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针对普通受众的应用 因为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以及复杂的技术设计,面对普通受众群体的超媒体尤为重要(17),作家堂得里罗(Don De Lillo)使用画面重新营造气氛(1985)。只读光盘具有娱乐的特质,很多超媒体应用程序的设计者和用户在玩游戏时,需要快速地将注意力从一个构图转到另一个,并获得系统的奖励(通常以一个音乐主题为提示)。许多以世界音乐为主题的只读光盘不需要提供音乐就能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满足感(18)。《非洲:民族音乐地图》,将音乐CD、只读光盘和书搭配介绍了非洲音乐的基本信息(D' Amico,1997)。这张只读光盘主链接的第一个屏幕是装饰作用的照片蒙太奇的装饰。还有文本提示不同民族名称的类型,这种类型通常是点击关键词,点击以后会听到几分钟的音频样本,其音色、节奏以及旋律扣人心弦。然而,除了乐器名称和民族,对音乐没有多少介绍。点击和最小化图像对齐的文本,进入全屏模式。在“胡图族和图西族”部分,令人炫目的图像提示了当地的鼓和仪式活动,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中的民族服装、动作以及色彩而不是其中民族志的文字。相比之下,史蒂芬·菲尔德(Steven Feld)的《声音与情感》(Sound and Sentiment,1982)中的两幅图像不仅仅有很强烈的视觉效果,还有完整的专题分析和描述来揭示其内涵。《世界节奏》(World Beat,1994)这张只读光盘的主界面标题运用了明亮的色彩,一个重复的类似游戏信号的合成器音乐主题和一个旋转的地球仪。打开“互动纪录片”这一节点,每隔几秒,图像一张接一张地滚动出现。当用户点击图片时,图片停止滚动,用户可获取相应的文本和视频播放。《世界节奏》和《非洲:民族音乐图册》都将音频样本、视频样本与一些矛盾的文本并列在一起。Robert Garfias曾留意到在《世界节奏》中,几个视频样本的字幕出现了错误(1995);在《非洲:民族音乐图册》中,音频样本与给出的文本文件也有不一致。如播放非洲鼓演奏时,屏幕上却出现介绍阿尔及利亚拉埃乐的文字。 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注意到,商业化产品的设计特点使得以计算机为媒介的通信技术出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缺乏原创性(1995)。雷切尔·海勒(Rachelle Heller)曾指出,信息节点的图像内容不能帮助、激发使用者在某一超文本区域的探索或者减少他们的兴趣(Heller,1990:437)。商业化世界音乐产品中的图像可以以一种更吸引人的办法来激励用户,而不是以基于实践经验的田野人员的信息来吸引使用者。音频剪辑中也会有同样的问题。但尽管如此,商业化的世界音乐产品仍然是超媒体设计的典范。 所有的百科全书类产品都力图提供相当广泛和清晰的概述,用户可以在子文档和视音频播放之间轻松实现切换(尽管Encarta Africana第一版[Appiah and Gates 1993-99]中有一个安装驱动程序的信息不完整)。《微软乐器》(1992-94)是一个很好的早期典范。这张只读光盘的发行为乐器百科文献作出了巨大贡献,因为其乐器图片的高分辨率超过了印刷的百科全书,不仅如此,它还对乐器的不同部件进行了描述,将乐器的声音与图像相连接。光盘以萨克斯-霍恩博斯特尔分类系统为基础,“事实”文框中的文本链接到每一件乐器。在“世界乐器”这一部分,图片覆盖的地球大陆与相应的音频和文本相连接。但其不足的地方是乐器的数目少,声音片段短,从15秒到30秒不等,在一些音色的比较甚至不到1秒。 一些针对普通受众的应用程序与媒体结合,展示了其传授历史、生态以及社会细节的潜力。Frances Densmore:Song Catcher(弗朗西斯·丹斯摩尔:歌曲捕手)网站(Smith,1997)使用了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的原始材料。Densmore自己的照片和录音在播放的她个人演讲片段中出现。此外,还有一种功能是模仿19世纪电影前身的幻灯片形式,采用快速连续地播放图像和音乐录音文本。各种直接相关的主题都有链接,包括Densmore记录的歌唱者后代的陈述音频、同时期其他女性人类学家的信息、参考文献、Densmore的圆筒录音以及改编过的艺术音乐。网站所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重新演绎的演出以及精心挑选的原始文档都可以让使用者更加深入地观察Frances Densmore的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而在从前,可能只有研究Frances Densmore作品或者美国中西部历史的专家才能掌握这些资料。 正如90年代中期关于爵士人物的只读光盘泛滥一样,许多应用程序只是把随处可见的材料重新组织一下。其他由民族音乐学家撰写或者编辑的只读光盘采取了Seaman和Williams推荐的多层的方式涵盖档案材料。Nadanubbava中文本部分的语言叙述十分清晰,并且附有英文文献目录。由于一些权威学者参加了撰写和编辑,音频视频画面也都标有出处。Crossroads:Southern Routes(1996)和Pygmies Aka(Arom and Furniss,1998)同时受到了学者专家和大众的关注,可堪是一种多媒体民族志。这同科林·特恩布尔(Colin Turnbull)的The Forest People(1962)很相似。这类软件的内容和设计得到了普通大众的积极反馈,这体现在其获得的各种积极评价和奖励中。这些起源于学术视角的项目的深度和概念的一致性为普通受众所欣赏。印度评论家们称赞Nadanubbava有着完整的说明、详尽的目录、同其他音乐体系的比较,“其音频、视频以及图像运用的模范表现手法像磁铁具有吸引力”(Raman 1998)。Sing Out杂志赞赏了Crossroads:Southern Routes中的多途径选择链接了相关的音乐题材,并配有同步文本翻译和文字滚动。“你可以舒服地靠在椅背上,听着音乐,看着歌词滚动过屏幕”(1996-97)。 九、与民族音乐学相关主题的应用 很多应用程序没有明确定位在传递文化与历史信息到这个理解音乐表演的重要环节上。在《源氏物语》中,舞蹈的视频短片用来描述日本平安时代宫廷生活这一部分,其中也包括一些相关的数字化的绘画。其中有几个特点堪称多媒体的典范。故事中众多的人物都配有概述,当女声在朗读时用户也阅读文本部分。Encarta Africana(Appiah and Gates 1993-99)这张只读光盘着重介绍了非洲以及海外非洲人飞地,很多条目中都有音乐元素,并且还有一个独立的篇章介绍音乐和音乐家们。Encarta Africana中的图像不是彩色的,采用类似手工印制的字体,用色彩标示出目录和节点,用图标显示不同的媒体。节点以多种方式进行链接。通过多重框架和图标显示条目中的媒体类型,用户可以辨别主题区内的副标题和图示。主题目录部分标记为红色字,在其下面选择主题,便可找到全文检索,示例以媒体的形式列出。尽管文本非常详细,但所配的音频示例却非常简短,不超过30秒,实际上对深层次的教学与学习几乎没有用处。例如,在Amadinda(Xylophone) Ensemble这一主题中,点击“媒体画廊”会呈现一个音频片断、叙述整个乐队历史的字幕、关于这段录音的信息以及录音的来源。尽管音频示例有着非常清晰参照,视频片段却没有正常显示来源的CD名称或者发行的时间。 超媒体应用为音乐表演扩展表现手段提供了机会。数据存储和传送方面的技术限制正在不断地被打破。就像Smithsonian Folkways正计划公布它的电子档案那样,不久的将来,添加更长的文本、影片以及声音文件会变成常态。然而,这些工具同方法论是紧密相连的。比如亚历山大·艾利斯(Alexander Ellis)时代录音带作为测量精确频率的方法,查尔斯·西格尔(Charles Seeger)和其他人则使用乐谱记录志分析重音和音高振动,超媒体的出现帮助当代民族音乐学家从他们的关注点出发去理解并再现音乐整体。但就像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注意到的那样,技术同时也改变了用户。一种新媒体的传播可以将一个社会群体分为用户和非用户。创新者们切身地感受到了新的交流形式带来的益处。反之,旧媒体的因素可仍然在非用户中维持常规,并拒绝影响新媒体(Markus 1987:492-94)。19世纪70年代,介绍并使用新兴技术的民族音乐学家与其他民族音乐学家的分裂也许可以看成音乐学和人类学两个方向分野的标志(19)。超媒体帮助了合成再现,重新修订了民族志的叙事结构,但是减少了学术交流的传统,这包括同行评议、对源材料的整理评估以及明确的引用体系,这些都还没有正常地运用在数字化软件中。超媒体音视频形式的编码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中,所以多媒体作品形式的存在仍然比印刷形式短暂。这些因素减少了学术机构开发超媒体的价值,即使是那些理解超媒体设计,在商业和人文领域都产生重要影响的民族音乐学家,也处在努力获得终身教职、得到提升的过程中。 学术和公众获取超媒体兴趣的一致性也是一个难题。当民族音乐学家们在大众化的超媒体应用中不断获得赞美时,有一点需要向开发者、评论家以及使用者说明,那就是设计的精致不仅仅来自从工程师的远见,也来源于对表演问题的认真思考以及实际的田野工作,而这些正是民族音乐学的学科的特点。我们通过个人主页传播的个人视角会受益于高校里的反馈和评论。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努力掌握制作或使用超媒体的技术专长,但超媒体技术目前给我们提供了获得档案资料、叙事实验的便利,以及从多角度研究现场表演的方法。 译者注:这篇文章发表于美国民族音乐学会会刊《民族音乐学》杂志第45卷,第1期(2001年冬)。感谢原文作者格兰教授、美国民族音乐学会和《民族音乐学》杂志正式授权译者在国内翻译发表该文的中文版。虽然自原文正式发表的世纪之交以来,信息技术在储存容量和传输速率方面已经有了迅猛的发展,作者提出的许多观点在今天对我们看来依然具有真知灼见和启迪意义,所介绍的内容在民族音乐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宁波大学音乐文献编译专业研究生辛晨和陈柯瑾同学为本人翻译进行了初期的案头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