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下,新疆正在由“边缘”“边疆”的地理劣势,转变为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的前沿。这种区位战略性的转变,将会促使新疆本土的人文环境、民族文化再次受到世界的关注。面对“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各国民间文化的交往与交流,新疆的文化产业必将成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新视点。新疆的设计教育更是肩负着传承本土文化优势资源,以及培养适应新疆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双重使命。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发轫于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2014 年纳入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当年博鳌亚洲论坛讨论的重要主题之一。[1] 在“一带一路”跨国界经济项目共建的推进下,一条增进各国民间交流的通道也随之打通,并拓展到对沿线城市历史、语言、宗教、风俗、艺术等文化领域的相互认知。对当前复杂国际环境中的中国而言,人文精神烘托下的经济建设才更具有持久性。因此,以经济促文化,以文化助经济,既是“一带一路”之源,又是新疆设计教育之本。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文化认同 古代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罗马,是中国与欧亚大陆之间重要的商贸、文化交流通道。然而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文化输出却呈现单向性,如宗教文化,“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传到中国来,甚至又传播至朝鲜半岛与日本岛,而儒家思想却没有传播过去——至少其在中亚或欧洲的影响甚小,远不如上述宗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落地生根”[2]。究其原因,一方面,从文化的本质来看,儒家思想虽然被尊为儒教,但其核心思想是治国安邦之道,缺乏神学吸引力和宗教传播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在长期大国心态的驱使下,中国文化呈现出非主动传播的状态。 时过境迁,今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是在当代大国间相互博弈的国际环境下孕育而生的经济发展战略,其博弈根源与区域文化之间有着某种成因关系。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国际关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在自己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把世界分为八个文明体,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及非洲文明。[3] 并且认为,“未来世界冲突将发生在八大文明之间”。同时他指出,“儒教文明可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将与伊斯兰文明联手,共同挑战西方基督文明”[4]。可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带动下,文化已不只是贸易往来的附加。主动且有效地对外推广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增强国家软实力和稳固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作为祖国西部面向亚欧的门户,世界“四大文明”曾经在这里汇聚,在对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演进中,新疆文化已脱离了“文化集合体”的机械解读,形成了以地域文化为依托的新个体,在“一路一带”为主导的线性传播中成为新的文化传播源。然而,面对丰富的地产资源和滞后的设计教育之间不对称发展的瓶颈,培养创新性人才和保护传统地域文化的两全策略,一直使新疆设计教育的探索徘徊不前。这首先源于对本地化的不自信,并将设计前沿趋势与传统文化相对立。其次是对国际化的设计标准置若罔闻,盲目地追求国际化的视觉表象。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则是立足于“创新”与“传承”相结合的设计教育改革思路,使新疆在中华文明对外传播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彰显地域文化优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