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艺术教育有责任担当起文化建设的先锋,因为艺术与宗教、科学组成了人类文明的三套马车。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如我在演讲开端就指出的,我们不能把艺术仅仅看成人类生活的漂亮装饰。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个人越来越觉得艺术有三个递进的层面:第一层是审美价值,艺术给我们以其他事物无法提供的美的享受,由此给予我们精神愉悦。对于艺术的认识人们往往止于这个层面,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把艺术放在了较低的知识等级中,无视艺术的真正智性作用。而艺术的智性力量恰恰是其第二个意义层面即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把握世界:艺术通过给人以审美享受而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与方式——我们也许意识不到我们眼中的客观世界在多大程度上是透过艺术而看到的样子!同样,我们的感觉经验在多大程度是经由艺术才以如此方式感知世界的!艺术在改变、丰富我们的观察方式,在磨砺我们感知世界的敏锐性的时候,重新塑造着我们的智性。中外古今思想家与学者,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海德格尔等哲学家;从中国的孔子到近代王国维、蔡元培等学者,都从正反两面强调了艺术的教化、知识和史学作用。这里,他们都涉及到艺术的特殊功能,即艺术引导我们如何去看待并表述摸不着、看不到的最高境界,如柏拉图的理念,老庄思想中的道,孔子所要求君子达到的尽善尽美的仁的标准。也正因为艺术具有这样的智性力量,它也塑造了学术世界,特别是从18世纪以来,艺术研究改变了整个人文学科的图景。 除了其审美与智性层面之外,艺术还有被忽视的第三个重要层面:艺术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创造性程序与手段,实现社会、科学思想等的最高操作手段。 艺术是人类文化活动中最特殊的活动,它不创新就没有价值。这种创新必须不同于前人,又只能放回到人类所积累的伟大传统价值中加以衡量,也就是一方面不能重复已有的,另一方面又必须迟早得到既有价值的认可。世上没有全然创新的艺术,因为没有传统依据的独创性是没有价值的。创造性不是凭空而造,而是寻求一种新的联系,在人人见不出事物联系的地方发现新的关联,或者说,在人人觉得相悖、抵牾的事物中寻出关联。而这种发现依赖我们对事物的敏感性。艺术在磨砺人的敏感性过程中,也赋予了寻求事物新联系的灵感与实施手段,所以世上伟大的科学家不仅重视而且亲手实践艺术创作,从中借鉴科学发现的思想与手段。 如果说艺术、宗教、科学三套马车并驾齐驱,驱动着人类文明前进,那么高等艺术教育的动力来自创作、教学、研究三套车的齐头并进,而其学位体制的完善源于艺术硕士、艺术博士和艺术史论博士(哲学博士)这三套终极学位的互补互长。《艺术教育》杂志社举办年度艺术院校长论坛,为我们探讨高等艺术教育的问题提供了平台,而这次云南艺术学院承办这届会议,是在一个特殊的形势之下:国家的形势是党中央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方针,艺术学科的形势是艺术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独立门类。这两个形势将影响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如果说宗教是人类的信仰形式,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实验形式,那么艺术就是人类对世界经验的象征形式。正是艺术的象征形式在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之间输送着创造性能源。人类伟大的历史时期都说明,唯有当人们进入艺术地生活、艺术地工作、艺术地思想的时候,伟大的时代才会出现,强大的国家才能诞生。文化强国,这是历史的经验,艺术是文化强国的主力。从这样的高度出发,我们才能制定出符合艺术学科发展的新教育模式、科学的评估体系、合理的学位制度。艺术不同于一般文科,更不同于理工科,尽管如此,作为高等艺术教育,它必须具备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我想,如何建立与完善艺术学科体系,将是我们近期的核心任务。 本文系作者在“第六届全国艺术院院(校)长高峰论坛”上的演讲发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