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书坛不可谓不繁荣,不可谓不热闹,但是繁华过后,始终没有广为流传的佳作。今天的书坛为什么出不了《兰亭序》《祭侄稿》那样的精品?究其原因就是热气腾腾的书法虽...
从博物馆和纪录片里,我们得到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向来是沉重而压抑的,宛如一场梦魇。但在《南京!南京!》中,这惨绝人寰的历史一幕却第一次带给我们一种视觉的美感。...
【核心提示】音乐史学的研究应该“关注音乐的活体遗存与积淀,进而与历史大传统接通”。这种认知恰如布洛赫所言:“通过过去理解现在,通过现在理解过去。”“礼乐—俗乐”两...
中西方艺术在风格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中西方艺术的发展历史却有着相似的脉络,即都遵循一条从模仿自然到表现自我的发展线索。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西方艺术家地位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致辞中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总书记的讲话从新的高度强调了世界对中国的期待,...
【内容提要】近期美国女性剧以一种绚丽的影像话语包装激进的女性主义话语,在文本内容上,它主要在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粉碎女性神话与身体政治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了一个彰显...
内容提要:《图画日报》作为戏剧传播的典型个案,较早反映了近代上海戏剧通过报刊这一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种种特征,既有对戏剧文本和戏剧表演的本体传播,也有对戏剧相关信息...
传统美学研究与经典人类学研究有着各自清晰的学科范畴,20世纪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日益普遍,对于旧有的问题,学科间互渗不仅催生了许多新的学科意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
2016年奥斯卡金像奖把最佳影片再一次授予了由墨西哥人冈萨雷斯·伊纳里图导演的现实主义影片《聚焦》,这不由得使人再次聚焦奥斯卡奖和好莱坞电影创作之间的主要关系。这或许可...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致辞。 本网记者 胡子轩/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 胡子轩)6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成立仪式在清...
内容提要:在当下,生存仍然是传统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神性、俗性是传统戏剧的两面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贯穿于传统戏剧的整个发展历史,从起源的因俗入神、神俗...
在民间工艺美术界,对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个案研究和民间工艺美术理论的探讨、梳理,已经引起关注。如冯骥才的《民间灵气》一书,记录了作者在癸未、甲申两年中的民艺田野考察档...
内容提要:近至世界史中古时期才成熟的中国戏剧(戏曲),无可避免地受到域外一些戏剧艺术因素的影响。诸多学者已经注意到印度古典戏剧(梵剧)对中国戏剧发展过程的影响问题。梵剧...
著名当代农村电影导演吴天明先生永远离开我们了。今天,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依托他的艺术信仰和创作实践,弘扬当代农村电影的文化传统,检视并促进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
【内容提要】受极简主义美学观念和禅宗简素风格影响,北野武在电影拍摄中自觉形成了节制的创作手法。叙事架构大胆省略,情感表达藏而不露,视听风格纯粹极致,北野武对节制手...
一个正常的人既比他所相信的道德更不道德,也比他所知道的道德更加的道德。 ——弗洛伊德 一、“平庸之恶”以后 2009年有部奥斯卡最佳候选影片《朗读者》,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兴趣...
内容提要:中国有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如何认识中国古典戏剧的悲剧精神?一直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拟以社会危机迭起的明清易代之际为历...
在古代中国,谏诤制度作为政治制度的一种辅助制度而存在,对于国家治理和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谏诤制度所处的实际环境,使得优伶谏言也有其生长的“土壤”,它的特殊性使...
当我们聚焦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欧洲这片土地上,文艺复兴运动对整个欧洲文明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将过去以神...
2016年5月17日下午,“布上青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蓝印花布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隆重开幕。开幕式后,举办了“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民艺复兴的南通模式”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