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故宫博物院藏有11491册清宫剧本,与为了满足社会欣赏阅读需求而流通的剧本有根本性的区别,大都是实实在在的排演剧本,有专供皇帝和皇太后看的安殿本,更多的是供演剧人员演出使用的戏本,分为总本、角本、曲谱、题纲、串头和排场等,是清宫演戏活动的实物证明。这些剧本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会高,从中还可看出皇帝的审美取向和欣赏趣味、清代戏曲的创作演出和发展进程,也是清代兴衰的缩影,是研究清朝戏曲史、宫廷史的第一手资料。 【关 键 词】故宫博物院/清朝/宫廷戏剧/剧本/收藏 【作者简介】章宏伟,副编审,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故宫学 故宫博物院现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绝大多数是继承的清宫旧藏。清朝宫廷戏剧文献是百分之百地属于清宫旧藏,在清宫剧本档案流散社会之前,外人根本无从得见。对清宫演剧的研究是以清宫剧本档案流散、搜集和整理为契机的。 一、中国大陆清代宫廷戏剧研究概况 朱希祖先生是清代宫廷戏剧研究的先驱。据他的分析,“时清废帝初退出宫,一切宫殿及附属衙署,均收归民国政府,委员管理。各宫殿衙署太监,皆纷纷散去,出宫城者,搜检极严,故未有失物;惟昇平署在宫城外,故其太监得私以档案及戏曲稿件,售于小书铺。”①白皕皛说:“辛亥革命后,升平署改驻袁世凯的总统卫队。升平署的档案、道具等迁入景山观德殿。此后档案、剧本等物散失严重。内、外学人员大部分裁减,只留极少数人准备岁时奏乐。1925年逊帝溥仪出宫,升平署也随之自行解散。”②意指1912年开始昇平署档案及剧本开始流向社会,说法当随朱希祖而来。或许这是猜度之词。民国以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溥仪依然在紫禁城后半称帝,昇平署并未解散。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清逊帝溥仪逐出紫禁城。昇平署应该是此时随之解散,昇平署档案及剧本开始流向社会。这与朱希祖发现清宫戏剧档案时间上也相衔接。因为我没有研究,记此待考。 1924年12月10日,朱希祖从北京宣武门外大街汇记书局,发现并购得昇平署档案及抄本戏曲一千数百册,他认识到“近百年来戏曲之流变,名伶之递代,以及宫廷起居之大略,朝贺册封以及婚丧之大典,皆可于此征之”③,于是整理这些剧本与档案经年,1931年在《燕京学报》第10期发表《整理昇平署档案记》,文章从昇平署档案之来源、昇平署之制度、昇平署之沿革及地址、昇平署档案之种类及数目、档案提要、档案间断之缘由等十方面,叙述了他当时发现并竭力收购这批珍贵文献的过程,着重梳理了昇平署档案的相关内容。“后因此珍贵史料,涉及文学史学,范围太广,并世学人,欲睹此以为快者甚多,而余之志趣,乃偏于明季史事,与此颇不相涉”④,1932年8月朱希祖将这些珍贵的资料转让给北平图书馆。周明泰得以据此分门别类,编成六卷,并附有乐器折、安设乐器折、安设乐器次序单、清昇平署存档释名及存档详目等,以《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为名,于1933年3月作为“几礼居戏曲丛书”第四种自印出版。王芷章据此编成四种著作:《腔调考原》(双肇楼图书部1934年版)、《北平图书馆藏昇平署曲本目录》(中华书局1936年版)、《清代伶官传》(中华书局1936年版)、《清昇平署志略》(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历史组1937年版)。《清昇平署志略》影响最大,成为以后清宫演戏研究的必读书和基础。 对于清朝宫廷戏剧后起研究最到位的,当推朱家溍与丁汝芹二位先生。朱家溍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工作,能够广泛阅读院藏档案和剧本,兼且熟悉场上表演,甚至亲自粉墨登场,又与曾入宫表演的名角儿相熟,论从史出,学风严谨,故写出的文章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说:“乾隆末年,昆剧在南方虽占有优势,但在北方却不得不让位给后来的其他声腔剧种”,“嘉庆末年北京已无纯演昆腔的戏班”。朱家溍《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乱弹的盛衰考》依据档案与戏本目录,把道光至光绪年间宫廷演出的剧目、剧种一一考订,由此可以看出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消长的真实情况,作者断言:“在乾隆末年昆腔并没有让位给其他声腔剧种。至于北京的纯昆腔戏班不但在嘉庆末年没有消失,而且在同治年间北京十六个戏班中还有八个昆腔戏班,两个昆弋戏班。到光绪初年北京的昆腔戏班也还占戏班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一直到光绪末年才在北京让位给乱弹剧种。”推翻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的结论。《清代乱弹戏在宫中发展史料》,“编者按”就说:“朱家溍这部作品是根据一直藏在清宫之内,从来不曾流传在外的昇平署档案写成的。这对于了解清代道光至宣统时期的内廷戏剧,当然是极可贵的第一手材料。因当时的昇平署还有管理民间戏班的职能,故对于当时社会上戏曲发展的情况,亦能提供有力的佐证,纠正一些流传的不准确的说法。关于从各种地方戏如何演变到京剧皮黄,在这份珍贵的史料里也能看到清晰的轨迹。”其他《清代内廷演戏情况杂谈》、《万寿图中的表演写实》等文章都有相同的特点。这些论文都收入《故宫退食录》,有北京出版社1999年和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两个版本。 丁汝芹学音乐出身,长期在北京艺术研究所从事戏曲音乐史、清代戏曲史、宫廷演剧史研究,受朱家溍影响较大,她所著《清代内廷演戏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版)和《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与朱家溍合著,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前书分《清宫戏剧综述》和《各朝演戏史事》两编,“采摭昇平署档案而成,援据精确,述而不作”,占有材料丰富翔实,澄清了一些讹误,“可谓以信传信也”。上编的综述,几乎对涉及内廷演戏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构演变、演出形式、剧目、舞台、戏装与切末、太监伶人与民间艺人,都有关注。上编清宫戏剧综述是横向铺开,下编的各朝演戏研究,则是纵向的梳理,后书可以说就是下编的扩展,以史求实,汇集了涉及清廷演剧的官书、档案及清人笔记等翔实的史料,展现了宫廷演剧的嬗变历程,同时也可以折射出清代不同朝代的时局、文化政策及社会生活。是一部述而不作的好书,在此我郑重推荐。 其他研究者还很多,如清逸居士、赵景深、李宗白、杨常德、张古愚、周妙中、张明芳、李玫、郎秀华、胡忌、刘致中、王政尧、龚和德、丘慧莹、么书仪、白皕皛、范丽敏等,就不一一评说了。大都旨在廓清宫廷演剧的变革,有的从演剧制度的变革入手,有的探讨清代管理戏曲演出的机构的演变,还有研究雅部与花部的递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