)的概念在21世纪二十年代就此分道扬镳了。正因为此,“工艺”和“设计”在整个20世纪开始被用来指代不同的东西。“设计”与机器制造的工业产品相关;而“工艺”则和个体的手工制品相连。至此,艺术和设计都从工艺中脱离,形成各自不同的领域。
    四、“工艺”、“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工艺、艺术与设计的区分,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后期,为艺术设计活动和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了一些致命的问题。艺术、工艺和设计的分离使“有想法”从“动手做”里分离了。这同时也助长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像“创意”这种精神上的贡献要比了解动手制作的知识要高尚。这种思想认为“创意”是可以和“制作”分开的。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艺术”从“工艺”分离,“创意”和“想法”要比“动手做”更崇高。设计师只要拥有概念性的想法,并不需要用手制作出实物来完成他的想法。这正如简·福斯(Jane Forsey)对“设计”的定义:“它因没有表现性的视觉也没有工匠的熟练制作而不同于其他二者”。这也就进一步支持了“设计”只有创意不需要动手的“傲慢态度”。福斯所说的“设计”是“行”也是“物”,这里的“行”并不是动手制作,而是从“有想法”的创意这一步到设计绘图等视觉表现手段,并不包含最后的制作成型。福斯的想法其实是大部分专业或非专业人士对待设计的态度。这些都导致和助长了“设计”要优于“工艺”的这种风气。家具工匠或者编织匠人的社会地位远远不如所谓“艺术家”和“设计师”。实际上“工艺”这种相对低的地位并不是在20世纪末才出现,而是由19世纪末逐渐演变而来。消费者也往往被这种情况所迷惑。有些消费者会盲目追求“品牌”和“设计”,而并不在意所谓“工艺”。他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手工艺品价格会这么昂贵。
    不管怎样,还是有一些消费者或者专业人士追求和喜爱“工艺”。同时“工艺”作为“艺术”的另一种形式一直在发展。一些人非常重视手工的制作和动手操作。他们认为如果要了解一件物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件那个东西,像一个复制品、一个模型或者一个仿制品。在他们的观念里,脑中的创意和思想必须要通过学习和制作一个实在的“工艺品”来实现。一个设计的观念仅仅是一个半成品,把设计的观念做出来才使这个设计完整。尽管还是有人重视“工艺”,“工艺”仍处于一个矛盾的地位。但是“工艺”的复兴却不是毫无希望的。由于“工艺”(“装饰艺术”)本身缺乏明确结构的特性,以及社会的变化、文化和品位的需求以及“艺术”、“工艺”和“设计”在多年中的联系与互动,它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和复杂而它们的界限也逐渐模糊了。首先,“纯艺术”、“工艺”,以及后来才出现的“设计”的等级在现代社会中被逐渐弱化。它们有各自的支持者并且每个支持者都有足够的理由和证据来证明自己所支持的要比其他两个更重要。“纯艺术”的地位原先非常重要,但是因为现代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社会目标以及新技术的发展,“设计”逐渐代替了“纯艺术”的重要地位。而虽然“设计”比“工艺”运用得更加广泛,由于20世纪七十年代以及21世纪的前十年装饰和品位的两次回潮和复兴,装饰艺术、工艺逐渐夺回了在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正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佛·弗莱灵(Christopher Frayling)所说,“工艺再次变得流行而重要,正如它在上几次经济萧条时期所做的一样。在经济繁荣的二十一世纪初期,人们还在说着‘设计’,而现在说得更多的则是‘工艺’。这其实正映射出人们的关注重心已经从‘创意产业’再次移向了‘制作产业’和‘手工艺’。”“工艺”和“匠气”又回潮了,“制造”又在“创意”之后被重提了。
    在制造和手工被重提的同时,“艺术”、“工艺”和“设计”三者的区别和界限日益模糊(或者说从来都是模糊的)。根据格林哈尔希和多姆的说法,因为“decorative art”(装饰艺术)从来就缺乏明确结构的特性,它作为工艺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和“工艺”有着先天的羁绊,它同时又是“设计”的孕育者。这导致“工艺”和“设计”“永远无法撇清关系。”大部分设计史中都包含有“装饰艺术”作为设计的历史依据,而工艺史同样需要“装饰艺术”来证明其传统而悠久的出身。有趣的是同样是因为“装饰艺术”与“工艺”的先天关系,装饰艺术是工艺的组成部分之一,海尔姆特·吕克豪森(Helmuti Lueckenhausen)指出在当代的设计批评理论研究中,设计师有把“工艺”归入“设计”领域的问题。吕克豪森解释到,一方面,“对设计来说,现在和明天是设计的一切。”但设计同时还需要为它的历史找到合理的解释。这样“工艺”就自然被纳入到“设计”的范畴。另一方面,因为“设计”的两个特殊含义,它和“工艺”的含义就毫无疑问地重叠了。第一个含义是设计作为一种方法来“发现问题、做背景研究、然后产出一系列解决办法并把这些解决办法以一种明确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客户。”第二个含义则是设计还可以表示一个“被设计”出的物体。吕克豪森认为在这一方面“设计”非常类似于“工艺”。“它们两者的领域都是用一种“美”的方式呈现自己,并对其他的‘美的形式’造成一种文化的“不同情性”和排他性。这样,也难怪有人误解性地把“工艺”归类在“设计”范围内。
    然而,这种“误解”并不仅仅存在于“设计”和“工艺”之间。吕克豪森又引用了理查德·布坎南(Richard Buchanan)和维克多·马戈林(Victor Margolin)的话来阐述设计的领域。设计的领域包括“物质实体、视觉和语言的交互传达、有组织性的活动和服务,以及为生活、工作、玩耍、学习设计的复杂的系统和环境。”这个领域不仅包括“历史中和现代生活中的‘工艺’”,更加已经跨入了艺术和科学的领域。由于科技的发展,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以及设计究竟离艺术更近还是离科学技术更近,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确实,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例,科学和技术是设计功能和性能的基础。然而,同时艺术为设计产品提供美学支持的事实也是不容否定的。所以这样看来,不仅“艺术”、“工艺”,和“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交叉领域和交叉学科的频频出现,它们三者还与“科学”、“技术”以及其他领域息息相关。所以,“设计”的概念与“艺术”、“工艺”甚至是科学技术都存在相互重叠。这些名词的界限在当代语境下变得日益模糊,而这些名词本身则变得更加综合,很难再单独作用。
    作为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西方语境下工艺(装饰艺术、不纯的艺术)的历史演变及其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变化。工艺有古义和现代义之分。作为古义的工艺和作为古义的艺术相似,用来指代一切被制造出来的事物,并且具有崇高的地位。工艺和美学有着紧密联系的现代含义直到十九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发生以后才出现。现代“工艺”的涵义包含“装饰艺术”、“民间风格”和“工作的政治”三个方面,以及受到了工艺美术运动中“artsiandicrafts”(工艺美术)风格的影响。由于装饰艺术是现代工艺概念的组成部分之一,装饰艺术和纯艺术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实际就是工艺与纯艺术的关系。装饰艺术在18世纪(或者16世纪)时被认为和纯艺术分离,并被认为是低于纯艺术的艺术。出于同种原因,工艺也便在18世纪与纯艺术分离而且被认为是低等级的艺术。这种局面一直到了19世纪末期。工业革命以及它在文化领域中的影响(工艺美术运动)导致了工艺的地位得到辩护。这时,工艺的现代含义终于形成了,同时,它再次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看重。同样是因为工艺美术运动,现代设计的概念在20世纪初的时候从艺术和工艺中分离出来。设计和机器生产相关,而工艺与个体手工制作相连。
    所以,现代工艺的概念在18世纪的时候与纯艺术分离并最终确立,而现代设计的概念在20世纪初的时候与工艺分离。“艺术”、“工艺”与“设计”的概念终于在20世纪各自独立。这种各自独立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末并且产生了“手脑分离”、“有想法”和“做东西”相分离的后果。设计(有想法)往往被认为优越于工艺(做东西)。而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人群热衷工艺和手工劳动,他们认为设计只是一个物体产生的一半,而工艺和制作则是实现这件物体的另一半步骤。在“艺术”、“工艺”、“设计”的概念逐渐分化的过程中,它们三者其实又一直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再次模糊和复杂。因为最初装饰艺术(工艺)是艺术的一部分,设计又是从工艺中分化出来的,而且设计需要装饰艺术作为它历史的依据,所以“艺术”、“工艺”和“设计”在现代语境下的关系就从来也不会清楚。你可以说工艺属于设计的领域之内,因为设计需要工艺使它有历史可溯;你也可以说设计是工艺的一部分,因为设计最早就是从工艺中分离出来的。
    以英国艺术设计史和艺术设计教育史为例,“艺术”、“工艺”和“设计”的地位也是一直变化的。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工艺被认为高于一切。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绘画的地位开始高于工艺。之后到了18、19世纪,英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的工业繁荣和推动工业出口,提出了发展设计的决策。而这个时候,设计并没有完全和工艺分离,设计学院的尝试直到1837年才正式开始。然后很快,这些设计学院以失败告终。它们在开办了15年之后纷纷被改组为艺术学院与绘画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的重心又转向了艺术。之后由于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始,工业设计以及设计学院最初的目的又被重新提出来以提高制造的水准。但因为此时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莫里斯和科瑞恩并不完全能区分现代“工艺”和“设计”,他们认为“设计”与“工艺”类似。于是现代设计的概念又偷偷被“工艺”替换了。这就是为什么这段时间“设计”并不是“真正的设计”,而是“应用艺术”——设计是应用于工艺的艺术。所以,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手工艺和工艺的地位还是要高于机器制造产品和工业设计。
    因为英国对工艺与传统手工风格的执著,现代设计的概念并没有紧接着在英国被提出。英国虽是第一个出现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工业革命的国家,但是由于莫里斯和科瑞恩对现代工艺和现代设计概念的混淆,现代设计的概念最终被德国提出。深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影响的包豪斯模式又反过来影响英国乃至全球设计的格局。
    “工艺”、“艺术”和“设计”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以工艺的嬗变为核心。它们的变化和发展牵扯着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和品位的发展与变化。它们彼此独立又不断纠缠联系。它们的含义往往在国内被误解而在传播到其他国家的过程中更加产生误读,并和其他国家的本土文化互相渗透。它们彼此根植于彼此之中,以至它们的历史和理论很难非常清楚地划分开来。所以对工艺的术语学研究,对三者关系变化的考察,可以被认为是研究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而它们三者关系、地位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艺术设计领域教育和文化变化的具体化的呈现。
    此论文节选于作者博士毕业论文:The Ethic underlying Art Schools其中一个章节:Evolution of Terminology,Status,and the Relations among Art,Craft,and Design in the Context of British and Chinese Art and Design Higher Education。
    注释:
    ①这个工艺与纯艺术分离的时间点是两个主要时间划分理论之一。一个以欧文·潘诺夫斯基(Ewin Panofsky)为代表,认为纯艺术与工艺的分离在十六世纪。另一个则以保罗·奥斯卡·克利斯泰拉(Paul Oscar Kristellar)为代表,认为在18世纪。
    ②(特别是在中世纪)有共同兴趣的协会,例如商人或艺术工匠协会。他们因互相帮助、寻求保护、维持工艺的水准或因寻求其他目的(如共同崇拜)而聚集在一起。
    ③“手工艺”在当时的使用和“工艺”一样频繁。
    ④但是“Arts & Crafts”(工艺美术)最好还是以大写字母的形式出现,因为“Arts and Crafts”在英国仅仅指代“工艺美术运动”那个特殊的运动。所以在英国其实并没有“Arts and Crafts”(工艺美术)这个术语。
    ⑤Columbia Encyclopedia
    ⑥John Ruskin,The Nature of the Gothic,Euston Grove Press,200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