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

电影网-电影天堂、电影下载、电影票房、电视剧排行榜、电视剧大全、bt天堂、bt搜索、bt之家、迅雷电影下载、免费电影、高清电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音乐学 >

由反本质主义到臧否表象:民族音乐学后现代转型之路——兼论当代音乐民族志的语境研究观(3)

http://www.newdu.com 2018-03-01 《音乐探索》 杨民康 参加讨论

    二、基于民族音乐学“非表象论”的学科方法论特征
    (一)“人类学派”观点中“非表象的方法论”和“隐喻性”的学科主张
    上世纪60年代,梅里安姆曾经针对当时颇为盛行的“音乐表象论”观念,提出一系列带有“非表象的方法论”和具“隐喻性”的学科主张,即民族音乐学是“音乐作为文化的研究”,“音乐即文化,音乐家的所作所为就是社会文化”,到了后世学者手里又有了新的突破性理论发展。赖斯(Timothy Rice)在《重塑民族音乐学》(1987)一文中指出,梅里安姆“将民族音乐学定义为‘研究文化中的音乐’,这种观点,即使修改成‘作为文化的音乐’和‘音乐文化的关系至今仍是该学科的一个核心概念。”[16]继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称之为“四级目标范式”的构想。在第一目标层级里,他借用阐释人类学学者格尔兹(Clifford Geertz)针对仪式研究提出的“历史构成、社会维护和个体适应经验”分析观念,先分别将三者看作独立的子系统,然后提出有必要对其中的每个子系统都按梅里安姆提出的“三重认知模式”进行“概念、行为、声音”三方面的分析。第二“形成过程”目标层级,主要目的是探讨“历史构成、社会维护及个体适应经验”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个目标层级主要着眼于音乐学的目的,即为什么人类要制作音乐?第四个目标层级主要着眼人文科学的目的[16]。笔者认为值得给予重视的是,在此类具综合性和互补性的研究模式里,赖斯通过提出“历史、社会和社会个体”的社会范畴,从三个具体的维度对“概念、行为、音声”给予了较为明确的“文化语境”限定,不仅固守、延续了当代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文化环境中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模式”等学术观念,而且在梅里安姆“音乐即文化”的原义基础上给予了更为凝练、具体的理论性界说。该理论模式一方面使民族音乐学研究保持了音乐与文化语境之间互补、互渗的基本学科主张,同时还进一步明确了其中包含的渐进性层次关系和具体的实施步骤。
    尔后,赖斯又在《音乐体验和民族志中的时间、场域与隐喻》(2003)一文中,提出了名为“音乐体验中的三维空间”(three-dimensional space of musical experience)的新概念,其中便对涉及符号象征意义和文化认知的“隐喻”一维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而以往着重讨论的“历史、社会”两个概念在此被置换为“时间、场域”概念。若将其“三维空间”观念同格尔兹的“历史构成、社会维护和个体经验与应用”模式做比较,可见在二者之间,“时间维”可对应于“历史构成”,“场域维”则同时涉及了“社会”“个体”这对关系。另外,“个体运用”或“个人创造、体验音乐”也被简化为“音乐体验”。在这一学术阶段,赖斯考察的重心仍然是放在“场域维”上,在其提出的相关理论和分析实践中,涉及了从“个体”到“全球”或“虚拟”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学空间概念。然后借用“时间”所赋予的历时性转换过程和“隐喻”的联想思维,使不同“场域”层面的文化单元及概念内涵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某种可以跨越和往返于“地域、区域、跨区域”以及“主文化、亚文化、交叉文化”诸层面的音乐文化环链[17]。
    后现代主义的怀疑论者提出:“我们的任务不在于提供现实,而在于发明各种“隐喻”谈论方式,以便使无法呈现的事物可以被料想到”[3]162。在具有后现代学术倾向的民族音乐学观点看来,这种“隐喻”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涉及方法论及其解释体系,还将涉及如形态研究、生态(社会、自然及文化)研究和应用(功能)研究等各种具体的层面。不仅体现出共时性的一面,而且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及其各自内部,都体现出历时性变迁的另一面。关于“隐喻”的方法论层面,赖斯在《音乐体验和民族志中的时间、场域与隐喻》一文中有所论述,在其2012年10月26日为中央音乐学院所做的讲座《音乐的本质在于它的隐喻》中,对该论进一步予以完善,列出了可作为表现“隐喻”的六个方面(或解释的可能性、解释体系):1.资源;2.文化形式;3.社会行为;4.文本;5.符号系统;6.艺术。赖斯教授在讲座中特意说明,在梅里安姆的名著《音乐人类学》一书里,有专章谈论音乐功能,其内容便与此有关。笔者现场提了一个问题:从其整个讲演看,似有从新的角度对梅里安姆的民族音乐学是“音乐作为文化的研究”做出解释的意图。教授回答说:“某种程度上是这样的,若在梅里安姆时代,尚很难从理论上做这样的阐释。我在自己的新书里,将把你的这个看法写进去。”②
    (二)民族音乐学“语境限定论”观点的整合与完善
    民族音乐学“语境限定论”与后现代主义建设论在学术观点上具有一致性,可以从两种不同的后现代主义流派同异关系的比较分析上看得出来。首先,无论是在怀疑论派或建设论派后现代主义者眼中,“现代理性假定了普遍主义,统一的整合体,以及同样的规则到处适用的观点。合乎理性的主张被假定是在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不同历史阶段之间基本上相同的主张。与此相反,后现代主义认为每一种情况都是不相同的,它倡导对具体情况作出特殊的理解。”[3]190同样,“表象理所当然地认定了语词、图像、意义和符号的有所指的地位;它假定,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构成了关于意义的固定系统,每个人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它们多少有所了解。一个反表象的态度则假定了相反的观点:对于任何一个符号、姿态、语词而言,许多各种不同的意义都是可能的,而且这些不同的意义是可以被揭示的。语言同实在世界不具有直接关系。相反,它只是一种象征关系。符号‘不再表象任何东西,也不再具有现实中的相等物’”[3]142。不同的是,两种后现代流派学者对于怎样应对和解决表象的不同情况具有的特殊性有着相异的见解。关于其中建设论一派,有学者指出:“一个关于实在的上下文(语境)主义理论对于这些后现代主义(建设论)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有的知识主张(所有的事实、真理和有效性)只有在其上下文、范式或‘社团’内部才是‘可理解的和可争辩的’。它们仅仅是在专业社团中所达成的协议的结果。实在是在某个特定的上下文中被接受为政党的那个社会过程的结果。”[3]163有所不同的是,“怀疑论者否认上下文在解释中的任何作用,结果导致了绝对的不确定性。他们所偏爱的方法——解构就假定了上下文是不相关的。”[3]163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的建设论者也倾向于摈弃普遍性真理,但是他们中有许多人确实接受了特指局部的、主观的、团体的真理形式的可能性。从梅里安姆、赖斯到涅特尔的一系列具有承续性的学术主张看,他们都应该归属于这一类学者之列。在他们提出的各种民族音乐学定义中,先后涉及了同“上下文语境”(context)有关的不同概念,涉及形态(文本关系)与生态(生存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来自欧洲(主要是法国)现代文学及文学符号学领域的文本研究;后者则来自于现代人类学阵营的文化符号学和文化生态学理论。若从涅特尔等人80年代以来的定义看,可以说梅里安姆首倡的研究“文化中的音乐”观点,至此已经发展为与后现代建设论者理念相符的后期民族音乐学“语境限定论”学术观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影评
剧评
学术理论