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校长 杜卫 《关于艺术教育的若干问题》 杜卫倡导一种作为普通教育的艺术教育,强调“学校美育的主渠道应该是艺术教育”。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还有待深化改革,从根本上没有建立起以美育为核心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和方法。第一,学校艺术教育课程还不能充分体现美育的规律和特点。第二,没有根据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建构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第三,学校艺术课程的教学还没有根据美育的要求来实施。 学校的美育主渠道就是艺术教育。艺术是审美的集中形式,而且专门的课程。美育的基础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培养审美素养最有效的途径。 现代艺术教育不再是师徒传授的场所,一定要建立课程标准和教学规范,标准和规范的设置需要既有理念,又有深入实践的理论研究。如何把极富个性的艺术教学和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刘伟冬 《关于艺术类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 刘伟冬谈了他关于构建“双一流”的切身感受和思考。他指出,艺术“双一流”的评估标准,如果参照其他文科类专业来制定,会忽视艺术学科专业的自身规律,会出现问题,制定尊重艺术学科专业规律的评估标准很重要。 中国设置的艺术院校中,中央美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在双一流的建设方面大有作为,它们可以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方面起引领作用。但我又认为,所谓一流学科不一定完全在一流大学中,有的学校整体不能成为一流大学,但有的学科可以成为一流学科。 艺术领域的一流学科它的标准何在?这个标准一定是中国标准世界同步。在标准制定方面,一定要遵循艺术教育的主规律,遵循教育的共同规律。 人才培养,必须尊重意识教育本身呈现的规律,不能一味地要求都是博士。我始终认为在高等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中,专业硕士学位应该成为师资队伍的主打力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符合高等艺术教育根本规律。加大艺术创作成果在艺术学科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通过大家的努力,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把标准定的更加符合艺术教育。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黄昌勇 《构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的思考》 黄昌勇结合目前国内高等艺术教育的环境,指出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三组紧张关系:专业和学科,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以及传统和现代。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存在三种紧张关系:第一,专业与学科。在目前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中,我们已经逐渐地出现一种重视学科,重视科研而轻视专业教育的倾向。第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我们面临大量的艺术生进入学校,专业院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应该怎样保存延续的问题。第三,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国内高等艺术教育有很强的经验主义倾向,缺乏向现代艺术教育大学转型,教师缺乏对自己学术成果的总结或者提升转化。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需要重新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思考分类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