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设计学 >

西方传统与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反思(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中国园林》 田朝阳 连雅芳 参加讨论

    3 西方现代空间理论的剖析与反思
    西方现代空间理论,与西方现代构成理论一起,相辅相成,组成了包括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在内的现代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然而,西方现代空间理论偏重于物理空间的属性研究,缺乏时间要素,忽视人的精神感受,与中华“诗意国度”的人文情怀相去甚远。
    3.1 西方现代空间理论的历程
    回顾西方现代空间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有益于认清其本质[14]。
    功能空间:“功能空间”是指有着明确的实际“器用”功能的空间,由莱特根据老子《道德经》中“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首次提出。柯布西耶提出“住房就是居住的机器”,将建筑空间的实际“器用”目的和功效走入到极端。赛维曾根据有无内部空间作为建筑的评价标准,将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提农神庙排除在建筑之外,称之为“构筑物”。
    全面空间:“全面空间”又称“通用空间”“万能空间”,指可以通用的较大空间,其内部是被固定的墙体划分成的若干个空间。最早由密斯·凡·德·罗提出,对20世纪建筑界有着重要影响。密斯的“克朗楼”,就是“全面空间”的诠释。数千年来,中国的建筑空间一直都是“全面”“通用”“万能”的空间。
    灰空间:“灰空间”最早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指介乎建筑室内封闭空间与室外开放空间之间的中介与过渡的空间。无疑,“廊”是这一概念的起源。“灰空间”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建筑内外空间的隔阂,使人们产生一个心理上的转换的过渡,有一种驱使内、外空间交融的意向,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对话,有利于“意境”的生发。“灰空间”在“功能空间”基础上显现出一定的“诗境”味,不过,其提出者更多是针对空间形式而言的,并没有明确表明其中的人的情感因素。
    场所空间:“场所空间”来自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关于“场所精神”的理论。“场所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在文化积习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具有时空限制的外在意义空间”。蕴含“场所精神”的“场所空间”,既有实用性功能,又有比“灰空间”更明确的人的精神情感方面之属性,因而显现出较多的“诗境”味。
    流动空间:“流动空间”由密斯提出,代表作是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流动空间”概念在西方是全新的,以至于它的提出震动了当时西方建筑界,但在古老的东方——中国,则类似概念古已有之。中国建筑与园林在有限的空间中利用隔扇、屏风、漏窗、门洞及花墙等方法,使景色似隔非隔、似隐还现、虚虚实实,“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方寸之地中的千山万水就是中国园林对“流动空间”出神入化的理解与应用,表现出无尽的生气和如梦似幻的感觉,创造出意远境深的园林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他空间类型相比,“流动空间”显示出最浓的诗意韵味。虽然“流通空间”概念和中国造园艺术有惊人的共通性,诚如密斯的理解,他的“流动空间”是与中国造园艺术在哲学底蕴上是全然不同的,是理性的、秩序的、实用性的,而中国园林的“流动空间”是有意涵的、自由的,是在自然中的闲庭信步,因而是“诗味”的。
    3.2 从“功能空间”走向“诗境空间”
    从以上对“功能空间”—“全面空间”—“灰空间”—“场所空间”—“流动空间”的回顾,基本上表达了西方现代空间概念发展的方向:即空间概念包含人与空间的协调程度和人之情感参与空间营造的深度,依据这种程度和深度的不同,大体显示出了一种空间“诗味”的递增关系。理解和构建空间,如果仅从实用的、工具的角度,或者仅从物理的、数学的、技术的、工程结构等客体性的角度,亦或仅从形式的、装饰的等主观性的角度出发,都不能将它们统摄在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整体意义之中[14]。
    梁思成、林徽因林在1932年就提出了“建筑意”的概念,比舒尔茨提出“场所精神”要早30多年。相对于“场所精神”,梁思成、林徽因的“建筑意”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吴良镛先生认为“建筑意”不但包含了“场所精神”的深刻内涵,而且更具有中国文化的意义,他说:“这(场所精神)是西方的理论,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可以称之为‘场所意境’。就建筑来说,梁先生首创的‘建筑意’一词,实在是更加精辟而切题了。强调‘意境’,彰显出了中国的文化和美学精神,再与诗词、书画的意境并提,更道出了建筑意境的精义”[15]。
    纵观中华大地,中国传统建筑、园林、聚落与城市往往有诗同在。有诗境表现的中国传统建筑,建筑与诗文互证互显已成为久远的传统;有诗境化身的中国园林,园林兴造与欣赏就是诗的建构与感悟;有诗境意蕴的中国传统聚落与城镇,传统聚落和城市如同一首首写在大地上的诗篇,九州大地处处留有聚落与城市的诗意图景,充斥着“八景”的命名和诗句。这就是“中国式”规划设计营建,其可贵品质在于它那无尽的“诗境”之美,也反映了在诗学文化精神的浸润下,中国人对于诗境的生存空间之不懈追求。基于此,刘晓辉博士明确提出“诗境空间”的概念[14],这是中国人又一次对西方空间理论反思与反叛的结果。
    3.3 从“诗境空间”走向“境”与“境其地”
    面对西方空间理论体系的强势侵入和泛滥,中国的人居环境建造者一方面努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一方面经历了几代人、近百年的集体探索和思考,最终由清华大学杨锐教授提出了系统、全面、完整的“境”理论体系,终于完成了从“建筑意”的朦胧意念到“诗境空间”的概念提出,再到整体“境”的庞大空间建构理论体系的构建。正如王绍增教授所说,“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源于中国的理论体系不应纯粹由中国人提出。基于中国哲学和历史的所谓“中国理论”不应是中国私有的,而应该是世界的,所以具有深厚中国文化修养同时又有留学经历并大量参与国际学术活动的学者,是最有可能作出这种贡献的。”以此为转折点,某些人动辄“言必称希腊”的现象应该逐渐收敛了[1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