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法则是相通的(油画)潘士强 《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笑出来的悲歌》《最苦涩的药是感情》……潘士强的油画作品中总会有一幅与你共鸣。而作者为每一幅作品写的文字,是他对生活的思考,对生命本源的追寻,直达心灵。“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和欲望,多年来积聚在心头的关于人文、社会、哲学、宗教的感悟,一些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理念、感受,仿佛在瞬间找到了宣泄口。我要用画笔表达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用梦幻表达自己的心灵、理念。”潘士强这样描述他创作时的状态。 6月29日,由山东省文联、省美协主办的“白日梦”——梦幻与现实主题油画展将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其60幅作品。潘士强画油画是半路出家,2006年之前他都在画中国画。接触油画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朋友到山区写生,被大家怂恿着,第一次创作油画,并自此一发不可收拾。除了山东省美协主席团委员外,潘士强还是山东广播电视台的副总编辑。从2006年起,他工作之余,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油画写生和构思创作上,短短6年间就创作了700多幅油画。“即使是一个专业画家,700幅,也许是一生要达到的数字。他的画看不到别人的痕迹,我觉得这是最可贵的。”美国加州旧金山州立大学教授、画家张宏宾对此赞叹不已。之所以陶醉于油画,潘士强解释说:“最吸引我的是它的色彩感还有表现力,油画比国画更随心所欲,自由度更大。而且油画在表达个人情感和精神思想的领域更宽。” 潘士强的油画作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国画的写意和创作技法,另一方面是他的老本行——新闻。他的油画强调用线来结构画面,具体技法也融入了国画讲究的肌理的运用以及皴和没骨的技法。“国画泼彩泼墨的方法,我有时候会把它用在油画的做底上,之后再勾线、涂彩。”因此,他的作品中既有一种陌生感、新鲜感又隐约能感受到一些民族特性。30多年的新闻实践,赋予他宽广的视野、独特的视角、敏锐的目光、创新的思维,使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理解愈加厚重。“就如同新闻求新一样,绘画也要求新。”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我不能跟别人一样。”就算是写生他也跟别人不一样,“我会把不同场景拼凑起来,并不是纯写实,是临时组合,也喜欢用主观色彩表达,大自然或许是绿色的,但融入我的思考之后就用红色表达。”一次到山东平阴的山林写生,他站在历经800年沧桑的白皮松前,被树干上五彩斑斓的图案吸引,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在这里,我看到了多彩的脸谱、茁壮的生命、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看到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交融。”这样的写生才是潘士强的写生。 潘士强曾经画过“百味人生”,画了100多幅人物肖像,通过不同人的不同眼神、神态、喜怒哀乐,表达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白日梦”系列比“百味人生”更进一步,潘士强认为:“白日梦是把现实和梦幻结合起来的意象,当现实生活中愿望或者要求变成一种行动的时候,白日梦就有现实的意义了。它不完全是虚幻的,而是通过一种梦幻的方式表达现实。”未经过专业油画培训的潘士强,用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将不足变成了优势。他脱离了学院派绘画语言的束缚,颠覆了油画焦点透视的绘画理念,创作起来随心所欲。在“白日梦”系列里,有他远逝的爱情、故乡的疏离、独处的静思,笔下的人物和景物超脱了呆板的构图,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用潘士强的话说:“那些日子,我不是用油彩绘画,而是与油彩对话,用画笔直面现实世界,展示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既是虚幻的,更是现实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现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