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少数民族农民的银幕想象——以21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电影为例(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四川戏剧:当代艺术观 谢晓霞 参加讨论

    三、焦虑的准现代人
    现代文明下的人物质上丰裕了,心灵的满足感却很难找回。处于现代化门口的少数民族农民是少数民族新电影在银幕的新贡献,他们也焦虑,但不同于已经进入现代化游戏规则人们的焦虑。这焦虑源于从前现代到现代身份的突然改变,在现代化门口张望的战战兢兢。
    宁才导演的《季风中的马》第一次直面草原、草原文化,草原人面对环境的沙化、生活状态城市化的困境。主角蒙古族牧民乌日根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些困境:儿子的学费、放牧的草场、主动向城市文明靠拢的妻子……乌日根就象是草原上的唐吉诃德,到处是敌人,却又没有可触摸的对手。面对妻子、朋友、乡长让他卖羊进城谋生的好心劝说,乌日根本能、坚决地拒绝,“马是马,鱼是鱼,不一样”,“我是个牧民,我只会放羊”,最后却不得不脱下蒙袍穿上西服,走在去城市也是回归家庭的路上。全球化的环境恶化、城市化导致乌日根家园的迅速萎缩,连最后属于他可以放牧的草场也被政府以保护的名义圈起来禁止放牧。没有秀丽无比的景色、永不停息的歌舞,《季风中的马》“终结了我们已往对民族影片的审美概念”⑩。画面里的蒙古草原,土地干涸,男人潦倒,女人无奈,小孩无助,一幅来世景象,完全不见我们在电影里熟悉的绿色大草原。
    如果不选择城市,乌日根不但会失去妻儿,可能连生存的基础都没有了,最后他脱下蒙袍,追随城市里的妻子,而他以命相保的白马虽然被放生了,却并没走向草原深处,哪怕只是为了满足观众对它自由生活的想象,白马沿着柏油路又回来了。牧人乌日根回不到过去的生活,如同他的精神伴侣的白马岂能回到过去?乌日根从焦虑变成妥协,白马的生存又将怎样呢?它的妥协只能是成为动物园的被观赏者或小丑一样的城市表演者。对草原保持终身热爱的作家张承志写到:“现实愈是严峻、退化愈是惨烈、对民族价值的侵犯愈是肆无忌惮,它就愈会显示出一种道德的力量和悲悯的警喻。”(11)
    乌日根的焦虑、张承志的担心不是来自现代社会内部,而是源于从前现代被迫步入现代的忧虑。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的突然间被打断让生活其间的人无所适从,进而产生抵抗心理,最终因为无法抗拒现代化的巨大冲击力妥协。乌日根的焦虑因为他执著的本土文化心态,悲剧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妻子就要灵活得多,虽然这也是一个从没走出草原初做买卖都不知道价格的淳朴女人,但她对现代化的到来从开始就是合作态度。合作来自于女人对于家庭的责任——儿子没有学费,不顾现实的丈夫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想象走进城市的女人至少没有生存之忧,而被迫走向城市的丈夫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都行尸走肉。
    从开始就妥协的还有《我们的桑噶》中的中年黄大诸,他不理解女儿放弃高薪回家教侗歌的行为,他说侗族不侗族,有钱就行。黄大诸的选择和价值观的改变是主动的,并无《季风中的马》妻子的无奈,村里多人翻盖了楼房,只有他家老样子,两个孩子没象其他家孩子一样打工挣钱。他的焦虑与民族身份无关,只是一个向往优裕生活的中年人对家庭收入的焦虑。电影结尾黄大诸和大群准备前往广东打工的年轻人一起参加粤语培训班,认真的学着:“一、二、三、四……”此时的黄大诸并不焦虑,他对未来的打工生涯想必充满美好想象。关心侗族的观众必然有焦虑了:中年人都这样了,这个民族文化怎么传承?
    从银幕上客体化、对象化纯粹的“他者”到将少数民族遭遇现代化的困境真实地在银幕上呈现,21世纪少数民族电影对我们认识少数民族有很大贡献。如果联系新世纪以来,银幕上多半为大片、都市喜剧片占领,表现一般农民的影片屈指可数,且质量乏善,少数民族新电影不但数量不少,质量也可圈可点,是对单一化银幕的有力补充。总体上,全人类都在远离农业文明,但农业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这个意义上,少数民族新电影增加了传统农业文明在今天银幕上的分量。
    ①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video/2014-0221/c_126169735.htm(新华网)人社部:2013年农民工月均收入2609元。
    ②李道新:《新民族电影——内向的族群记忆与开放的文化自觉》,《当代电影》,2010年第9期。
    ③饶曙光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第373页。
    ④⑤[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71页,第25页。
    ⑥郝大铮:《胡炳榴、滕文骥创作心理分析》,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编:《新时期电影10年》,第210页。
    ⑦谢晓霞:《抒情“手艺人”的影像生存——重读贾樟柯电影〈小武〉》,《电影文学》,2007年第22期。
    ⑧饶曙光等:《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年版,第131页。
    ⑨借用杜磊对《青春祭》的评论[美]张英进:《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重构及跨国想象》,胡静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94页。
    ⑩冉平:《我看〈季风中的马〉》,http://www.chinawriter.com.cn/56/2008/0820/6841.html。
    (11)张承志:《〈季风中的马〉影评》,http://www.zgyspp.com/Article/y5/y54/200711/9504_2.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