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歌德的《浮士德》是一部以多种诗体写成的戏剧,作品剧中套剧,囊括了到歌德时代为止德国乃至欧洲所有重要的戏剧类型。戏剧形式本身隐含意义取向,与内容相互映照...
IP可谓是时下一个热得发烫的概念。在很多人看来,大IP似乎成为了影视剧改编成功最为重要的保障,而事实似乎也在佐证着这一点:热门仙侠剧《古剑奇谭》是同名游戏改编,而《杉杉...
【内容提要】本文对早期香港电影史的一些议题如:何谓最早的香港电影,对《偷烧鸭》和《庄子试妻》的制作年份、背景提出质疑,并提供新的资料和线索。不是要翻案,而是通过怀...
内容提要:契诃夫是其剧作在当代舞台上被演出得最频繁的作家之一。20世纪60—70年代以留比莫夫、艾弗洛斯、叶甫列莫夫为代表的一批俄罗斯导演,继承和发展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
手艺是中国人在长达数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的创造。自人类诞生以来,人们从自然界获取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为生活之需,同时还创造性地利用自制的工具对自然物质进行加工改...
《戏剧艺术》2016年第3期发表赵炳翔文章《民国年间上海京剧唱片概论》。文章从民国年间的京剧唱片的录制、生产、销售、影响等情况,对民国年间上海京剧唱片的状况作一概述。指...
【内容提要】以亲历者的身份,揭示了西部电影现象背后许多珍贵史料,并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梳理、分类和理论阐述;总结了西部电影样式的流派特征、发展规律、内在质地、...
【作者简介】张法,王莉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一、主流电影,一个重要的电影学新概念 2005年以来,“主流电影”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并在电影学的重要刊物《当代电影》、《电...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1期发表彭吉象文章《时代呼唤“比较艺术学”学科的诞生——中西对话中的艺术理论研究》。该文从当前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呼吁在艺术学理论下...
《民族艺术》2017年第1期发表潘天波文章《工匠文化的周边及其核心展开:一种分析框架》。文章指出,工匠文化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手作知识体系,它的周边聚集诸多数量的行业...
《音乐研究》2016年第6期发表居其宏文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乐坛的莺声初啼》。文章指出,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呼啸而至。在音乐艺...
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学者率先开始针对华南区域社会历史展开较为系统深入的考察研究。因此,受历史人类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
【内容提要】后殖民主义理论是针对新时期存在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实践,在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摆脱“边缘化”,获得自己的独立话语权成为一...
【内容提要】德勒兹是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本文主要围绕德勒兹的《电影1—运动影像》第一章“关于运动的诸命题——柏格森注解”,集中谈论德勒兹理论思路,并从与柏格森理论的...
《民族艺术研究》2017年第1期发表和云峰文章《中国当下音乐现状与问题评析》。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音乐总体发展迅速、形势喜人,局部略显迟滞、波澜不惊:音乐创作中西杂糅...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古代文明在现代社会愈发展现出魅力和价值,以影像的方式再现历史成为一种潮流,同时也引起广泛关注且深受好评,如电视纪录片《河西走廊》《祖脉天水》等...
内容提要:喜剧精神是人对于存在所作的喜剧思维,并在其创造或接受的喜剧形态中表现出来的意识。只有从主、客体两方面进行研究,才能比较具体地认识喜剧精神。喜剧思维的七个...
【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末,先锋作家以其前卫的语言实践、形式探索和文本试验对整个文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进入90年代,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和以影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发表邓佑玲文章《关于舞蹈艺术评论问题的思考》。文章从创作者、表演者、评论者与受众四者的闭环关系引入展开,通过分析人类历史的构成、构成...
一本能够“开显”民间艺术之美的书,就是一把打开民间艺术之美的“密匙”。所谓“密匙”,原本也许是一种“我们本该拥有的能力”,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把它丢失了。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