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美术学 >

现代视觉图式的美学话语(4)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文艺研究》 王才勇 参加讨论

    四、现代视觉图式的美学根基
    笔者认为,根源应该在现代生活中,即现代生活对个体性感知的剔除。众所周知,西方19世纪崛起的城市化是孕育现代主义文化的土壤。从文化角度看,城市生活的根本特征在于一体化和程式化。城市生活中,不仅日常生活变得规范,日常感知也变得一体:凝固的水泥街道,精细的交通规则,规范而严谨的工作程序等等,所有这些都将自主行事的空间压缩到近乎零。由此,人作为有机生命体本来具有的个体性行为则被推挤到边缘。日常生活中的压抑往往需要在精神生活层面得到宣泄,现代视觉感知中的个体性内涵之所以令现代人追捧和迷恋,是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本然性事物得到了抑制,于是在现代性图式中寻得了释放的天地。因此,西方迄今对现代性图式的解读大多将其美学奥秘放在对个体性的释放上。
    诚然,失落个体性应该是现代生活的文化缺失所在,视觉审美作为文化生活的先锋形态自然对其作出了反应,即转向现代,用新的图式语汇去激发所失落的个体性行为。由于现实中失落,现实中没有,就会走向异于现实。但是,视觉现代性中是否异本身就会是审美的呢?是否凡个体的乃至不可分有的才是审美的呢?问题显然有其复杂和更深层的一面。现代性审美中的异应该是指异于那不受欢迎、不被喜爱的现实,而非指现实中的一切。同样,对个体性的张扬也不是指一切个体性,而是指现实中没有但却被看重或看好的个体性。如上所述六种现代视觉图式之所以是审美的,就是因为展现了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失落而精神生活中却依然看重的东西。
    总体而言,这种看重就是不再一味从内容和功能角度来看物。现代生活将人的应事观物很大程度上引向了唯内容、唯功效,由此也就唯理智,越来越远离纯然感性。一体化、程式化就是唯功效的产物。对此的文化反应就是背离,具体到审美上就是自律,即不再从内容角度,而是从直接面对的媒介,也就是形式角度来看对象,因为现实生活是他律的,形式是在内容性考虑渗入下被感知的。如上所述六种现代视觉图式就都程度不等地在激发着这样的自律行为,这样的个体性行为。
    最早出现的对三维关系的弱化与省略,清楚地指向对日常三维图形的突破。而弱化与省略又清晰地指向深度之维,由此演化出了现代视觉图式中的平面化语汇。这样的语汇由于异于现实而将形式感知引向自律,开始不再从基于现实的前经验出发,而是更多地从当下所见出发。紧接着出现的形体造型的提炼与升华,由于将现实形式要素更大程度地剔除,前经验或现实形式感知方面的内容渗入也就很大程度地消失,当下观看在感知中的比重又得到了提高,因此,抽象形式中自律性和个体性因素最强的观点就基于这一点。至于碎片化语汇中的支离与重组,则是以直接介入的方式将现实形式破掉,用同样的要素对整体形式进行重组,如此出现的新形式以一种近乎暴力的方式开启了观照中的自主行为,即单从所见到的形出发来建构意义。至于动感形式则突破了日常视看中的时间维度,即突破了定于某一时间点的看,进而通过将不同时间点的看聚于同一个面,突破了日常视看的凝固和封闭性,于此,与他人不同的个体性行为便得到了释放,因为如此这般见出的动感,不仅与视觉记忆相关,更与当下的看紧密相连,正是当下的看才使动感得以出现。现代视觉语汇中对对象性要素的强化开启了现实的另一种异体形式,即不是从“破”,而是从“建”出发来开启视看中的自主和个体性行为;将现实本身日常不见的对象细部展现在眼前这本身就是一种异于现实,因而可以引发专注于当下所见的行为。至于身体化的赋形则从根本上突破了日常视看中的主观选取或理智赋形,从而激发出了更大程度上由当下视看去建构意义的视觉行为。
    从现代视觉图式语汇可以看出,异于日常的那些图式之所以是审美的,关键应该在自律,而自律何以成审美的,关键又在引发了独具个体内涵的感知。平面化在日常图像的框架下开启了个体感知的空间;抽象化则在日常媒介(材质)的框架下将个体感知的伸展空间推向了极致;碎片化则以肢解和重组的语汇将形式的主观构建推向了执意层面,但重组的现实形式开启的依然是形式的个体性感知;动感形式由于将视觉意义全然推向观者,即动感的出现与否主要取决于观者,因而形式感知的主观性即个体性因素脱颖而出;超现实化虽然运用的是现实形式,但那不是日常观照形式,因此,视觉感知同样取决于观者当下的看,同样无法依赖于前经验,这样,视看就很大程度由当下性和个体性因素左右;身体化赋形由于将形式感知的视点引向了身体性,即感性行为,意义感知之波动性和变动性的空间就得到了拓展,而这些变动和波动都在彰显着感知者的个体性建构。所有这六大图式语汇无疑都指向个体性感知,但这并不是任意的个体,而是在自主感知、自主建构意义的主体。这样的主体性内涵之所以是审美的,就是因为它是现实生活中被抑制而得不到伸展的。现代视觉图式的美学依据应该在此。
    注释:
    ①②梅洛—庞蒂:《眼与心》,杨大春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73页,第78页。
    ③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④⑥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造型艺术的形式问题》,潘耀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第1页。
    ⑤参见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郭小平、翟灿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8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