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南戏是钱南扬戏曲研究的重点,但并非全部。在进行南戏研究的同时,他还对戏曲史上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他早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就已开始利用戏曲文献来考察梁山伯祝英台、孟姜女等民间故事;1930年,他在《岭南学报》发表《南曲谱研究》一文,对南曲曲谱问题进行考察;1936年,他在《燕京学报》发表《宋金元戏剧搬演考》一文,对宋金元戏剧的戏班、演员、剧本、剧场、搬演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上述这些文章所涉及的问题都是戏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钱南扬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总的来看,钱南扬南戏之外的戏曲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汤显祖研究。他对汤显祖的研究以作品整理为主,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版)、《南柯梦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等。 《汤显祖戏曲集》一书的前身是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汤显祖集》。该书的诗文部分由徐朔方笺校,戏曲部分则由钱南扬校点。戏曲部分共收录汤显祖的五种戏曲作品,即“临川四梦”和《紫萧记》,皆以汲古阁校刻定本为底本,用其他版本进行参校,并于每出后出校记。书中还附有臧懋循订正玉茗堂四梦本的插图。后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将戏曲部分以《汤显祖戏曲集》之名单独出版。这是对汤显祖戏曲作品第一次进行的全面整理,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精良、可信的读本。《南柯梦记》是钱南扬整理的一个校注本,也是一个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该书以郑振铎所藏明万历刻本为底本,以其他四种版本进行参校。与《汤显祖戏曲集》一书所收《南柯梦记》相比,底本和校本均有所变化。在断句上,“辞义与格调并重”;注释则“以帮助读者理解书中文辞、典故含义为主,不作烦琐的考据或引证”。书后附唐传奇《南柯太守传》,以助观览[9]。 作品的整理之外,钱南扬对汤显祖及其剧作进行的探讨不多,专门文章只有《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一篇,在该文中,他对徐朔方所持的宜黄腔说提出质疑,认为汤显祖的剧作“大都合乎昆山腔规律”[10]。另外,从他所写的其他文章中,也可以得见其一些见解。比如在谈到吴江派时,他一方面认为沈璟严守格律的主张“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一方面也指出“汤显祖对他的批评都十分中肯”[11]。应该说其持论还是比较公允的。 二是对曲律的研究。钱南扬早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时,就曾对曲律下过功夫,据他回忆:“我从许守白先生学习时,常常提出曲律上的一些问题向先生请教。”(14)后又投到吴梅门下,得其真传;其本人又能唱曲,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也正是因为这些缘故,他对曲律问题十分关注,也很有研究,曾相继发表过《南曲谱研究》、《曲谱考评》、《跋〈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冯梦龙墨憨斋词谱辑佚》、《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曲律简说》等文章。曲律之学,艰涩难懂,向称绝学,涉足者很少,钱南扬知难而进,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探讨,其贡献是具有开创性的。 钱南扬对曲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曲谱这一方面,上述文章多偏重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如《曲谱考评》一文对《乐府混成集》、《十三调南曲音节谱》、《南九宫谱》等32种历代曲谱进行评述;《跋〈汇纂元谱南曲九宫正始〉》一文对清初精抄本《南曲九宫正始》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冯梦龙墨憨斋词谱辑佚》一文依据沈自晋《南词新谱》一书的征引,辑录了一些《墨憨斋词谱》的佚文。《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曲律简说》等文章则偏重理论方面的概括。 对钱南扬在曲谱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有位学人曾作出这样的评价:“钱先生是近代以来最充分利用和挖掘曲谱价值的学者,他早年辑录南戏佚文,曲谱是主要取资对象之一;学术界为数不多的关于曲谱流别的文章都出自先生笔下。”[12] 除上面所介绍的两个方面外,钱南扬还参与撰写了一部很有分量的戏曲著作,即《宋元明清戏曲词语汇释》,因该书未曾公开出版,内部印本数量也很少,故知者不多,这里稍作介绍。 该书的书名有多个,笔者所见该书的封面及书脊均作《宋金元戏曲词汇释》,内文的书眉上皆作《金元戏曲方言俗语辞典》。署名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戏曲研究室编纂”。钱南扬治丧委员会《在钱南扬教授追悼大会的悼词》一文中作《宋元明清戏曲词语汇释》,吴新雷《教泽永存 学界垂名——悼念戏曲史家钱南扬教授》一文亦持此说。据参与撰写并负责印务的吴新雷先生介绍,三个书名代表了该书编著的三个阶段:起初由陈中凡发起,戏曲研究室的同仁共同编写;其后,与上海的一位学者合作;最后,由钱南扬负责,最终的书名为《宋元明清戏曲词语汇释》。在该书的编著过程中,钱南扬参与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已经刊印的部分来看,该书只是初稿,还未全部完成。全书按笔画排列,到十一画止,仅此已630页,由此不难看出该书的分量。对所收语词,首先列出义项,然后列出戏曲、小说作品作为例证。总的来看,释义、举例皆较为精当,简明、实用,对读者阅读欣赏戏曲作品很有帮助。 该书继徐嘉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朱易安的《元剧俗语方言例释》之后,拟对宋、金、元、明、清历代戏曲词汇进行系统、全面的汇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该书未能全部完成,也一直未曾公开出版,知者甚少,难以充分实现其应有的学术价值。在20世纪戏曲研究史上,类似的遗憾还有不少,它使后人在追述这段历史时,心中不由生出一丝沧桑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