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经历及地位 陈得林,清代著名京剧旦角演员,名鋆璋,字麓畊,号漱云。“同治元年阴历六月初五(1862年10月27日)生于北京,中华民国十九年阴历六出初二(1930年7月27日)日病故。清末民初极负盛名,曾被誉为‘青衣泰斗’。”(14)12岁时入“金福科班”学习昆曲,曾用艺名“陈金翠”。班社解散后,又转入“四箴堂”(“三庆班”的前称)坐科,习青衣、刀马旦,昆曲、京剧俱得真传。19岁出科时,已在梨园小有名气。人“三庆班”后,因昆曲日衰,乱弹逐起,遂拜师田宝琳专习京剧青衣,改艺名为“陈德霖”。学艺期间,陈得林就乐于研究戏曲唱腔,除跟随师傅认真习艺外,还主动向其他知名艺人、京剧名票虚心请教,博采众家之长,唱法技艺上突飞猛进,光绪九年已成梨园名角。光绪十三年,“三庆班”解散,陈得林自组“承平班”,后改名“福寿班”。光绪十六年入选“昇平署”担任“民籍教习”(15)。光绪十八年,参与三庆班的重建。二十二年,重组福寿班。二十五年,38岁的陈得林因用嗓过多,致使中年突然坏嗓,除宫中承应戏外,便淡出梨园。经十余年苦练后,50多岁的陈得林不仅找回了失去的嗓音,音色亦更为清脆、甜美,梨园声望与先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民国十年以后,陈得林的商业演出日益减少,以演出配角戏、义务戏(16)居多,同时还出席一些堂会戏演出。1930年,陈得林在天津春和大戏院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场助演戏《红鬃烈马》后,因劳累过度,患病卧床,并于本年辞世。 陈得林唱腔清脆、优美,唱功深厚,可谓是昆、乱不挡。在宫中担任民籍教习期间,其所唱剧目除不少脍炙人口的乱弹经典佳作外,昆曲中亦不乏诸多优秀作品,《昭君》、《游园惊梦》、《断桥》等剧目均深得慈禧的喜爱。陈得林从艺60年间,不仅在剧坛名声显赫,在戏曲教学方面亦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王瑶卿、梅兰芳、王蕙芳、姚玉芙等后起京剧名角,都曾得到陈得林的亲身教诲,其为京剧旦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二、宫中承职综述 (一)承差情况 陈得林宫中承差记录,目前见于周明泰《清昇平署存档事例漫抄》、王芷章《中国京剧编年史(下)京剧名艺人传略》中,如前所述,二者均以昇平署档案为基础文本的拓展性研究成果,笔者按时间先后顺序做以提炼、整理。 陈得林入选昇平署的时间与谭鑫培同日,即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昇平署所藏当日恩赏日记档中载: 五月二十五日 堂上交进民籍教习:生 谭鑫培 年四十二岁,老旦孙秀华年四十岁,小旦陈得林 年二十九岁;丑罗寿山年三十岁(17)。 同年六月初一日,陈得林便以《昭君》一剧,在“纯一斋”正式开始了自己30余年的教习生涯。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九年间,陈得林先后在宫中“纯一斋”、“颐年殿”、“漱芳斋”、“颐乐殿”等处献艺。(18) 从上述“昇平署档案”摘录统计后可得出,光绪十六年至光绪二十九年的14年时间,陈得林共演出戏目56出。而从各年演出剧目数量的对比来看,除光绪二十八年有明显增加外,其余年间基本持平(19)。此从另一侧面显现出陈得林在宫中演戏活动的一大特点:不温不火,稳中求存。 另在陈志明《陈德霖艺术活动年谱》(20)中亦散见有陈得林“宫中承差情况”,部分记载在演出年限、剧目数目、名称或合作演员方面与王芷章上述记载有别,且均未说明演出具体日期和地点,笔者相较二者,摘有出入者如下: 1893年(光绪十九年)32岁 德霖在宫内承应剧目:分别与王楞仙、王阿巧、吴巧福合演《絮阁》、《乔醋》、《小宴》、《风筝误》、《断桥》等戏(21)。 此年所载演出剧目比王芷章所记多两出,《风筝误》和《断桥》。合作演员,亦多载吴巧福一人。笔者随即查阅王芷章《清代伶官传》,书中并未记录该人,吴巧福是否同为“民籍教习”,还是“临时入宫承应”,待考。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35岁 年初,德霖所组之承庆班在宫中演出4次,每次的赏银15至20两。 四月,又在宫中演《天雷报》、《得意缘》、《回营打围》、《百草山》、《四进士》等戏。 八月,与王楞仙合演《琴挑》(22)。 此则记载中所谓“年初”按常理推断,很可能与王芷章所记“二月十四日”同为一日,但演出次数较之多出2次,未论及剧目名称。四月演出活动,王芷章并未提及。“八月,与王楞仙合演《琴挑》”,王芷章的记录为“八月十五日颐年殿《琴挑》”,月份和剧目均吻合。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36岁 德霖与许荫棠、孙怡云分别合演《法门寺》、《五花洞》、《二进宫》(23)。 所载剧目比王芷章所记多一出“《法门寺》”,合作演员多记许荫棠、孙怡云2人。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7岁 在宫中德霖分别与孙菊仙、王楞仙、孙怡云、罗寿山等合演《御碑亭》、《孝感天》、《探母》和《探亲》(24)。 演出剧目比王芷章该年所载剧目多一出《探母》。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39岁 在宫中承应剧目:分别与谭鑫培、孙怡云、李顺亭等和演《戏妻》、《孝义节》、《打金枝》、《二进宫》、《孝感天》、《宝莲灯》等(25)。 与王芷章所记剧目多《孝义节》、《打金枝》2出,少《满床笏》1出。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41岁 在清宫承应剧目:德霖除主演《昭君》、《祭江》外,分别与李顺亭、谭鑫培、王楞仙、孙怡云、熊连喜、郎德山、王阿巧等合演《宝莲灯》、《奇双会》、《孝感天》、《赶三关》、《二进宫》、《牧羊卷》、《惊梦》、《探母》、《絮阁》、《落花园》等戏(26)。 从开列戏目看,比王芷章所记多一出《絮阁》,少一出《探亲》。所记剧目《落花园》不知是否与王芷章所记《落园》为同一出,亦或笔误。 1904年(光绪三十年)43岁 十月十三日,德霖与谭鑫培、朱素云、王瑶卿等去颐和园承差演出(27)。 此年及此后陈得林所有活动王芷章均无记录,对演出档案整理止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44岁 八月,在南海承应剧目为《昭君》(28)。 1911年(宣统三年)50岁 德霖退出昇平署(29)。 由此可见,陈志明所记陈得林宫内演出(年份、月份、演出剧目、配合演员)大体与王芷章所记一致。王芷章仅缺少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及宣统三年昇平署档案记录,大概与档案散佚有关。 宫中对演戏的要求一向很高,甚至可以说是极尽苛刻。每次演出都会提前准备好“安殿本”(30),供慈禧观戏时参照,演员稍有不甚就会受到处罚,轻则罚去当月俸禄,重则即要遭受皮肉之苦,甚至引来杀身之祸(31)。光绪十九年,陈得林等人,定是在演出时触犯了慈禧太后的“眉头”,而遭到停戏的惩罚。 光绪十九年恩赏日记档载: 十月二十八日奉旨:不准传陈得林、龙长胜、于庄、杨金、福海、传双成、许福英、许福雄、王福寿、王阿巧(32)。 当然,正所谓“有罚必有赏”,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亦能体现出统治者赏罚分明,“治国持家”有道。光绪三十年,鉴于陈得林承差得力、技艺精湛,准其添加钱粮。 光绪三十年旨意档载: 十月十四日 奉旨周如奎、张长保是有武行之戏,着二人专管。是有武旦之戏,着于庄儿专管。梆子文武着候俊山专管。文旦角之戏着陈得林专管,每人加添二两钱粮米(33)。 光绪三十三年宫中赶排《雁门关》,陈得林等人又因主动为宫中献砌末而受赏。当年恩赏日记档载: 二月十六日陆华云、陈得林、王瑶卿进砌末赏银二百两(34)。 此事件前后详细经过,可见后叙的“宫中承差轶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