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戏曲”、“传统戏曲”在本文中指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包括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文化。参见张庚:《中国戏曲》,《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第1页。 ②(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74《张定》,中华书局,1961年,第465页。《张定》篇末云:“乾符中,父母犹在。”乾符(874~888),唐僖宗年号。 ③(宋)王安石著,李壁笺注,高克勤点校:《王荆文公诗笺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057页。 ④(宋)释惠洪著,黄进德批注:《冷斋夜话》卷3,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53页。 ⑤(宋)杨时:《龟山集》卷10,见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四集》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 ⑥(元)黄溍著,王颋点校:《黄溍集》卷2《题李坦之诗卷》,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55页。 ⑦(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卷3,见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十集》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 ⑧(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44《乐考十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269页。 ⑨(明)李东阳:《怀麓堂集》巻6《题邵翁碁墅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50页。 ⑩(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59,中华书局,1965年,第533页。 (11)(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31,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758页。 (12)(明)程敏政:《篁墩文集》卷21《送内兄林文秀之官淮阴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67页。 (13)(元)陶宗仪:《辍耕录·杂剧曲名》,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唐宋元编,黄山书社,2006年,第450页。 (14)李昌集:《中国古代曲学史》第1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80页。 (15)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唐宋元编,黄山书社,2006年,第469页。 (16)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唐宋元编,黄山书社,2006年,第217页。 (17)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1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552页。 (18)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2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413页。 (19)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3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423页。 (20)“散曲”这一称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的《诚斋乐府》。在现存曲学文献中,明人常以散曲与杂剧、传奇对举。比如王世贞的《曲藻》云:“周宪王者,定王子也。好临摹古书帖,晓音律。所作杂剧凡三十余种,散曲百余,虽才情未至,而音调颇谐,至今中原弦索多用之。”(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1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519页)明人吕天成《曲品》以传奇与散曲对举:“不作传奇,而作散曲者。”(吕天成撰,吴书荫校注:《曲品校注》卷上,中华书局,1990年,第128页)明人王骥德《曲律》,谈及作家作品时,亦把剧作与散曲分述,如云:“史叔考撰《合纱》、《樱桃》……又散曲曰《齿雪余香》,凡十二种”(王骥德:《曲律》卷4《杂论第三十九下》,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2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127页。) (21)(明)叶盛撰:《水东日记》卷21《小说戏文》,中华书局,1980年,第214页。 (22)(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史九》,中华书局,1959年,第110页。 (23)(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41《庄岳委谈》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423页。 (24)(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41《庄岳委谈》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424页。 (25)(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41《庄岳委谈》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424~425页。 (26)(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41《庄岳委谈》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425页。 (27)(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41《庄岳委谈》下,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426~427页。 (28)(宋)陈旸《乐书》卷186《剧戏》云:“圣朝戏乐鼓吹部,杂剧贠四十二。云韶部,杂剧贠二十四。钧容直,杂剧贠四十。亦一时之制也。”(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九集》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69年)以“剧戏”来指称宋时的杂剧。 (29)(明)王骥德:《曲律》卷3《论剧戏第三十》,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2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96页。 (30)(明)王骥德:《曲律》卷3《论插科第》,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2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100页。 (31)(明)王骥德:《曲律》卷3《杂论第三十九上》,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2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114页。 (32)(明)王骥德:《曲律》卷3《杂论第三十九上》,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2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114页。 (33)(明)王骥德:《曲律》卷3《杂论第三十九上》,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明代编第2集,黄山书社,2009年,第109~110页。 (34)“戏曲”一词,在古代曲学论述中有时被用来指“戏中之曲”,比如“《三籁》分天、地、人三册,时曲、戏曲,尽属撷精掇华”。(李玉:《南音三籁序》,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1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107页)有时指“并曲与白而歌舞登场”的传统戏曲,如南戏:“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刘埙:《词人吴用章传》,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册10,卷349,江苏古籍出版,1999年,第401页) (35)(清)黄周星:《人天乐自序》,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1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226~227页。 (36)(清)焦循:《剧说》卷4,见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3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421页。 (37)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4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480页。 (38)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4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500页。 (39)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4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485页。 (40)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4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483页。 (41)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4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731页。 (42)余为民、孙蓉蓉主编:《历代曲话汇编——新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清代编第4集,黄山书社,2008年,第54页。 (43)王国维撰,马美信疏证:《宋元戏曲史疏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7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