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设计学 >

“腹地智慧:站在西部看中国设计”学术论坛综述(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装饰》 周志 王小茉 刘晶 参加讨论

    郝大鹏:《重回土地——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四川美院虎溪校区的建设是2004 年开始启动的。在我们建这个校园的时候,进行了很多思考和探索。因为,对自身的历史如果不加以追问,不加以思考,不加以提问,建设就是盲目的。对我们来讲,重要的不是去大刀阔斧地改变什么,而是以土地精神的延续为创作埋下伏笔,为学院书写历史,为未来大学昭示其生长的原点。我们命题是“重回土地”,回到我们人本身应该生存的地方,所以必须做好以下内容:管好资源,做好规划,用好空间,地域营造,传承创新。
    第一,管好资源。在当时环境里面,我们有很丰富的地理资源、人文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管好资源是为了用好资源,是将其用于内容之中。
    今天会议的这个多功能厅就是一个如何利用资源的例子。我们把后面设计为进场,而在前面做了一个大玻璃屏,目的是保护原来的树木资源。第二,做好规划,也就是利用、优化、控制。首先,要做到充分利用场地资源、生物资源、文化资源等等。其次,一定要很好地优化场地结构。最后,就是控制容量、空间和成本。我们有这样一个思考:在功能分区上,一地四分,把教师、学生、教室、学术分开;在交通体系上,结合场地用了一圈六射,设六个通道,东南西北,以中心为聚集点;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六个开放空间场所;在保护与更新上,主要以中心为保护,其他三面作为更新场所。这个空间最后的概念和理念,叫作“十面埋伏”。
    第三,用好空间。在这个场所空间里面,整合集约功能空间、开放公共景观空间、塑造特色活力空间,是我们对空间的使用方法。首先是整合集约空间。如何让四个部分有很好地整合和集约,是腾出空间和保护自然环境的一个必备因素和条件。教室楼群中,每个教学楼形态、色彩都不一样,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
    其次是开放景观空间。校园保留有11 个山头,还有很多的林地、水塘,以前的农作物也照样在生长。但由于我们是大学,不是公园,所以要安排和设置师生需求的特色空间。如东门侧面是镌刻有3 万个姓名的校友墙,凡是到这个学校里面来读过书、教过书的,都有记载。“一日川美人,终生川美人”,这是很好的回归感。
    最后是特色活力空间。学校资金有限,罗中立美术馆是我设计的,没有设计费,面积接近2.37万平方米,从规划、建筑、室内,再到外装,都凝聚着自己的辛苦和劳动。老院子是曾经拆了一半的农房,后来在建设校园的时候又被保留和恢复起来,并成为大学城的原点。这个院子可以让学生、让百年以后的所有人都能记得这个地方原来的样子,给大家以强烈的历史感。
    第四,地域营造。这里面又包括了四个层面:一、形态传承:学校旁边有一个国家粮仓,我们就用“粮仓”这个概念做了一个本地形态的美术馆,二者其实很契合,美术馆正是“精神粮仓”;二、肌理整合:我们塑造的教学内部空间对地域性的民居院落做了一些利用和引用,例如对保温节能的尝试、每一座建筑都有不同的肌理表达;三、改良材料:尝试把不同的本地材料用于环境和空间中;四、复制工艺:工艺是最本质化的东西,很多复古的东西缺乏的是营建本身的工艺,我们采用的很多材料来自本地,连工人都是本地人,用他们自己的营造方式来解决形态问题。
    第五,传承创新。为了把传统的东西与今天的东西挂上钩,也需要有当代性的东西。例如我们用碎片的方式做了美术馆的外立面,既可以说体现了精神粮仓的丰满性,也可以说是网络时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
    总之,虎溪校园传达的就是“重回”:重回一个好的环境、一个不影响学术活动开展的环境。我们所有空间在外部看起来都很自然、很亲切,是人与自然共融关系下的学习场所。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环境里面,我们提供了一种自然向文化转化的可能性。
    魏浩波:《木匠石工:西线工作室“上山下乡”系列之乡土场所制造工艺》
    在西部地区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国家命题的背景下,拥有浓厚乡土情的西部将何去何从?因为资源配置方式不同,我们无法从以往或者西方国家找到可参照的案例和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设计首先要做的是寻找适合西部地区的工作方法。西线工作室的系统工作方法与贯彻思想包括对地缘结构、地缘型社会、建造技艺的研究等。以下着重讲解两个案例:
    首先是赤水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它有五个关键词:拥挤中的低调、潜伏、场所制造方式、传统木构、规范通用建筑的结合。纪念馆位于赤水河边,这个地方的空间形式是围绕山体一圈一圈建筑形成高度密集的空间。建筑位置十分拥挤,正好在密密麻麻的组群中间。由于这是一座保护建筑,所以根据有关规定,它的建筑外立面必须严格遵守原有的既定立面。经过研究,我们采用一种“潜伏”的设计方式:建筑与周围表面看上去相似,但是通过V 形屋顶暗示它的存在;同时,V 形屋顶又对室内的采光、通风有重要作用。
    作为纪念馆,建筑还要实现很强的教化功能。我们决定选择更能留下深刻记忆的空间教化方式。如红光的隐喻,中国人一看便知。建筑所处的密集环境,光源只能来自上部。木条阵的作用也很重要,它把传统结构的固有模式迅速化解,形成强大的空间控制力,并且放大光线,使光线的教化能力增强。纪念馆中的所有木条都是拆后回收的。纪念馆以木结构体系与混凝土桩基结合,采用传统木结构做法,遵守通用技术标准,既传统又现代。我们也想借此探讨和找寻传统次文化圈层和当代建筑进程之间的临界点,形成传统模式与现代思考的默契,让这个公共活动空间更具有教化意义。
    另一个案例是贵安新区车田村文化中心及其外部空间群,以石材为主,建在群山和蜿蜒河水之间开阔的平地上。我们想把它的传统机制、多样的场所全部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型的、具有功能发展意义的文化中心。同时,这块空地在贵州也很难得,值得保留。这片山地本身没有轴线,是一个平行空间群。因此,我们把这个建筑暴露在山群关系之中,表现文化中心与周围环境的平行关系,这是尊重当地的特殊地缘的做法。
    我们把这个建筑项目的工作方法称为“合情、合理”,用当代中国通行的社区理念——合情,去看哪些功能不合理。中国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原本乡村的东西没有保住,现在社区的理念又没有植入。我们希望通过“合情、合理”,实现中心的服务功能。此外,建造纪念性空间,包括与村落背景有关的水渠、水车,以及既有教化功能,又能聚集人气的苗戏台等。
    文化中心的建构工艺主要有三种材料:40 厘米厚的石头墙系统,置于屋面与立于墙体的彩色透明夹胶玻璃系统,黑色金属的展示板与吊顶系统。三个系统各司其职,围合的石头空间、特殊的光环境、金属与石材相互映衬,一起制造着鲜活的场所感。这些是原生的、工匠的、工业化的、光的断片,在以建构的方式传达着场所的意志。石头房子的平面布局由两部分组成:中部为平行的功能体与院落,外圈为一环半开放的公共走廊。其空间原型为车田村拾级而上的巷道+各家门前的“摆龙门阵”的空间组合,这一空间布局配合三个材料系统,有效地形成多样化的室内公共空间场所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