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主流电影”:歧义下的中国电影学走向(4)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 张法 王莉莉 参加讨论

    
    四、怎样定义主流电影
    2005年以来,特别是从2007年-2009年的集中讨论里,问题的焦点何在,基本上呈现了出来。如果以电影的产业性作为立论的核心,就会出现刘藩所说的定义:“主流电影应当专指市场主流电影,即在产量、样式和票房上占多数的商业电影”⑦。但仔细一想,这一定义太表面,其中本就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作为电影类型的“商业电影”,一是商业电影的市场数量,而这一定义里,核心词“商业电影”之所以成为“主流电影”,完全在于其票房数量。如果其他类型的电影(如主旋律电影或探索电影)一旦在票房数量上超过了商业电影,那么商业电影还是不是主流电影呢?本来,市场上的胜利本不是完全由电影的类型来决定的。沿着与刘藩相同的路径以电影的产业性立论的思路,邵玉莲认为不能从电影产业的表现出来的票房数量这一表面看,而应从票房所反映的另一面大众的主体性看,即不把票房的数量与一定的电影类型相连,而把票房与买票人的心态相连,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她说:“商业片仅仅是一种商业投资的电影模式和类型,并不必然反映大众的主体性要求。二者有所关联,但不能完全等同。”⑧有了这一转换之后,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主流电影的基础在于大众的主体性。“主流的地位并非固定不变,谁真正把握了大众的内心情感与精神需求,谁就会成为新的主流。”票房与所反映的大众的主体性来说,前者是更易变化,后者相对稳定,因此,“票房成功并不就是‘票房’的成功,票房成功也不等于电影的‘成功’。如果忽视对大众主体性原则的尊重,票房收入就是一堆隐藏着信任危机的泡沫。”结论:“主流电影的成功在于尊重大众的主体性原则,明确大众所真正需要的一种合乎人的理性与理想的普遍性要求。”⑨这一定义虽然对刘藩的定义有所修正或补充,但尚在抽象原则上,而难以进入实际的电影评估,大众主体性要艺术地转变成一种电影类型还有很多中间环节。王乃华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对主流电影进行界定(他称为“新主流电影”,但又说自己的这个词不同于马宁说的新主流电影,观其文所讲,其实与正在讨论中的主流电影同义):主流电影“指的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又融合了商业电影的技巧,在电影格局中占据主要地位的电影形态,它是主旋律与娱乐片彼此整合的结果,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商业化电影,不仅包括小成本制作,也包含投资巨大的大片,只排除搞形式探索的纯艺术片。新主流电影不仅在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上是主流,而且在公众影响力上也要属于主导(主流)地位,即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观众亲和力。否则,则造成意识形态上的主导与影响力的边缘弱势之间的严重失衡。不占据主流地位,何来‘主流电影’之称?”⑩这时讲了主流电影,一定是观众面最大的电影,从观众面之大来讲,当然是把主旋律和娱乐性(艺术地/商业地)相加才会产生的。但既搞加法,为什么要排斥形式探索的纯艺术片呢?将之加进来不是观众面更大了吗?胡克正是这一思路。“他从探索主旋律影片商业化、期望商业电影主旋律化、艺术探索电影的务实化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主流电影发展的新趋向,认为当前中国主流电影形成的几种潮流、趋势的整合,实际上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重建积极、正面、稳定的主流电影观念这一强烈愿望的体现。”(11)胡克虽然在做与王乃华一样的加法,但已经转换了视角,不是从票房的角度,也不从大众的角度,而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流电影或主流电影应该是什么样,贾磊磊提出了基本原则:“我们应当建构一种以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为原型、以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旨、以兼容主义的电影美学理念为取向的中国主流电影,使中国传统的主旋律电影走向商业化的制片体制,同时使中国的商业电影体现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精神。我们主流的商业电影现在存在着一种颠覆梦幻的叙事模式,形成了一种与经典的叙事成规相对峙的恶无恶报、善无善报的叙事逻辑,这种价值取向不仅在心理上粉碎了观众对于电影抱有的梦幻想象,而且也在精神上摇撼了观众对于社会公正与历史正义的集体认同。用影像建构的大众对民族、国家历史的集体认同,不仅能够引导大众对中国历史的真实判断,而且能够完成国家对国民心理的现实导向。”(12)这里的构想是较为全面的,但是从理想上提出来的,这一理想原则,能够落实到现实中去吗?如果能落实的话,恐怕也要经过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饶曙光一方面与贾磊磊一样有一个大的构架,认为:“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主流电影是在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文化主潮上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由于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特定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文化主潮发生变化而更迭。”但多了面对现实的权变,他说:“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化出发和考虑,从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文化主潮的实际出发和考虑,当下中国的主流电影一方面必须‘有中国特色’,另一方面必须要适应‘电影产业化’,那就应该有两大体系: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13)他一方面呼唤主旋律电影更加走向大众形成一种主流电影类型,另一方面呼唤商业电影更加走向主流而形成另一种主流电影类型。
    对众说纷纭的主流电影的讨论作如上的梳理,可以归纳如下几点:第一,业已赢得市场的大片还不是中国当前理想的“主流电影”;第二,主旋律电影也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电影;第三,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主流电影。
    也许,我们还可以追问:为什么要讨论何为主流电影呢?包含在“主流电影”定义之争后面隐含的问题是什么呢?当一种电影被称为主流电影之后,或者当一种符合理论定义的主流电影出现之后,对中国电影的未来演进意味着什么呢?
    注释:
    ①贾磊磊:《皈依与禁忌:娱乐片的双重抉择》,《电影艺术》,1989年2月。
    ②陈昊苏:《关于娱乐片主体论及其它》,《中国电影周报》,1989-02-16和1989-2-30。
    ③文中数据来源:林国淑:《对当下国产大片的一点思考》,《当代电影》,2007年6月;史可扬:《分析国产大片的几个角度》,《唐都学刊》,2007年4月。
    ④参张暖忻:《三级跳的最后一跳》,《电影艺术》,1988年4月;陈怀恺:《浓点与淡线的交织》,《电影艺术》,1988年4月。
    ⑤参张法:《论主旋律艺术》,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1月。
    ⑥(13)饶曙光:《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主流电影建构》,《文艺研究》,2009年1月。
    ⑦刘藩:《主流电影壮大要依靠两类类型片的进一步发展》,《当代电影》,2007年6月。
    ⑧⑨邵玉莲:《国产主流电影的一个原则三个问题》,《电影艺术》,2008年2月。
    ⑩王乃华:《新主流电影:缝合机制与意识言说》,《当代电影》,2007年6月。
    (11)许婧:《全球化视野下主流电影的文化认同及产业发展学术探讨会》述评,《电影艺术》,2008年1月。
    (12)贾磊磊:《重构中国主流电影的经典模式和价值体系》,《当代电影》,2008年1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