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被艺术选择的土地。我们几经周折从青海首府西宁租车赶到这里,一路迤逦的风景延伸了我们对这里的无限遐想,一路漫长的等待和未被人工修饰的景色增加了热贡艺术的神秘感。 青海省南部的隆务河,冲刷滋养出了一片神奇的土地,藏族称之为“热贡”,热贡艺术也因此而得名,主要有唐卡、堆绣、壁画、雕塑、图案等艺术形式,发祥地集中在青海黄南州隆务河畔的吾屯、年都乎、郭麻日等地。我们寻访的就是黄南州同仁县的热贡艺术村落,同仁县是藏族聚集之地,也是热贡艺术之乡。 带我们前往吾屯村的是黄南州同仁县文化局的办事员卓玛,她向我们推荐了好几家,并愿意带领我们前往实地考察,虽然是周末,但卓玛一路上不断地接着电话,这似乎又让我们有了回到大都市的繁忙感觉,我们听着对话内容好像都与热贡艺术有关。她介绍说,现在外界了解热贡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每月都要接待好多客人。我们要考察的几家作坊位置都在同仁县城对面的村子里,唐卡制作在这个村子里比较集中,主要是家庭作坊的形式,农民们在农事之外的主要事情就是制作唐卡,这是他们的传统,村庄上很多农民都是从小学习制作唐卡的。当然,他们也是今天热贡唐卡艺术制作工艺的主要传承人。 我们考察的第一个是普华家,普华是这家农户男主人的名字,是这个家庭唐卡制作的负责人,也是这家工艺传承的主要继承者。唐卡是热贡艺术的典型代表,与刺绣家庭作坊不一样的是,唐卡家庭作坊的工艺制作主要是由家庭男主人来完成的。据卓玛介绍,热贡唐卡艺术技艺传承,传统上都是传男不传女,而且一般是传长子。普华和他的父亲是这家唐卡工作室的主要人员,不过他的父亲外出了。 有趣的是,普华师傅说,他工作开始的时间是由太阳出来的时间决定的,因为唐卡的精细制作对光线是十分挑剔的,所以必须得在白天进行,太阳升起的时候也是他一天工作的开端,除了吃饭和休息时间,他都在制作。晚上太阳落山,他也停止工作,开始休息或者整理白天做好的唐卡。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普华家的唐卡制作工作室很特别,因为光线的要求,工作室依房屋形势而建,房屋的外间就是工作室,而且工作室不止一间,朝东南方向。唐卡制作一般从早晨朝东的一间,一直转移到朝南的最后一间,这样可以一直保证最大限度地采光。 在家庭分工方面,唐卡制作家庭的工作安排是灵活的。普华是家里主要劳动力。我们看见工作室内有一副正在制作的唐卡,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七十,是中等大的唐卡作品。普华说像这样的作品,一般需要七八个月才能完成,一年的成件也不过一两幅,每幅价格大概七八万元,不过一幅作品的收入就可以满足全家一年的生活需要。因此,男人在家里也是受到尊重和特殊照顾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家务,还要承担农活,尽管普华说他也会在农忙时放下手中的制作,等农活忙得差不多时再回到画架上来。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农活和日常家务都是由他的妻子来承担。当然,这种分工也是由唐卡制作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艺术制作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构思,制作时也需要安静的氛围,不能受到打扰,中午一般会休息一会,养足精神以迎接下午的工作,有时为了保证精神高度集中,营造艺术制作的纯粹环境,师傅会在旁边点上一炷香,等烟直直上升的时候,师傅调整好心境之后继续工作。 唐卡制作对工艺熟练程度要求很高。这个村子的师傅们大多都是从小开始跟着父亲学艺,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有着很扎实的基本功。学徒一般是从做帮手开始,比如先做上色的活,因为上色对工艺的要求比较低,自小耳濡目染,学得也八九不离十。普华指着在一旁玩耍的两个孩子说,“他们就在我的工作室里学习,做完功课后会帮着拿东西,只是年龄很小,现在不能跟着上色,只做一些简单的活,因为天天接触的原因吧,至少他们对这一工作程序是非常了解的。”不过,造型就难一些,在短时间内很难学会,学不会造型,就不算学会了唐卡制作。有的人学不到一半就走了,这也是考验学徒的重要一关,一般要四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唐卡制作艺人,技艺熟练程度也与学徒的努力和悟性相关。 在热贡,艺术是大自然的灵性选择。唐卡制作是一件需要耐心和精心的事情,如果没有耐性和对唐卡的热爱,是不可能掌握熟练技艺的。不过,唐卡家庭作坊具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目前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家庭作坊的业务项目来源基本上可以正常发展,但是这种局面还有待改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