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故宫博物院清朝宫廷戏剧文物 戏剧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是与一定的时空相联系的。当时戏剧表演的形象、声音无法复原,但还有诸多物质的形态留存下来。在中国古代戏剧艺术中,清朝宫廷戏剧无疑是最有研究条件和价值的,因为距离我们今天时间最近,留存的物质形态的东西最多、最齐全。 我们现在在故宫博物院档案中,可以看到“民国档案章制记录类”1931年30卷有《本院关于整理昇平署戏剧史料大纲》,其内容如下: 整理故宫昇平署戏剧史料大纲甲、戏剧陈列室陈列者,计分五种 (1)剧本分类陈列(随时更换)。 (2)脸谱分类陈列(随时更换)。 (3)行头(除戏衣外,掉围桌椅帔亦可陈列之价值者,如谭叫天演连营寨掉围桌椅帔帐等,皆外间所罕见)分类陈列(随时更换)。 (4)乐器(胡琴、鼓板、唢呐等)(内廷演戏场面,乐器虽与现在歌场无异,单流传有年代湮远者,亦可供参考)分类陈列。 (5)戏物(刀枪剑戟及戏中人一切用具等)分类陈列(随时更换)。 乙、发行《戏剧周刊》以广流传,而资提倡采取材料,约分六项 (1)剧本总数共若干本,并须分别年代门类,编者何人,剧情如何,搬演伶人。 (2)脸谱戏中脸谱亦美术之一种,与图案画有密切之关系,分别朝代(元明两代及清初流传脸谱均各不相同)详加考究。 (3)掌故内廷演戏之组织,南府供奉之太监,清末那拉氏宠幸之伶工,须详细调查。 (4)戏目从前内廷演戏皆限时刻,与民间有别。 (5)行头(盔盖大半糟朽,只限衫、莽、帔、靠、褶子、箭袖等)可择绣工精细者,分别摄影制版。 (6)戏台宫中戏台建置极为壮美,太上有藻井,可分三层,闻遇戏中出神仙时,坐吊桥而下,如仙佛自空下降,然台下有洞,随时可关闭,用以出鬼魅。构造之奇、设备之周,为自有舞台以来所未有,宜设银个制版,以供建筑舞台之参考。 第三页呈为整理故宫昇平署戏剧史料状祈(略) 由此可知,在1931年故宫博物院就提出了完整的整理昇平署戏剧史料的方案,也出版了如《昇平署月令承应戏》等整理成果,当时正是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个繁盛期,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可惜好景不长,故宫博物院很快转入文物南迁。有关戏剧史料的整理没能继续进行下去。 现在故宫博物院清朝宫廷戏剧文物主要有: (1)戏台 戏台及其周围场所是戏曲演出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和空间。演戏离不开舞台,而宫廷的舞台又是最考究的,它的设计既要达到最佳的演出效果,又要帝后王公们看得舒服。现存戏台是演戏留下的物质遗产,对于研究演戏意义重大。紫禁城内的戏台都分布在内廷,大小不一,使用功能亦不同,大台演大戏,小台演小戏。有畅音阁大戏台、漱芳斋前院戏台、漱芳斋后殿“金昭玉粹”室内“风雅存”小戏台、倦勤斋室内小戏台、长春宫戏台,这些戏台建筑是清朝宫廷演剧的产物,无论是使用功能或是造型美学风格都达到了中国传统戏台构造艺术的顶峰,它是在戏曲发展到成熟时期为适应戏曲表演的需要而形成的,又反过来对于戏曲舞台艺术实现登峰造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服饰冠履 宫廷戏衣的发展演变情况,与宫廷扮戏演变相表里。戏装形式创新的出现,即是相应历史时期戏曲发展变化的标志。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戏衣,制作精良,有大铠、龙套、蟒、靠、水袖、褶子、判衣等。戏衣是穿的,盔头是戴的。鞋履在故宫藏品里没有单独分类。 (3)砌末道具 演戏中所用的道具和简单的布景都称作砌末,从车、轿、兵器、布城到旗帜、灯笼、茶具、笔墨等均属砌末,宫中的这些道具都很精致,有些还是民间见所未见的。演出喜庆戏和连台本大戏,还特意制作了许多大型的砌末。 (4)乐器 戏曲伴奏乐器是戏曲演出的重要组成内容,分为四个声部:吹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拉弦乐。主奏乐器的乐师与鼓师共同掌握着全剧的伴奏。故宫藏清宫乐器有单皮鼓、大铜锣、小锣、小铜钹、紫檀木雕戏剧故事拍板、紫檀木拍板、月琴、匏制葫芦式三弦、金漆龙首匏制葫芦式胡琴、镶骨横笛、黑漆笙等。 (5)剧本曲谱 戏曲演出离不开扮相穿戴,更离不开曲本唱词。本文下面重点讲抄本。除了抄本,故宫还藏有一些刊本,如:清康熙青莲书屋刊本《北词广正谱》(清李玉编)、清文成堂刊本《笠翁十种曲·凰求凤》(清李渔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刊本《桃花扇传奇》(清孔尚任著)、清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文瑞楼铅印本《绘图长生殿传奇》(清洪昇著)等。 (6)戏曲图册 以戏曲内容为题材的图册,有堆绫织绣的,也有画的。堆绫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织绣工艺,以堆绫等丝织物位材料,将各色织物按人物形象剪裁成形,然后黏贴上去,或在其下加垫棉花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堆绫《哪吒闹海》戏像人物册分为两幅,分别表现《哪吒闹海》一戏中的两位主角——哪吒和小白龙。绣关羽像轴,以及设色绢本戏曲图册《取荥阳》、《双包案》、《斩子》(清人画,清晚期)等,都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7)唱片 20世纪初,留声机进入中国。不久,这种时尚物品便出现在清宫里。溥杰《清宫会亲见闻》描述了这方面的情况。民国五年(1916)前后,祖母多次带他进宫。午饭后,大人说着闲话,他和妹妹便跟着太监在殿中屏风后面,听太监给他们放唱片。伴随着留声机在宫中的使用,大量的唱片也涌进宫中。这些唱片是由百代、胜利等公司灌制的,其中最多的是百代公司录制的京剧粗纹唱片。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百代唱片收录了当时众多京剧演员所演唱的剧码,其中不乏名角、名段,史料价值弥足珍贵。这批唱片不仅在京剧发展史上,而且在体现宫廷艺术欣赏品位上,都是极为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如被誉为“伶界大王”、“无腔不谭”的谭鑫培(1847-1917)《四郎探母》唱片,世称“活关公”的三麻子王鸿寿(1848-1925)《封金挂印》唱片等。 (8)相关的书画 在没有留声机和摄像机之前,声音和影像都不能保留,绘画直观可感,在保存资料方面功不可没。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六旬万寿图》、《崇庆太后八旬万寿图》和《乾隆八旬万寿图》就保存有清宫演剧史料,《康熙六旬万寿图》画卷上有四十多座戏台,除了有些是歌舞表演外,其中能够辨认的有《白兔记》《西厢记》《金貂记》《安天会》《浣纱记》《单刀会》《邯郸梦》《玉簪记》等剧的选场,而《崇庆太后八旬万寿图》与《乾隆八旬万寿图》描绘的分别是《群仙献寿大戏》和《南极呈祥大戏》的片段。从万寿图的演戏情况可以看出康熙和乾隆两帝对戏曲的不同态度以及不同的审美倾向。还有如张照的书法《武侯祠记》轴等。 (9)其他文物 如昇平署腰牌。昇平署作为宫廷演出机构,需要经常出入内廷;因此,昇平署的管理制度是极其严格的。内务府专门制作门照、腰牌,填写本人的姓名、年龄、容貌等特征,发给昇平署艺人,作为他们出入内廷的凭证。以及白玉盘螭钮“阅是楼”玺,等等。 而清宫戏剧档案则主要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南府和昇平署有专门记录档案的机构——档案房,记录了清代帝后们有关戏曲演出的谕旨、内廷排戏、演戏、安排角色以及演戏后赏赐物品、银钱数目等内容的档案。“战乱和几次重大的变迁导致道光以前的戏曲档案所剩无几。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档案全然遭劫,只有个别史料夹杂在其它案卷当中。嘉庆朝仅有几册,保存较为完整的是道光以后的昇平署档案”⑤。这些档案除了已经散出的,未散出的集中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是故宫博物院的文献馆、明清档案部,后划归国家档案局,几番进出,形成今天的管理格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务府昇平署类档案(包括各类文字档案以及曲本、戏单、赏单、花名册、知会等)登记在册的共计8605件。1955年清理时,发现缺少51件,实有8554件,其中尚不包括许多夹杂在朱批、内务府档案、各种寿诞、喜庆卷宗里涉及戏曲演出的史料。 现存昇平署档案包括恩赏日记档、旨意档、恩赏档、差事档、花名档、日记档、分钱档、散角档、记载档、白米档、知会档、库银档、银钱档、行取颜料纸张档、传卯房档、苏拉档等名目。在各类档案中,《恩赏日记档》为内学及中和乐承应的总档,主要记录南府或昇平署时期的各项大事,其中掌故颇多,包括年节举行的仪典、谕旨承应戏的时间、地点,以及演出后伶人所得赏赐等等。恩赏档、旨意档、差事档及记载档等所记事项,时有散入《恩赏日记档》,所以,恩赏档、旨意档、差事档等时有时无。凡遇大丧之后,即内廷服期不准演戏,所以每逢即位改元前后日记较少;而在服期之内,担任举哀、祭奠、送葬等事宜,则是南府、昇平署的重要差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