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影视之镜下的人类之像——人类学纪录片在影视媒介中的“视像”呈现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 李曦珍 宋燕 赵征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影视媒介从一开始就与人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催生了人类学纪录片和影视人类学。采用影像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人类学纪录片的视角、视点、视域三个方面,探讨了纪录片在影像人类学透镜下展现人之“类像”的“镜像机制”。
    关 键 词:人类学纪录片/影视人类学/人类学视角/人类学视点/人类学视域
    作者简介:李曦珍(1965-),男,甘肃通渭人,副教授,从事媒介批评研究,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宋燕,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赵征,兰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标题注释:
    基金项目: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0LZUJBWZY059)
    1966年,福柯在《事物的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中指出,“人”只不过是过去二百年的一个创造和发明,而不是人类学研究中一个永恒的对象。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人”不是人类学的一个永恒研究对象,那么人类学还会是人类学吗?
    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Anthropos”。在希腊语中,“anthros”即“人类”之意,“logos”即“研究/学问”之意,因此,人类学就是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即研究人的科学。事实上,人类学主要是从生物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人类种群进行全面研究的一个学科群。“人”不仅是人类学的一个永恒研究对象,而且是人类学纪录片和影像人类学共同聚焦的对象。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以“类”方式而存在的人,不仅有其社会性的“类本质”和“类活动”,还有其精神性的“类形象”和“类意识”,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现代人类学理所当然地变成了人类自我映照、自我透视的一面“透镜”,变成了人类社会借助现代影视视听媒介进行自我展示或自我规训的“镜像机制”。在现代人类学这面透镜下,“人”不仅是哲学层面的一个抽象概念,而且是影视人类学层面的一种具象存在,更是被人类学纪录片以“类像”方式编码和呈现的对象。
    一、影视媒介:人类自我关照的镜子
    人类对自身的探索可以上溯到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蓝田人和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等遗址的不断发现,以及石器时代工具和装饰品的陆续出土,为其提供了佐证。透过这些业已出土的“物”,“人”的自我意识才顶破覆盖其上的“动物性”而逐渐显现。石器时代的工具和装饰品,“尽管两者似乎都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但前者是将人作为超生物存在的社会生活外化和凝冻在物质生产工具上,是真正的‘物化’活动;后者则是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冻在这些所谓‘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它们只是物态化的活动”[1]。正是这些远古时期的“物化”与“物态化”的活动,开启了人类把物质存在、手段存在、意识存在和行为存在作为关照自身的一面镜子的历程。它们既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行为载体,也是早期人类对自我认识与探索的一个镜像呈现。
    事实上,在蛮荒时代,人类认识自我、关照自我的镜子只能是一些简单的物质生产器具,因而所展示出来的镜像也比较单一。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日益发展,这面镜子的材质和镜像也在不断丰富。进入电子时代,影视媒介便成了人类自我审视的又一面镜子,只不过这面镜子的功能之强大、反映内容之丰富,是此前任何镜子都无法比拟的。
    影视媒介标志着视听时代的到来,虽然它本身具有时间、空间限制等多重不利因素,但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前人类主要通过纸媒记载、传达信息的习惯,并以令人惊叹的速度走到了历史的前沿,进而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和叙事方式。与陶瓷、壁画、文字等媒介艺术手段相比,“在视觉文化的时代,影视艺术以其形象性、快捷性、大众性、声画并茂等特征在信息传播或知识教化上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21,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尽管纸媒和文字曾经在人类的思维方式上有着很深的烙印,但这一切都在不可逆地让位于影视媒介。影视语言已经成为人类基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手势语言之外的第四种“语言”。同时,影视史学、影视社会学、影视文化学等新型学科的兴起,也在说明整个人类社会在影视媒介诞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电子“镜像”时代。
    与人类早期的“物化”和“物态化”活动相似,影视媒介从其诞生就意味着它既是人类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产物,又是人类行为和精神意识的载体,同时也是人类自我认知和审视的一面镜子。而人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人类文化以及人类社会的起源、成长、变迁与进化过程”[3]3的学科,自然与影视媒介有着先天的血缘关系。因而也就有了以影视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影视人类学的诞生。
    影视人类学(Visu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理念和影视媒介的研究方法相互融合的结晶。从其英文字义看,可以理解为“可视的人类学”或者“形象化的人类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学纪录片、人类学照片以及其他视觉(visual)记录形式,如书画刻印等,也包括它们的摄制运作过程、使用情况、所产生的影响,还有诸如配套文字资料的编写和运用等等”[3]34。影视媒介在影视人类学的视野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被用以研究人类学各种用影像形式呈现出来的内容,即解读影视媒介上所承载或折射的人类学内涵。在有些学者眼里,它体现的是影视人类学最为核心的理念即对人类文化的研究,“我们拍摄任何一部影视人类学片,都是为了从某一方面去反映和揭示人类文化,这正是影视人类学的灵魂和真正意义所在,舍此就不成其为影视人类学”[3]28。
    文化的概念很宽泛,“在中国古籍中,文化指的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所施行文治和教化方式”[4]22。在西方,culture由最初的耕耘土地、栽培植物引申为“对人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培养”[4]23。作为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术语和对象的文化概念,则来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Tylor)对它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5]。而影视电子媒介恰是人类文化的承载、体现者之一。透过影视电子媒介的叙事语言,人们可以审视“自身”或“他者”的文化,进而体现出人类对自身的人文关照。在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社会,文化都是维系民族安定和社会稳定最为关键的因素,并决定着自身的意识和行为。而影视人类学反映出的人类文化层面的内容,亦是人类关照自身的一种“类像”,它为人类清楚认识和提升自身提供了“正衣冠”的镜子。而与影视人类学的其他研究对象相比,人类学纪录片则是这种“镜像”呈现的集大成者。
    人类学纪录片是“人们运用影视手段,旨在研究人类学和体现人类学研究成果而拍摄的纪录片”[2]55。人类学纪录片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该学科的科学研究,影视媒介就是人类学实现其研究目的的一种手段。影视人类学纪录片用影视化的语言阐释的是人类学的内容,故它所反映出来的镜像,恰恰是人类在研究自身时的真实纪录,是人类在自然万物之外对自我的关照。它不仅是一门具有真实性和具象性的影视纪实艺术,也是人类认知社会生活和世间万物的载体。
    总之,由影视媒介与人类学合谋缔造的人类学纪录片,其实就是人类反观自我的一种独特的镜像再现。与相片、书画等单一的表现手段相比,人类学纪录片本身就是一种“人类自省过往历史和显示进程的独特影响记录方式”[6],它“给予观众的是一种文化品质:它的主题首先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的性格和命运、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思维”[7]。在以往的许多学科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影视技术和内容表现研究纪录片的作品颇多,却鲜有人类学视野中的纪录片解读。既然影视媒介可以被当做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工具,那么人类学也可以成为影视媒介研究的一个角度。比起人类学纪录片研究,以人类学的角度分析纪录片的内容和对象更为广阔。我们将用影像化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几部国内外经典纪录片的剖析,以此来例证影视媒介对人类之“像”的镜子式的呈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