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它指向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争取自由、解放的一切实践活动。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而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实践活动和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表征,自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之中。在马克思看来,文学艺术与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和哲学一样,都是“意识形态的形式”,其存在形态及发展变化都受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从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及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不平衡入手探析新时代文艺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助于人们理解文学艺术的思想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由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杜珉璐,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5KSB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对于文艺现象,马克思、恩格斯有过许多论述,如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艺术生产、艺术认识等。其中对文艺意识形态性的揭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文艺思想的一大贡献。虽然联系社会状况来考察文艺问题并非马克思首创,但是却没有人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将文艺置于社会结构的庞大系统之中,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认识;没有人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界定文学艺术的本质,科学地阐释文艺与社会生活、文艺与社会经济基础以及文艺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而紧密的联系。 黑格尔也把文学艺术看成意识形态,但是他把这种意识形态归于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他所理解的文学艺术缺少坚实的社会历史根基。而马克思、恩格斯则以社会结构理论看待文艺,把文艺从纯精神领域、从抽象的理念或人性中解放出来,科学地揭示了文艺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社会本质,使人们清晰地看到文艺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性质及产生与发展归根结底都受社会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影响,都“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去解释”[1];文艺的基本性质和表现形态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或快或慢的发生变化,文艺的发展虽然有自身的规律,但从根本上,其首先受普遍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文艺在内容上反映以社会经济为基础的生活形态,也是物质生活在观念上的“升华物”,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与回声;相对于其他较为接近的上层建筑来说,文艺与哲学、宗教等一样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2],艺术的发展与繁荣除了经济原因外,还取决于其他诸种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中介因素”影响的结果是艺术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着曲线。这样一来,文艺第一次被真正置于一个社会结构的庞大系统之中,第一次确定了它的位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3]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不能忽视和回避的问题,意识形态与文学和审美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高度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