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舞蹈学 >

中国古典舞形式研究发轫(4)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民族艺术研究》 田湉 参加讨论

    (三)中国古典舞形式的外部规律
    第三个方面从形式的外部规律入手,对中国古典舞蹈历史演进中的形态及其文化根由进行总结。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析巫术化的舞蹈(原始三代为盛)、仪礼化的舞蹈(西周为盛)、审美娱乐化的舞蹈(两汉以来为盛),以强调中国古典舞文化传承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特色技术(盘鼓、袖技、伞扇)的分析,以全面展示中国古典舞蹈的形态特征。对它的总结是依据历史上存在的古典舞形态,同时这些形态在今天古典舞形式中也有所体现。如“汉唐舞”中的踏“盘”、踏“鼓”,属于汉代独有的;而“筒袖”来自宫廷女乐,也以汉代为盛;“蝶袖”特技训练,主要是贵族士大夫或是宫廷贵族女性。“身韵古典舞”中的“水袖”训练,来自明清京昆戏曲;“梨园舞蹈”中的“伞科”“扇科”来自宋元以降的梨园戏中的旦行等,都是作为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形式特点。
    (四)中国古典舞完整的形式世界——“象”
    最后一个方面是意蕴层的探讨。完整的形式世界就是“象”。王夫之云:“形则必成象矣,象者象其形矣……视之则形也,察之则象也。”但凡有“形”,必然产生“象”;而“象”,又是象其“形”的结果。看到的是“形”,深入内部品味到的是“象”。
    袁禾老师在其《中国舞蹈意象论》中曾这样论述舞蹈之“象”:舞蹈是一种“实象”与“虚象”的结合体。舞蹈动作作为动态造型时,是“实”,但作为意象符号时是“虚”。舞蹈这种“实”与“虚”共存的特点,使舞蹈必然有其“象内之意”和“象外之意”。所以,“象”的虚实,是相对而言的,正如一个舞蹈动作的阴阳关系一样,并非“仰”为阳,“俯”为阴,阴阳同时存在于整一的动作之中,有阳必有阴;“象”的虚实也如此。中国古典舞的“象”强调阴阳、虚实的共存、互生与调和,这也是中国人体文化的体动规律。
    “象”较之于“形”,不再只是客观对象的状貌与物象,它更多建立在情景交融之上,是王夫之的“察之则象也”,也是章学诚的“有人心营构之象”。审美意象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意向性关系中,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创造。因而,中国古典舞的“象”的生成,既来自创作主体生机勃勃的创作;也来自欣赏主体全神贯注的欣赏。在“营构之象”时,古典意象要求创作者更多地隐去主体本身,将主体隐蔽叙述于抽象空间中,成为人类的共有感觉。正如艾略特将个人感知同人类传统相联系那样:诗人要首先牺牲自我或放弃自己,将自己纳入更为宽阔的历史语境中,使个人成为历史的、传统的当下载体,但同时个人又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以“活的历史”而存在,去实现与传统的沟通与对话。
    “境”是中国古典舞的最高旨归,它带给人以沁人心脾的美感和哲理层面的时空氛围。用一个空间创造另外一个空间即为“意境”,是所见非所得的。它建立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象”的层面之上,更多了“象外之象”“韵外之旨”的意蕴。相对于“实中有虚”的“象”;中国古典舞的“境”是“虚中有实”的,它具有空纳万境的恬静之美、秘响旁通的勾连之美和流转有韵的充盈之美。
    中国古典舞首先应在哲学基础和历史观问题上建立其自身标准;其次才有可能探讨中国古典舞的形式世界。这个形式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是以古典意象的把握为核心,遵循“八卦”的身体构形与阴阳体动规律;外显为时间上求“静”的雅化身体;空间上求“远”线性的自由的身体;重心上求“沉”;力道上刚柔并推的、气感灌注的“活”的“形”的表达。中国古典舞的形式应当是在这样的形式基础上,通过情景交融方式呈现的审美意象。
        注释:
    ①“一体多元”的提出者是曾任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主任王伟教授,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这一理念是在汉唐古典舞与身韵古典舞针锋相对之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书记宋海芳副教授,在由王伟教授指导的硕士论文《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中,第一次正式把“一体多元”作为概念发表出来。
    ②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这种“多元”,笔者称其为中国古典舞的不同“类型”而非“流派”。其依据是皮尔士对“类型”和“类别”的区分理论:“类别”最大,其下是“类型”;“类型”之下是“殊例”。即:“中国古典舞”是舞蹈的一个大“类别”,这个“类别”之下有不同“类型”的古典舞形式,每一个“类型”之间的语言形态互不相容。“类型”往往以舞蹈作品的方式呈现在舞台,每一次呈现都是一个“殊例”,每次“殊例”的展示都允许有细微的差别,每一次作品“殊例”的展示都对这一“类型”产生影响。
    原文参考文献:
    [1]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2]陈渊明.毕加索·马蒂斯论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赵宪章,张辉,王雄.西方形式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沛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5]资华筠,王宁.舞蹈生态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6]金浩.新世纪中国古典舞十年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7]王雄.卢卡奇与形式美学[J].文学评论,1996,(2).
    [8]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9]于平.中国古典舞与雅士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10]刘成纪.形而下的不朽:汉代身体美学考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朱良志.论中国艺术论中的“圆”[J].安徽师大学报,1994,(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