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国画里,从题材上说一般分为风雅颂,颂是对古代圣贤的崇敬与赞颂。古代圣贤或隐士高僧的德行是后人的精神标杆,因此也是比较常见的传统绘画题材。平凡人受到现实生活的困扰,会仰慕古人,喜欢隐士高僧的生活状态,这类题材对于他们是一种陶冶,可以使人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提升,引向超凡脱俗的境界,这是艺术的功能之一。 关于中国画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现状,总体感觉比较粗糙,原因在于对中国画的理解有问题,创作中会有好几种绘画语言在打架,这跟我们的美术教育有关。我们的美术教育是以西画学理作为基础的,进行的是相对狭隘的专业教育。而传统中国画从人文基础到材料选择;从专业训练到品鉴标准;从装裱形式再到展示空间是一个整体的思维体系,但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学院教育,把前后两部分都去掉了,导致了中国画的专业教育比较孤立,后遗症也比较明显,所以画现代都市题材不能仅仅是从图像出发。我们现在的有些当代建筑跟自然环境并不融合,中国画题材从前都是有所选择的,同样是画房子,房子有经典的、与自然和谐的房子,也有突兀的、破坏自然的房子,从中国画的角度就不一定都要去画它。从前的中国画学理是一贯的,从观察选择到使用毛笔使用工具是一个整体,现代中国画教育把造型训练和笔墨训练分开了以后,所谓的笔墨语言和造型语言没有形成语汇,或者形成语汇了但是格调不高,根基不深厚,给人产生的审美反应是刺激型的,这与中国画的传统审美不相符合。我们看到很多画当代题材的作品,笔墨语言和审美语言没有形成相应的一套标准和体系,没有整体地由思维到笔法到审美基础到选择一条线贯穿下来,显得很不和谐。西方造型的东西没有经过审美转换直接用毛笔去画,容易形成突兀的画面。在我看来,学习中国画还是要回到传统的审美里面去,古人很强调笔法,笔法训练包含两个内容,使用毛笔的方法和表达思想的语汇(在传统中国画中笔墨和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然后再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现代生活题材不是不能画,而是应注意在画的时候审美思维不能打架,不能是一会想追求超凡脱俗的传统意境,一会又追求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应该强调的是,传统题材的中国画在现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一定只有画现代题材才有现实意义。在我们整个审美形态和生活形态都出现忘本逐末现象的大背景下,传统审美情趣反而会对急功近利的社会语境形成反拨。其实人的生活需求并没有那么多,生活的乐趣还是要回到内心里面去找寻。 中国画严格地说是个系统,是修行的载体,体现个人意境和境界的载体。世俗的画境现实意义不强,因为艺术是对社会现实形态的一种补充。艺术的价值在于,对按部就班,相对稳定的思维形态产生一定的提醒作用。正常人看来有点神经质的凡高,为什么被西方学者捧得那么高,其实他是在另外一个形态上,对他们当时社会稳定但又相对固化的形态形成了冲击。同样,中国画追求超凡入圣,对世俗社会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在审美上会教育和提醒大家,使大家的生活有所提升,艺术的主要功能就在于此。看绘画创作有没有当下意义是不分题材的,不是说画古人就没有当下意义,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都是画古人的,反而留了下来,关键是要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最主要的艺术功能不能忘。 (庄燕琳根据电话采访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