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影视学 >

以影视史学为观照谈电影如何表述历史(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袁宏琳 参加讨论

    二、电影表述历史的艺术手段
    不管是纪录、演绎还是消费,电影都是由最基本的镜头组成的。这就涉及到了电影的表现手段。上述我们曾提到过的三类影片书写历史的特点,是从电影的内容来讲的,而从电影的形式,即其表现手段来看,三类影片都必须遵循电影作为电影的基本规律。以书写历史作为类比,文字需要使用标点符号来断句、表达感情,需要使用不同程度的词汇来表达相应的意思。电影亦是如此。长镜头、慢镜头、跟拍、俯拍、仰拍、全景、中景、近景、渐隐、渐显等等,都是电影中常见的手段。不同的手段具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再者,剪辑手法也是电影表意的关键,甚至可以看出影片是否刻意隐瞒了一些事实,或者在刻意彰显某种意图。通过剪辑,我们也可以洞察出蛛丝马迹。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呈现在画面上的一切细节都是有意义的。光、服装、布景、色彩等等,看似不经意、正常的设置都渗透着影片创作者的主观意图。《末代皇帝》就出色的运用了色彩和光线的变化来体现溥仪一生的各个阶段。影片的摄影师是维托里奥·斯托拉罗,用光线进行叙事是其摄影艺术的基本理念。谈到《末代皇帝》的光线整体构思时他说:“中国的皇帝生活在特定的界限——城墙之内,总处在屋顶、阳伞的阴影下,所以我们为影片确立了一种半阴影的基调。而光,则体现出一种自由精神。光,对于总被包围在阴影里的小皇帝溥仪,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要,而且意味着自由、解放。随着小皇帝的成长,对社会的不断认识,他不断超越外界对他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光线处理上慢慢加入了自然光的成分。”[3]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中的溥仪在紫禁城时从未有过自然光的直射,一直生活在阴影中。登基的那天,溥仪太小,从高高的窗户中透射下来的光线根本照不到他的身上,在太和殿里他满心欢喜的迎着门口的光亮跑去,却仍被一大块金布的阴影所淹没。庄士顿的到来才给他一些阳光,母亲去世,溥仪未能出城去为母亲行孝,他才爬到了屋顶,难得的沐浴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而当其在伪满洲国再次当上皇帝,他又回到了阴影下,失去了自由。不用言语太多,画面的直接效果就给了观众直观的感受,甚至不自知。这种效果是任何文字的堆砌都无法达到的。
    电影能用特有的方法来实现精简又涵义丰富的表意目的。《辛德勒的名单》片头,11个镜头就干净利落的表明影片主人公辛德勒的出场亮相:倒酒、选配西装、选袖扣、扣上衬衣袖口、打领带、穿西服、叠好方巾、从抽屉里取钱、别上纳粹徽章、走进舞厅。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这是个有钱的男人,着装讲究,注重生活品质。同时他也是个神秘的男人,10个特写镜头交代的都只是局部信息,更惹得观众想一睹真容,此后一个跟镜头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神秘,摄影机最后才摇过一百八十度定格在他的脸上。这一段镜头,导演欲说还休,将观众的好奇心撩至最高点才让人看清他到底是谁。
    镜头的不同角度也能达到不同的视觉表意效果。在《十月围城》里,多次出现俯拍,片头杨衢云被暗杀,中枪倒毙,摄影机由一个俯拍的近景慢慢升起,升至了全景的俯拍,似乎在诉说着对死者的怜爱和抚摸,同时不失怀有一腔悲情。片尾,李玉堂抱着已经死去的儿子重光痛哭,镜头从一定角度的俯拍升至垂直的大俯拍,斑驳的石板上躺着四个黑衣人显得尤为渺小,一种宿命感也随着摄影机在屏幕上升起。
    作为一部纳粹电影,《意志的胜利》记录了1934年在纽伦堡召开的帝国代表大会的相关情况。由于其纳粹背景,这部影片自公映起就备受争议,导演里芬斯塔尔也饱受公众责难。但影片在艺术上的成功是无可指责的。希特勒为影片的拍摄投下了巨资,为的就是把纳粹变成银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32岁的女导演做到了这一点。她在这部纪录片中的技法,被无数后来人反复模仿。影片饱含强大的力量、秩序和美,据说一些电影学院的教授们甚至不敢把影片在课堂上全部放完。的确,电影中的画面都是在最美的光线、最佳的角度下拍摄完成的,在这样的画面演绎下,纳粹变成了一种令人陶醉的视觉幻想与享受。每一个镜头的构图都有明显的角色轻重之分,用仰拍及特写镜头来表现希特勒本人以及纳粹高级领导人,而普通军人或老百姓则多为俯拍和全景处理。纳粹举行的多种政治活动,导演都将其处理成如同宗教仪式般的神圣,摄影机从空中、地面等多个角度,用充满韵律的节奏优雅流畅的制造了气势磅礴的影像。影片开始,镜头便穿越了空中的层层白云逐渐降至地面,突显了希特勒权力的至高无上,其意识形态意图昭然若揭。可以说,这是一部完全以影像语言取胜的影片,《意志的胜利》完美的证明了电影手段在表达政治意图、意识形态宣传方面无可比拟的能力。
    与之相反,纪录片《圆明园》更似一部声配画的电影。由于圆明园只剩下了残缺不堪的遗址,所以电影只能用一些外围的物体来“复原”,带给观众直观的印象。影片主要以宫廷画家郎世宁的视角,大量的照片、绘画、文人的记载成为影片的主要画面,而在涉及皇帝与郎世宁之间的交往、皇室在圆明园的生活景象等都由真人扮演,进行情景再现。此外,影片还大量使用了电脑仿真动画技术,依照相关图文资料,重现了一个瑰丽辉煌的圆明园,再现大清帝王家族的神秘生活。这些历史场景再现的真实程度是其他文字手段无法望其项背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