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音乐学 >

源远流长的南音古乐(2)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泉州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二.泉州南音的发展,结构,及其与梨园戏的关系
    虽然目前尚未有史籍能够证明福建南音始于何时。但是根据目前所能找到的资料,从福建南音的曲牌名、乐器、音乐术语等方面探索,它与唐代以来的音乐有密切的联系。
    在曲牌方面,南曲的曲牌与唐以前曲牌同名的有《摩珂兜勒》、《子夜歌》、《阳关曲》、《折柳吟》、《后宫秋》、《后庭花》等,与唐大曲同名的有《三台令》、《梁州曲》、《甘州曲》等。据朱维之的《泉州南音保留的中国古曲》说,南音中保留到现在的古曲,如《兜勒》,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带来的乐曲。而《阳关曲》、《子夜歌》、《清平调》、《折柳吟》等,是唐以前或唐以后的名曲。如《三台令》是唐宋时代有名的大曲。剩下的,如《浪淘沙》、《蝶恋花》、《菩萨蛮》等,都是六朝、唐、宋流行的词曲。
    在乐器方面,南曲保留着唐大曲琵琶、箫、弦、拍板等乐器,南音演唱、演奏时的排场是拍板站立,洞箫和琵琶分列于左右,这与有考古实证的乐队图、乐舞图是完全相同的(注三)。
    在音乐记谱方面,南曲有衮、歇拍、叠的名称。唐大曲结构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散序”,第二部分是“中序”,第三部分是“破”。“破”中又有七个部分,其中第三段是“衮”,第五段是“衮遍”,第六段是“歇拍”,第七段是“煞衮”。而南曲中也有“滚”,但分成各种“滚门”,有“长滚”、“断滚”、“中滚”等。它们在节奏和旋律上都有不同。“歇拍”也是在大曲和南曲中共有的。大曲中的“歇拍”指速度慢下来,为全曲结束作准备。南曲中的“歇拍”则是指休止符。唐代音乐中“叠”指的是重复,而在南曲中“叠”则由重复和2/4拍的意思。
    南音源远流长,是从它的“指”、“谱”、“曲”这三个组成部分体现出来的。
    所谓“指”,即标有琵琶弹奏指法以几个乐章叙唱一个历史人物故事的套曲,共有四十八大套,也就是“指套”。由于南音是用闽南方言演唱的,这些套目有许多是外地人不易看了文字就明白的闽南话。“指”对于“曲”是有指导意义的。它是“曲”的典范,是从大量散曲中择优挑选出来的精华。“指”较早有36套。
    “谱”是描写花鸟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标题器乐曲,附有琵琶弹奏指法,但没有曲词,全用各种乐器合奏。它也有十八大套,每套包括三个至十个乐意不等。例如较为流行的四大名谱《四时景》、《梅花操》、《八骏马》、《百鸟归巢》。在南音的三大组成部分中,“谱”形成得最早。对照泉州南音的乐器和现存的“谱”、“指”、“曲”,可以肯定“谱”遗存了唐大曲的风貌。
    “曲”是戏剧性的清唱曲,欲称散曲。在南音中,散曲最多,它曲词比较简明,易学易懂,曲调亦比较活泼,有抒情的,有写景的,也有叙事的,所以流行亦最广,数量最多。它比较委婉、缠绵,又有情感丰富的曲词。散曲同样是用闽南方言演唱,更准确地说,是用泉州方言演唱的。“曲”的结构与宋词、元曲有直接联系,其曲牌就有很多与元曲的曲牌是同名的。
    《鹧鸪天》、《醉蓬莱》等宋词词牌,还有《南海赞》、《普庵咒》等外来佛曲。宋元南戏流入泉州,移植为梨园戏,南音的清唱多曲由此梨园戏取材。它又吸收昆腔、戈阳腔、潮腔及闽南歌等,予以南音化,混合而成这一富有闽南乡土气息,又显示其东方古曲音乐绚烂色彩的独特风格。吸取相近声腔的特点,同时与梨园戏的交融,是南音受到人们长久不息的喜爱的重要原因。
    靖康二年,南宋的建立使得泉州处于盛期。以南音为基础,以带浓重的中州洛下正音的泉南腔为唱词吐音,并加以故事化了的梨园戏,此时应运而生。应该指出,它与宋室南迁而带来的宫廷文化如家庭班(又称家班戏)不能说没有关系。
    梨园戏以南音为母体音乐,以南音“曲”为主要唱腔,在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部分民歌以及其他戏曲声腔,诸如弋阳腔、昆山腔、青阳腔、潮调来丰富自己,而形成“上路”、“下南”、“小梨园”流派。南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宫廷走向民间,又从民间搬上舞台而形成一种个性独特,雅俗共赏的传统音乐。南音古朴、典雅、舒缓、低回的音调却最适合配以哀怨、忧伤、抒情、思念,特别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民间故事,因而,极富感染力,与民众心灵相通,深受人们的青睐,有雄厚、坚实的群众基础。《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就有《陈三五娘》等梨园戏的痕迹。它不仅记有南音的滚门曲牌,同时还标有唱词及南音工×谱的撩拍记号,这说明南音与梨园戏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梨园戏的产生不仅丰富了南音的“指”与“曲”内容,同时通过演出实践而对南音的撩拍、乐器、定音等方面作了发展。撩拍方面由原来二分音符为一撩而紧缩为四分音符为一撩;乐器方面则由品箫代替洞箫;定音方面也由“以工为商”为标准音的洞管定音法,一改为“以×代工”的品管定音法。由于南音与梨园戏在历史长河中互为渗透吸收,互为交融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从某方面而言,梨园戏对南音所作的改革更贴近现实生活,群众也更乐意接受,这无疑起到完善南音和充实南音的作用,让南音艺术更具生命力。
    南曲和梨园戏至今仍保留有南戏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名剧,南曲的“指套”和散曲的曲词,绝大部分采自南戏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