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褶子丑 褶子丑是川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角色类别,主要扮演青年男性中行为不端的文人、商贾等,角色数量繁多,生动鲜活。有胸无点墨、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如《做文章》中的徐子元、《傲考》中的丁不识、《画梅花》中的黄天鉴、《闹钗》中的胡琏;有倚仗权势、横行霸道的衙内公子哥儿,如《审玉蟹》中的宁欣、《乔老爷奇遇》中的蓝木斯、《破铁券》中的鲁斋郎;有心狠手毒、阴险残忍的奸佞宵小之徒,如《抱尸归家》中的陈彩、《翠屏山》中的裴如海;有市井无赖、无行文人,如《九流相公》中的九流、《滚灯》中的皮金、《双无常》中的丁子卿、《钻狗洞》中的邢常;有为富不仁的富商巨贾,如《杜十娘》中的孙富、《绣绻图》中的王化成、《八百桌》中的朱财神等。褶子丑与小生的穿戴基本相同,但帽子不同,小生带角角巾,而褶子丑戴桃儿巾(帽子上有两个桃儿),显得滑稽,且鼻梁上多了一块豆腐干。因其多穿红色褶子,故又称“红褶子丑”。表演要求有小生功底,貌似儒雅风流,却言语轻佻,眼神斜视,有的则言行鄙俗,寡廉鲜耻。表演常用抖褶子、耍扇子技艺,一些角色要习用女身法,如《做文章》中的徐子元。 褶子丑也有一些专门的技巧绝活,如《皮金滚灯》中的滚灯技艺、《活捉三郎》中的椅子功和提木偶技艺等。据李文杰先生介绍,(12)其师傅三乾先生扮演《情书报·园庭拾巾》中的纨绔子弟王文,站在墙头上(椅子背上)看见年轻貌美的刘素娥,惊艳其貌,忘记了自己站立墙头,突然蜜蜂飞绕,他从墙头跌下。对这一过程的表演,傅三乾先生创造了高难度的技巧。他穿着高鞋底朝元,单脚站在椅背上旋转跌下,同时将折扇向上抛出,随着身体的转动,褶子前后幅飘然飞起,跌地时褶子竟然在地上平整伸展,抛向空中的折扇也恰好翻落手中。这种单腿旋转高下,飞褶子,抛扇接扇,一气呵成的高难度表演,突出了角色爱好女色、轻佻粗俗的性格,也显示出表演者腿功、褶子功和耍扇子的扎实功底,非一般人所能及。又如早期三庆会名丑之一的任子辉在《活捉三郎》中创造了独门绝活——踢蜡台。据传,他在表演中有一个踢蜡台的动作,可以将蜡台置放脚尖,一上一下连踢数次,以此增加剧情的神秘感和表演的可视性。可惜这些技巧今已失传。 不论是褶子丑,还是其他类别的丑行,在演出实践中,其表演并不是非此即彼。因为角色身份的多重性,在穿戴、化妆和表演等方面,彼此之间常常相互交叉、融合。例如,《活捉三郎》中的张文远就是一个介于褶子丑和方巾丑之间的角色。其身份为衙门书吏,故头戴矮方巾,后有两根飘带,但从年龄上看,又应属于小生。因此,川剧在处理这个角色时,采用了二者结合的方式,表演以褶子丑的身段功法为基础,大量运用小生的褶子功,以显示其风流、飘逸的一面。而当他得知阎惜娇鬼魂前来相邀,共赴阴曹地府重续姻缘时,不免大惊失色、魂飞魄散,这种状态又是以丑角的眉眼、身段和指爪来表演,刻画出了一个外表风流潇洒,内心怯弱卑微的角色形象。故而,川剧界一般以褶子丑应工张文远这个角色。 (五)方巾丑 方巾丑即以丑行应工来扮演头戴方巾的谋士、书吏、刀笔、方士、医生、私塾先生之类的人物。如《群英会》中的蒋干、《玉支玑》中的师爷、《乔老爷奇遇》中的蓝心会、《大闹淮安府》中的小神仙张勇以及《万先生算命》中的万先生等。方巾丑所扮演的角色年龄跨度较大,既有青年,也有中老年,其表演身段步法多佝腰,迈方步,并不像小生那样飘逸、轻快。从外形特征和手中道具来看,通常是一手摇扇,一手执书,挤眉弄眼,略带几分酸气或奸相,涂白鼻梁,挂“丑三”口条,身穿褶子,腰系丝绦,头戴书吏巾,故称方巾丑。在封建社会,重臣权宦之家常豢养一些谋士、幕宾或有一技之长的能人,称为门人,为之出谋划策。这些人擅长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吹牛拍马,且诡计多端。这类角色在川剧中通常由丑角扮演,称为方巾丑,在川剧中数量也不少。 川剧传统喜剧《玉支玑》讲述了一个害人不成反害己的故事。貌美才高的管青梅小姐被其父选配书生长孙肖,以玉支玑为聘礼。宦门子弟卜成仁欲骗娶管小姐,四等生员强之良为其出谋划策,定下种种害人伎俩。殊料管青梅才学、胆识出众,将计就计,最终使卜成仁“赔了夫人又折兵”,将妹妹卜红鸾嫁与管青梅之弟。强之良害人不成,惹下大祸,自叹“从来才人无好死,一条绳索把命逼”,最终被迫自缢。剧中,卜成仁由褶子丑扮演,强之良由方巾丑扮演。他解下腰间的丝绦,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右手拉着丝绦作上吊状,下台。戏中的强之良真的上吊死了,但其表演却是如此虚假。戏每演至此,观众无不为强之良这种特殊的上吊方式逗得开怀大笑。 方巾丑与褶子丑都穿褶子,所以也有一种观点将方巾丑归入褶子丑一类。而方巾丑与褶子丑的不同之处在于:头戴方巾的角色有相当一部分已不是年轻小生,虽然穿褶子,却要戴胡须,即便不戴胡须,却也年事已高。如《菱角配》中忙于说媒牵线的崔尔成、《芙奴传》中热心助人的乞丐贾瞎子、《请医》中的庸医温德栋、《情书报》中的包老爷、《杀子报》中的教书先生等,从穿戴装扮到身段功法,都不同于风流潇洒、飘逸俊雅的年轻小生,故二者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一般来说,川剧中即便是由方巾丑扮演的穿褶子的角色,也常将褶子的右襟拉起扎入腰间丝绦中,以穿戴不端正来表现其不良品性。当然,方巾丑扮演的并不全是坏人,也有一些乐于助人、足智多谋、机智风趣的角色形象,如《菱角配》中的崔尔成、《芙奴传》中的贾瞎子,还有一些不愿多事,但求自保的角色形象,如《大闹淮安府》中的小神仙张勇、《请医杀院》中的医生安道全、《收罗道德》中的罗道德等。在以方巾丑为主角的川剧折子戏或大幕戏中,有方巾丑扮演的重要角色约20个,是川剧中一种不可替代的角色类型。如果缺少了方巾丑,诸如郎中、算命先生、师爷一类的角色,将难以表现。 (六)襟襟丑 襟襟丑是以服装来分类的一种丑角类别。在四川方言中,常用“穿襟襟、挂绺绺”来形容一个人的衣服破旧陋烂。所谓襟襟丑,就是丑行中穿“富贵衣”的一种角色类型。他们多扮演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破落子弟、乞丐、盗贼、贩夫走卒等,典型形象有《归正楼》中好逸恶劳的败家子邱元瑞、《十五贯》中的窃贼娄阿鼠、《花子骂相》中幽默机变、快嘴利舌、仗义执言的叫花子孙小二以及《林丁犯夜》中诚实善良、见义勇为的挑夫林丁等。襟襟丑扮演的角色数量众多,难以准确计数,他们有的忠厚老实、热情善良、富于正义感;有的好逸恶劳、不务正业、为人所不齿;有的虽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甚至是生理缺陷,但却仗义执言、扶危济困,常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特殊的方式主持公道和伸张正义。由于扮演角色众多,襟襟丑的表演无一定程式,以轻松自然的生活化表演为特色,由角色的社会地位、生活习惯决定其讲唱动作。襟襟丑多扮演吃不饱、穿不暖的叫花子,走路无精打采,似乎一阵风就能将其吹倒。据李笑非先生介绍,在《黄沙渡》中,病饿交加的万安体弱无力,被一阵风吹得旋转起来,人仿佛风中飘荡的一片树叶。要演好这一状态,演员需练习轻功,将气提至上半身,这样下半身就轻,旋转起来脚下才会有飘动的感觉。 襟襟丑虽然扮演的多是社会底层人物,但并非全是鄙俗、粗野之人。川剧的襟襟丑还会扮演一些饱读诗书,却时运不济的落魄文人,如《花子骂相》中的孙小二、《告贫》中的邱旺等。他们虽然沦为乞丐,衣衫褴褛,却满腹经纶,敢于仗义执言,论起理来常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是川剧中独有的人物形象。也有一些以演唱为特色的剧目,如《会缘济贫》中的何友声与何友名以及《绣襦记·教歌》中的张三和李四,皆为靠乞讨为生的乞丐。前者是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兄弟,后者是以卖唱莲花落为生的乞丐。他们的乞讨方式各不相同,自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目连戏”中,傅相广结善缘,在会缘桥设棚济贫,尤其对老者、妇孺和残疾人给予施舍。荡尽家产的何友声、何友名兄弟也闻声前来乞讨,二人虽沦为乞丐,浪荡本性却难移,此折戏中保留了吃特长面条的表演技艺。何友声将一碗特长面条两口吞下,何友名则以面条表演“苏秦背剑”和“黄龙缠腰”。在讨得白银、白米及新衣后,二人毫不珍惜,终被傅相家人呵斥赶逐。《绣襦记·教歌》中的张三和李四心地善良,他们在雪地中救起昏迷的郑元和,将其抬回破庙安身。在他们的照料下,郑元和的身体逐渐恢复。张三、李四本想待郑元和病愈便送其归家,不料郑却表示无家可归,要求留下来一同生活。本来就是靠乞讨为生的张三、李四顿时感到为难,“两人要来三人吃”,生活压力太大,便提出向郑传授谋生的本事——唱莲花落。于是,师傅教,弟子学,三人连唱带跳,打起了莲花落。在川剧传统折子戏以及小戏中,类似这样以传承某一种民间表演技艺为特色的剧目大多保留在丑角的剧目中,其中以襟襟丑和烟子丑担纲的剧目数量尤多。襟襟丑扮演的虽然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但在川剧中却是一个成熟的行当类别,已经形成了一些以襟襟丑应工的大幕戏,如《林丁犯夜》、《归正楼》、《二里坳》等,襟襟丑在剧中都担任主要角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