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法,王莉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一、主流电影,一个重要的电影学新概念 2005年以来,“主流电影”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并在电影学的重要刊物《当代电影》、《电影新作》、《电影文学》、《电影艺术》、《电影评介》、《艺术评论》中闪闪流动,2007年《当代电影》第6期推出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主流电影”栏目,共7篇文章: 万传法:《主旋律电影与主流电影》 刘藩:《主流电影壮大要依靠两类类型片的进一步发展》 黄望莉:《主流与类型——浅析中国主流电影的当下流向》 龚艳:《置换与变身——以〈云水谣〉为例谈国产主流电影类型的可能性问题》 杨柳:《当“消费与消解”成为一种语境——试论当下国产主流电影的生存环境及可能的超越》 段运冬:《中产阶级的审美想象与中国主流电影的文化生态》 王乃华:《新主流电影:缝合机制与意识言说》 2007年11月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主办了题为“全球化视野下主流电影的文化认同及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电影学界的贾磊磊、丁亚平、章柏青、钟大丰、王志敏、尹鸿、饶曙光、王一川、周星、彭吉象、李道新、赵卫防、唐榕、许婧、赵小青等专家学者,还有正在北京访问的多伦多大学凯·艾玛塔教授,出席了会议。《当代电影》2008第1期又推出“新世纪主流电影的新形态与新格局”栏目,共9篇文章: 赵防卫:《中国主流电影的文化认同与发展策略——“全球化视野下主流电影的文化认同及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贾磊磊:《重构中国主流电影的经典模式和价值体系》 胡克:《走向大众的主流电影》 丁亚平:《历史、国家认同与民族电影表现——近年主流电影的归根想象》 王一川:《主旋律电影的儒学化倾向》 宋业明访谈:《主旋律电影向主流电影迈进》 萧锋访谈:《电影产业背景下的中国主流电影》 尹力访谈:《拍出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情感》 陈国星访谈:《主流价值观与深切的个人表达》 这两组文章,从标题已经透出一些“主流电影”的含义和关联,但一一读进去,会发现:何为主流电影,怎样定义主流电影,主流电影有怎样的前世今身及未来走向,都充满了差异、歧义、争论。2009年第1期,《文艺研究》发表《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主流电影建构》)(饶曙光)一文,启示我们要从历史的宏观角度去看“主流电影”出现和生成。从《当代电影》上的文章,再扩及其他电影学杂志上的文章,再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电影史和电影学史,大致可见“主流电影”这一概念要想表达出来的东西。虽然在中国语境中,“主流电影”的自身表达显示极为复杂缠绞,但细细梳理,其内在含义和现实纠角又是大致清楚的。概而言之,第一,从电影自身看,“主流电影”表达了电影在回归文化产业后的名分要求。第二,从电影与文化的关联看,“主流电影”这一概念所占有名份高位又不仅是电影作为一个文化产业的自足体,而一定要与文化整体相关联,文化整体与电影的关系使“主流电影”在定义自身时显得复杂起来。第三,在电影与文化整体的关系历史中,艺术型的探索电影第五代和第六代都曾想作为主流电影而失败,主旋律电影曾想作为主流而没有成功,按文化产业自身规律而已显成功的电影要按照电影这一艺术自身的特性和按照电影产业的特性而要求主流电影名分,然而,在当下而今中国具体环境中,在电影与文化整体一直都有紧密关联历史和现实中,“主流电影”这一名份好像又不能仅按照电影史的通则和仅按照电影产业的通则给予在产业上成功的电影。那么,关于“主流电影”的理论论争,其实质都包含着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具有怎样的特质,才能实至名归地在中国获得主流电影这一名份。下面,就从对这三个方面的梳理,来探讨“主流电影”出现和争论的症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